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案例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作 者:张春香 (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第二实验中学,山东济南 251400)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初中生物教学的方法越来越多,教师的选择也日益多元化起来。将案例教学法应用到初中生物教学活动中,使案例成为丰富课堂内容的因素,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不仅能够促进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还能调整教学方法,使学生在相对活跃的课堂氛围中集中注意力,高度参与学习活动。本文将针对案例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方式进行几点探讨。
关键词:生物;初中;课堂;案例;活动

生物,是与生命科学密切相关的学科。在社会文明快速发展的今天,生命科学在社会各行各业中的应用日益广泛,生物学科的教学地位也大大提高。突破传统生物教学模式的限制,不再利用灌输式教学法组织教学,也不再照本宣科。将丰富多样的案例引入到生物课堂中,能够拓展教学内容,使学科内容联系生活,促进教学效果优化。
一、利用案例,激发生物学习兴趣
将真实的生物知识相关案例应用到初中生物教学活动中,能够激活学生的学习欲望,促进学生生物学习兴趣的大幅度提高。在之前的初中生物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较为落后,教学手段陈旧,学生难以形成高涨的学习热情。一直以来,教育改革所强调的学生主体教学观念,让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学生个人学习兴趣在其学习过程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利用案例教学法更新初中生物教学活动,教师要借助案例内容激活学生的思维,满足他们的生物学习兴趣需求,让案例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实学生内在驱动力的重要资源。
像在学习“病毒”这一节内容时,教师要分析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和即将学习的知识,了解病毒这一节内容与之前、之后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通过“病毒”教学,教师要让学生对生物圈中各种生物有完整的认知,为之后了解生物进化知识、生态系统和生物技术打好基础。病毒,是微生物中形态最微小,结构最简单的一类生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难以通过语言描述的方式,让学生感受病毒的存在。但利用案例的融入,让学生感受病毒的力量,借助案例中丰富的图文资料,使学生客观、全面地了解病毒的形态、传播方式、造成的社会问题,能够快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通过课堂学习内容发散思维,思考社会中与病毒密切相关的现象和重要公共事件。像近三年来,新冠病毒影响下的生活,最为学生熟悉。教师可以选择与学生认知范围内可以理解的案例资源,充实课堂内容,让学生将自己的生活与课堂中的生物学习相结合,感受生物学科的魅力与力量,让生物学习不再有负担。
二、利用案例,创新课堂组织方法
案例的融入,突破了生物学科的资源选择限制。在传统的初中生物课堂中,很多教师不关注整节课的教学组织,只重视课本知识的传递,课后习题的讲解,重视学生生物考试技巧的丰富。这样的教学模式,虽然能够帮助学生了解生物知识,却难以让他们形成健康的学习观念。在利用案例教学法组织初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不同的教学环节入手,让每一个课堂环节都更有意思。
从课堂导入来讲,在案例教学法的支撑下,教师可以不再开门见山,不再让学生翻开课本直奔主题地学习。放慢教学节奏,输入更多的学科信息,能够让学生思维不断运转,且开拓个人学科认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案例教学法更新课堂导入的方式,以更加形象的案例内容,将学生所要学习的诸多生物知识点集中起来。让他们在导入环节与新的生物知识见上一面,在接下来的讲解练习环节中,学生能够产生生物学习的亲近感。像在学习“动物的行为”这一节内容时,教师要利用大量的课外案例资料,让学生通过分析案例中的内容,举例说明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如,蚂蚁的社会行为,蚂蚁的个体很弱小,通过群居,可以变得强大,相互分工合作,也能让生活井井有条。再如,黑猩猩的学习行为,幼小的黑猩猩能够模仿成年黑猩猩,用蘸水的树枝去洞穴中蘸取白蚁作为食物。通过这些案例教学法在课堂中的导入,能够让与学习内容相关的生物现象出现在课堂中,使学生自主阅读、观察,归纳出个性化的观察结果。在案例资料的支持下,学生有一个与学习内容密切相关的资料库。他们通过自主思考,举例说出其中涉及到的动物先天性行为和学习性行为。在以实际案例为前提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思维更加开放,他们自主化的语言不尽专业。但能够激发其学习活力,在之后的课本阅读和学习过程中,不断规范个人生物学习思路和表达方法,有助于学生明确了解个人要重点学习的内容,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三、利用案例,突破生物教学难点
初中生物学习过程中,一些生物概念与生物观点抽象性较大,很多初中学生理解困难。关注生物课堂中学生的学习困难,利用案例教学法帮助他们降低生物学习难度,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当学生能够在课堂中以相对简单的方式习得知识时,他们更信赖教师,更能肯定学科知识。
像在讲解“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这一节内容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并能够描述花粉粒萌发和受精的过程,能够在学习后有效说明果实和种子形成过程中子房各部分结构发育的结果。绝大多数初中学生并没有关注过植物的生殖,这样的学习内容过于抽象。教师可以利用案例的引入,为学生展示花瓣、雄蕊、柱头的凋谢、子房的发育,学生们会发现,在传粉和受精作用之后,花萼、花冠、雄蕊、雌蕊的柱头和花柱变会逐渐凋落,而雌蕊的子房却逐渐膨大,慢慢发育成果实。根据这个案例,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描述,更好地掌握果实的形成,轻松地解决学习难点问题。
综上所述,在应用案例教学法的初中生物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关注案例教学法的合理选择和有效插入,还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接受程度。借助案例教学法提升学生的生物知识理解能力,让学生通过案例感受生物知识的形象性,转变个人生物学习态度。正确利用案例,正确选择案例,让案例成为灵活课堂氛围的重要力量,才能构建高效的初中生物课堂。
参考文献
[1]陈英. 案例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 华夏教师,2019(28):28-29.
[2]王岩生. 初中生物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与实践研究[J]. 新课程,2020(45):60.
[3]靳佳欣. 谈案例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 才智,2019(20):116.
[4]罗郁华. 案例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 中外交流,2019,26(49):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