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科技进步和创新是提升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科研院所作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在科研管理过程中存在管理方式不合理、管理重形式轻内容和过程重管理轻服务等问题。针对现存问题,提出了转变管理方式和完善考核项目考核评价等管理创新机制。
关键词:科研管理; 创新机制
一、引言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创新是其中一个关键变量。为此,科技创新上升为国家战略高校。为了进一步完善科技管理体制机制,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激活创新活动主体,国家和地方有关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激励措施。同时,围绕科技体制和科技评价改革,国内很多学者针 对科研领域管理制度、科技成果评价体系和项目财务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分析了影响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与创造性的主要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与完善措施。本文立足于科研院所科研管理实践,对现存的科研管理及绩效评价问题进行剖析,提出创新对策。
二、科研管理的现状分析
科研院所作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在科研管理过程中突出表现为以下问题:
(一)管理组织方式不合理
科研院所通常有职权、界限清晰的的管理框架。科研项目管理机构通常由科研项目管理部门和科研项目实施部门组成。科研管理部门通常负责项目开展的“前后端”,即负责组织科研项目的策划、论证、任务书及合同书的签订工作,同时负责项目的考核以及后续组织验收工作。而项目承研部门主要负责项目实施的“中间环节”,即组织项目负责人进行科研项目的实施工作和日常监督管理。现有的组织管理架构虽然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利于项目的考核评价,但同时带来了管理程序复杂、办事流程繁琐、管理效率低下的问题。
(二)管理重形式轻内容
科研管理部门在年初会依据在研项目任务书或合同要求,下发年度实施计划,依据计划在年中、年度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年度考核指标由项目负责人自由设定,计划制定时没有充分分析项目年度实施内容,判断现有的技术水平,预测可能出现的风险,提出可实现的关键措施,导致项目研制过程中的实际进度与项目计划脱节,缺乏项目完成情况考核的依据。同时,项目考核流于形式,主要针对任务指标进行验收,缺少对内容实质和价值的认定。
(三)过程重管理轻服务
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管理人员和科研人员属于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科研管理人员在日常管理过程中通常会把自己的目标和理念强制性地施加在科研人员的身上,没有从科研人员的实际考虑,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科研人员自我优势的发挥。同时科研人员有时需要配合科研管理者一些工作需要,使得自己不能专心致力于科研工作,这在一定程度影响了科研工作的积极性,从而减缓了科研成果的产出。
三、管理机制创新的建议
第一,建立开放的管理体制。结合科研工作实际,科学制定科研管理办法,搭建向科研人员适当倾斜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在实现科研项目全流程闭环管理的同时,简化管理流程,充分尊重科研人员的主体性地位,赋予项目负责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更多的权限。
第二,促进科研管理方式转型。在科研管理方面,要强化服务意识,普及“放管服”理念。在管理方式上,要推进从微观管理方式向宏观引导方式转变。减少对科研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干预;同时注重专业管理人员的培养,综合素质,督促掌握相关领域的社会需要和国家政策,更好地帮科研人员把关研究内容和选题方向,真正做到管理方式的转变。
第三,完善项目考核评价体系。推动实行科研计划项目动态申报制,构建科研项目数据库,常年开放接受项目申报,实现从每年定时申报向常年受理申报、分批立项转变,做到论证一批、储备一批和实施一批。同时,进一步巩固、发挥、强化学术委员会在配置科研资源、指导学术事务等方面的作用,搭间项目团队与专家的交流桥梁,营造良好的交流方式,促进知识的创新和分享,提高项目实施质量。
参考文献
[1] 姬伟.浅谈国有企业科研项目管理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20(12):1-2.
[2] 蒋文昭.高校科研管理模式的变革路径与策略-以H省高校为例[J].改革与开放,2019(21):121-124.
[3] 丁洋.DS公司技术创新管理体系的构建[D].兰州大学,2008:9-10.
[4] 张艳,焦艳,唐安等.负责任的科研管理及绩效评价体系的探讨与实践[J].科技和产业,2021(10):136-137.
[5]高天歌,张志强.国有科技型企业股权激励机制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0(23):130-132.
[6] 曾莉.高校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难点及对策探讨[J].财富生活,2019(5):31一35.
[7]王禹钦,找丑民,康力平等.管输企业科技创新管理体系建设[J].科技管理,2014(1):22-23.
作者简介:
闫志飞,硕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科研、生产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