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让学生在语文作业中收获快乐

让学生在语文作业中收获快乐

作 者:杨月玲 (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第一小学 751400)

教师在作业的设计处理上,可在创造性和趣味性的前提下,注意分出梯度、善于激发想象、注重综合实践、讲究评价艺术,使作业更加适应课程改革的旋律,有效地改变学生被动做作业和消极应付作业的状态,使他们喜欢作业,并不断地从作业中体验成功,感受快乐。具体来说,本人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领悟和体验,现提出来供同仁们参考:
一、注意分出梯度
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一定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兴趣,要兼顾学生学习上的差异:一方面要认识到学生发展上存在的差异性;另一方面更要认识到学生发展上存在的独特性。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注重分出梯度,面向全体学生,让他们都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去自由选择,在选择中形成个性,激发并保护他们的自信心和创造的火花,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使不同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例如,学习了《山寨》这篇课文后,我安排了一项作业,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运用不同的形式来表达对山寨的热爱之情。于是,爱好朗读的学生就声情并茂地练习朗诵;喜欢画画的学生就描绘出了漂亮的山寨;喜欢摘录的学生就摘录起自己喜欢的语句;喜欢写日记的学生写起了学了这篇课文后的感想;喜欢搜集资料的学生则表示回家后要搜集一些有关山寨的文章和图片供同学和老师欣赏……这样,不仅给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较大的空间,而且使学生逐渐把作业看作是一件趣事来做,而不再成为一种负担。
二、善于激发想象
想象是创造的基础,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想象空间,给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善于激发他们想象,让他们在想象中完成作业,体验成功,感悟快乐。
如在阅读教学中,就有很多形式的作业蕴含着想象训练的因素。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自由安排。如低年级可以安排学生学完课文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创造性地表演课文、续编课文等。中高年级还可以适当地安排学生创造性地复述课文 、改编课文、自编自演课本剧等等。这类作业都符合学生爱表现的天性,使学生乐于通过想象去完成,并在完成的过程中,不同程度地体验到了成功,感受到了快乐。
又如在作文教学中,也可以激发学生想象,优化作业的设计。
三、注重综合实践
众所周知,“语文教学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学习语文,无论是它的内容,还是它的形式,都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同时,语文又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使学生在广阔的生活实践空间学语文,用语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师布置作业要注意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结合有关的内容,设计一些综合性、实践性强的作业,使他们在动手、动脑、实践操作中富有创造性地完成作业。例如,学完了一些课文后,可以让学生给课文配插图,也可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古诗的理解作画,以及创办手抄报、发布倡议书、进行社会小调查,给自己的习作配插图等等,这些作业的设计,富有趣味性,能激发学生积极完成的兴趣,能使他们感受到写作业的乐趣。同时又在无形之中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有效的发展。
我校一位有名的老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特产》这一主题单元时,给学生布置了这样的作业:
下面的题目可以自由选择,可以完成一题或多题。
1.问一问,查一查,了解本地的特产。(搜集资料,为其它几个题做好铺垫)
2.做一名小导游,向客人介绍自己家乡的一种特产。(模拟练习,可以把家人、同学、老师当作游客)
3.为自己家乡的特产写一份广告。
4.创作一份有关家乡特产的剪贴报或手抄报。
上面这项作业的设计,让学生自由选择,并把语文阅读拓展延伸到了社会,容易使学生产生积极参与体验的情趣,而且会使他们在社会实践中巩固知识、提高认识、体验成功、陶冶情操。
四、讲究评价艺术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不仅能起到激励学生积极完成作业的兴趣,同时还能起到教育他们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批改、讲评作业时,要善于发现并欣赏每个学生的闪光点,讲究评价艺术,激发和深化学生的作业兴趣。
1.实施多元化评价。
教师在评价学生时,不仅要评价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评价非智力因素,诸如评价学生在作业过程中的兴趣和习惯,评价学生在作业过程中的创新意识的体现,创造水平的提高,创造习惯的养成等等。学生在这种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中,总有被肯定的地方,受到了表扬或称赞,学生就会产生爱做作业的动力,从而会更加注重自己做作业的质量,向往得到更多的表扬或称赞。
2.运用激励性评价。
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学习成果。评价时要多采用激励的方法,尽量捕捉作业中的亮点,如有的学生字写得好,可称之为“班里的小小书法家”;有的学生理解与众不同,富有创新,就在作业本上画上一张笑脸;有的学生作业质量高,令人赏心悦目,给予“作业能手”的称号。这种不同方法的激励,都会使学生不同地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而且长期下去,还会逐渐形成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学风。
3. 重过程,也重结果。
实施评价时,不是只看学生获得的答案是否准确,更要看他的思维过程。也就是不在于看学生答的是什么,更重要的是看他为什么这样说,说的有没有道理,有没有独特的思维方法和理解角度。
总之,作业是一种凭借,教师要借助作业的形式,促使学生主动探究,积极体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作业也是一种经历,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我完善知识与提高语文素养的经历,是一种积累成长的经历,教师要让学生从作业中体验到成功,感受到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