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议题式教学探析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议题式教学探析

作 者:曹春艳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平潮实验初级中学,江苏 南通 226361)


摘   要: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良好思想品德及科学精神等均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初中生受自身年龄及心理发育特点的影响,在思想认知和行为习惯方面具有不成熟性,给道德与法治的教学造成了一定的教学难度。文章主要分析议题式教学方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性,并探析其实践策略,以期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活动的创新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议题式教学;实践策略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应用议题式教学方法的重要性
(一)推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创新
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活动多以理论知识的讲解和灌输式思想引导为主,学生通过记忆、背诵方式的学习,对于教学内容的深层含义缺乏有效理解和吸收,不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和实践运用能力的提升。议题式教学方法的运用,增强了对学生自主思想的引导,将理论教学内容与学生思想认识相结合,使学生通过开展自主思考、与教师和同学的交流互动,从而对理论教学知识内涵进行理解。议题式教学方法更加注重学生思想认知与行为之间的统一,是打破传统教学理念束缚的重要手段,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活动具有创新作用。
(二)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开放性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运用议题教学方法,议题内容具有十分明显的开放性特点,可以围绕时事政治、社会现象、学生实际问题等展开较为丰富和深入地思考与讨论。该教学方法的应用对于打开学生心扉、丰富学生思想,激发学生自主思想的表达和观点的阐述等有重要作用。议题式教学方法可以引导学生从自身角度出发,对教学内容、理论知识展开思考,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及创新精神的培养,对于创新人才培养工作有帮助。
(三)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议题式教学方法充分立足学生实际,优化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中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现状问题。在议题选择、讨论方式、理论知识学习等各个方面均以学生为中心,增强了学生课堂教学参与性,激发学生兴趣,提升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自主理解、吸收及运用能力。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应用议题式教学方法的实践策略
(一)结合教材内容合理选择议题
议题式教学活动需要教师依据教材内容与教学活动目标合理选择议题内容,科学制定议题式教学计划,以提高教学效率。议题内容的选择需要在教材内容基础上加强与学生实际生活常识的联系性,同时还需要考虑教学内容的丰富性,以达到拓宽学生知识面、丰富学生理论知识、运用能力的教学目标。在议题教学活动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开展自主观察、对比、思考的方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以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法律伴我们成长》教学内容为例,在进行议题内容的设计时,可以结合教材中确定以“我们需要哪些特殊保护”为议题主要内容,引导学生从自身年龄、心理、思想、行为等方面的特殊性进行相关法律保护内容的思考。同时教师结合教材内容中提及的未成年人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受害情况以及各类新闻事件中曝出的未成年人所遭受的侵犯、家庭暴力等伤害事件,提升学生对自身情况的认识,增强学生在遭受破坏、实施自我保护过程中对运用法律武器的认同感。议题内容的合理设计对于增强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活动效率的重要方法。
(二)依据议题逐层递进深化问题
议题式教学活动的开展是在议题内容的确定基础上,针对议题内容,运用逐层递进方法不断对议题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的过程。在实践教学活动中需要运用更具层次性的议题内容逐步深化教学内涵,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通过逐步分析、思考不断感知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的内涵。逐层递进深化问题教学方法运用体现在议题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两大方面。在内容方面,主要体现在从议题的表面问题逐步向内涵过渡,在教学活动形式方面主要体现在,先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再组织学生开展思想交流,最后通过师生互动,教师通过点评给出针对性指导。以七年级《珍视生命》教学内容为例,可以将“生命的价值与意义”作为议题内容,引导学生从身体健康和生命的价值意义两大方面展开讨论,使学生从自身、家庭、社会等多方面存在的珍视生命事件和相关报道中,通过自主思考和总结,得出生命的来之不易,身体健康不仅是对自身生命的珍爱,也是对父母和家人的责任体现。同时引导学生对生命价值与意义展开深入思考,总结得出,为了自由与真理付出生命的价值所在。议题式教学中的逐层递进教学方法,对于深化教材内容内涵有重要的教学资源挖掘作用,利于学生对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的全面认知和深层理解。
(三)结合实践教学提升教学内涵
实践出真知,因此议题式教学方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同样需要丰富的实践教学活动用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实践教学活动,需要学生运用自身思想和行动,在实际活动中检验理论知识,提升对教学内容的认同感。同时实践活动的成功,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又有推动作用,良好教学效果的循环,对于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效率和质量至关重要。以《友谊与成长同行》教学活动为例,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在课后交友活动中的运用,来提升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学生通过与朋友开展交流、互帮互助行为等增强彼此友谊,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友情观念、团结精神、包容与付出意识等有良好促进作用。议题教学中结合学生自主理解和实践活动经验总结,深化教学内容。
结束语
议题式教学方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中的运用,既是该课程教学活动的创新体现,也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正确思想观念的重要需求。在实践教学活动中,需以学生为中心,加强对议题内容的科学设计,运用逐层递进的方式深化教学内容,同时结合实践教学活动,可以起到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以及实践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尹娜.真实情境的议题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1(17):13.
[2]杨丹丹.议题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实践研究[J].中学教学参考,2021(25):49-50.
[3]付艳凤. 议题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研究[D].鲁东大学,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