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培能育人,整合资源

培能育人,整合资源

作 者:孙秀娜 (烟台市福山区东华小学,山东 烟台 265599)

教育应顺应当今社会发展趋势,努力寻求传授知识与走进生活的结合点,而基地活动就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很好的平台,正如我国的教育先驱者陶行知先生所说:“手脑合用,学做为一”。我们的教育就是要让学生经历研究过程,主动的去探索、去发现、去创造。利用本地资源,努力搭建起社会实践活动的平台,提升社会实践活动在学校教育中所处的位置,通过活动培养同学们的自主探究能力,挖掘他们的创造潜能。
为了更深入了解家乡新兴产业,充分挖掘本地教学资源,积极建立校内外结合的实践教育基地,实现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的有机结合。
一、依托基地平台,用好基地。
综合实践基地的开发建设,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打开了一片新天地。教师依托基地这一平台,带领学生们走进大自然,参加实践活动,使学生在亲近自然中得到和谐健康的发展。
(一)走出去,开眼界,拓视野。
还用学种菜吗?我们将来又不种地。为彻底消除学生这种意识,必须带学生亲自去看看不一样的种菜方法。我们学校多次组织学生进行基地活动,围绕蓝湾蔬菜基地开展了不同主题的研究性学习,让更多的孩子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基地实践的大课堂中。
我们多次带领不同年级的学生走进蓝湾,参观有机蔬菜大棚,学生们通过观摩、提问、交流、咨询、试验等环节亲身体验,了解了哪些蔬菜适合育苗,哪些蔬菜需要育种,并且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学会了如何为蔬菜移苗和打叉。学生们还向工人了解了有机蔬菜病虫害的防治方法,黄板、杀虫灯、人工捉虫等以前大家听都没听过的新鲜玩意,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深入去了解,去发现。这些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探索、实践的乐趣中学到了管理技能,增加了他们综合实践的能力,掌握了许多在课堂中学不到的新知识和新技能。
(二)活起来,勤动手,多探索。
 为了更好的与基地互动,我们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创造条件进行校园副基地实践,先后投入资金在校园内开辟了“绿色小菜园”校园实践小基地,学生自己也创建了属于自己的“家庭有机蔬菜小菜园”和“班级种植小天地”,这些既是对校本课程的再次实践,也是基地活动的有效延伸。学生们在“小菜园”、“小天地”里,收获了有关有机蔬菜的基本常识,了解有机蔬菜在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方面的相关知识。同时,学生们在课堂上还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交流,通过听老师讲解、上网查阅资料等方式使学到的技能理论化、系统化。在家里,学生还能在家长的指导下利用小菜园种植自己喜欢的蔬菜,完成老师布置的实践性作业,极大提高了基地活动的互动性和延续性。
这一系列劳动实践,强健了学生的体魄,拓宽了学生的发展空间,学生得到了实惠,对参加基地活动的热情更加高涨。
(三)请进来,解难题,拓思路。
我们不仅关注公民教育和劳动技术教育,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和研究性学习能力,我们会定期聘请劳动技术专家为孩子们进行讲座。专家的讲解深入浅出、更加系统,也可以更专业地为孩子们答疑解惑。上学期孩子们主要在专家的帮助下探索了解了有机蔬菜的病虫害防治,了解了利用天敌捕食和防治病虫害的方法,还可利用害虫固有的趋光、趋味性来捕杀害虫。这些知识都是孩子们在平时课堂上闻所未闻的,有的孩子更是能够学以致用,在专家老师的启发下制作粘虫板,研究昆虫的趋光特性;了解有机蔬菜所用土壤和肥料的特殊性,学生还通过试验对照不同土壤肥料下蔬菜的生长情况。这些都是基地活动中科学研究学习的很好体现。
(四)拓开去,学经营,做公益。
我们充分利用基地来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同学们向蓝湾基地的工作人员了解有机蔬菜的市场销售情况和价格,并且在老师的帮助下进行有机蔬菜的销售,充分体验了社会角色,提高了自身的能力。孩子们学会了如何分工,销售,用称,计算本息等现实生活问题。不仅如此,在了解了有机蔬菜后,同学们更加关注当前发生的一些食品安全事件,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活动后,同学们能够自发地把学到的知识进行宣传,有的同学还写倡议信介绍宣传有机蔬菜的好处。此次活动不仅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更让学生的实践能力有所提高。
学校将综合实践课堂搬进了蓝湾有机蔬菜基地,在“大棚课堂”里,学生们兴致勃勃观赏了红龙果、盆栽草莓、蓝宝石番茄、黄瓜等有机果蔬,并向大棚管理员请教了有机果蔬栽培管理技术。同时,老师还组织学生到大集上体验有机蔬菜的销售实践,并将销售所得全部捐赠给学校里的贫困学生。学生们纷纷表示,这样接地气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新颖生动,他们的收获很多。
二、实施成效
(一)基地体验,师生收获快乐,提高实践能力。
第一,学会认知。通过基地活动,学生走出了教科书,走出了课堂和学校,自己亲自了解了有机蔬菜的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市场销售方面的相关知识;自己亲自动手实践蔬菜种植方面的一些比较简单的技能,提高了实践能力,体验了劳动的快乐,认识到科技致富的重要性。
第二,学会做事。以基地体验活动为平台,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懂得种植以及养护的方法,并懂得如何进行观察、如何写观察日志、如何利用观察日志开展有效帮助植物生长的活动。也树立了热爱绿色蔬菜,珍惜资源的意识,在社会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培养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第三,学会交往。实践活动大多数是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在小组合作中,让学生用多角度去展示信息,交流信息,慢慢学会在劳动中能和其他同学和谐相处、交流与合作,不仅发展了学生的人格个性,还培养了学生的交往能力、资料整理能力、分析与归纳能力等。
第四,学会生存。学生在开展的体验教育活动中,通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安排和实践锻炼,学会了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认真负责,对农作物细心管理。这种观念的产生转化为学生的习惯行动,渐而内化为学生的个人品质。学生参加体验活动开阔科技视野,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学生劳动能力得到了增强,他们把在基地看到、做过的一些先进的种植技术,带回到家里,先进的农业技术迅速得到传播、辐射。
(二)基地实践,融合地方文化,提升课程实施。
第一,校本课程加入基地实践。学校把对学生劳动技术培养作为办学特色研究,为学生在校进行劳动技术实践教育提供有力的条件。通过对教材开发、地方课时设置、课程校本化管理、教师培训、基地建设、家校教育辐射等一系列的研究,不断深化对学校新课程改革的研究,把校本课程落到实处。
第二,基地实践促进课程改革。学校不断深化劳动学科课堂教学结构改革,研究劳动技术教育影响教学的实施因素,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关注学生新的学习方式的呈现,关注相关学科知识的整合,认真分析劳动技术教育实施后的学生学习成效。
第三,基地实践实现教师转变。基地实践活动以来,我校教师的角色得到重新的定位。教师从当初的好奇参与,到如今的角色转变,深受其利,实践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一起亲身参与实践活动,拓展了视野,增长了知识,提高了教学技能。学校逐渐形成了一支能将现代教育思想、观念,运用于劳动技术教育实践的素质高的师资队伍。
(三)基地活动,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合作共赢。
第一,基地活动,让学生从书中走了出来,走出了课堂,走出了学校,学生起身经历、体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动手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情感。
第二,基地活动,是一本活的教科书,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平时在家被奉为“小皇帝”的孩子们,接受了一次又一次自理自立、团结协作、感恩回馈的锻炼,给他们人生成长的路程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
 第三,基地活动,为蓝湾有机蔬菜基地扩大了影响,促进了对有机蔬菜的宣传,通过学生在社会实践时的介绍可以明显促进蓝湾有机蔬菜的市场销售情况,扩大其知名度,从而实现学生、学校、基地的共赢。
基地活动延伸了课堂教学,活化了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的知识。我们将不断进取,不断完善,大力发挥基地大课堂的综合教育作用,实现以劳辅德、以劳促智、以劳强体、以劳促美的教育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