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明确活动主体,优化小学少先队思想道德教育

明确活动主体,优化小学少先队思想道德教育

作 者:金 晶 (浙江省嘉兴市洪兴实验学校,浙江 嘉兴市 314031)


摘   要:小学少先队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入少先队的学生人数。是少年儿童在校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综合素质的提升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活动主体概念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弱化现象,突出了组织教师的重要性,而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少先队活动对学生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老师没有让小学生充分认识到少先队活动的重要性,缺少主动参与的意识,很大程度上是跟着老师的安排走。许多学生努力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他们在活动中缺乏对核心价值观的定位,教师也没有对工作中的角色价值进行全面定位。
关键词:少先队活动;主体概念弱化;解决

 “小学少先队教育活动是实施队员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形式和第二课堂。”主体是相对客体而言的,通常是人、个体、自身。实践活动,无论是客观的还是客观的,根据实践活动的不同目标、价值观和方法,都有不同的答案。就少先队员的活动而言,参与活动的少年儿童和少先队辅导员都是“人”,是同一个主体。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向孩子们介绍少先队,感受少先队,满足少先队的需要,所以真正的少先队员是主要的机构。导师只是帮助团队成员实现组织目标、协商、组织状态
一、当前少先队活动主体理解现状
(一)辅导员缺失队员才是主体的概念
“少先队员的活动由少先者指导和组织,以队员为主体开展的群众性实践活动,是组织团结教育少先队员的基本途径和方法。”活动往往以讲道的形式结束,因此很难在小组成员之间产生兴趣。在一些重要的教育活动中,顾问精心策划,但团队成员并未参与整个过程。归根结底,是辅导员缺失队员才是主体的概念,没有正确处理自身与队员的关系,甚至有辅导员认为辅导员与队员是上下级关系,是命令与服从的关系。
(二)少先队员缺失自己才是主体的概念
“少先队活动对于党员的思想道德教育,滋养党员精神,培养相互尊重的意识,培养广泛的机会和变革精神,具有重要作用。”在学校,少先队老师介绍并积极应用新的培养理念。当少先者被要求组织发展时,他们没有安全感。勇于尝试新想法。少先队员忽视“他们是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活动属于组织成员,为成员行动并从中受益。参与活动可以帮助您理解演示的真正含义,并作为参与者为戏剧增加价值[1]。
二、小学少先队活动主体概念强化对策
(一)澄清少先队活动的价值
“小学阶段是少先队组织和教授的重要一步,少先队活动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 纵观现在社会对聘用人员的要求,并不是像家长和学校期望的那样十分看重学生的成绩,而是综合能力。学校作为人类主体性发展的重要基础,肩负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培训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和提高团队成员的主观性,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需要上好大学。宣传学校和家长在演讲中的重要性,并在演讲中扩展主题游戏的概念,以提高他们在向孩子们展示的各个方面的技能。在精神先锋的活动中,精神先锋是主要机关,导师只起辅助作用。离开学校后,少先队面临的是一个大社会,而不是一个小学校环境。在这个阶段,他们将面临许多全球性的挑战。因此,对于团队成员来说,培养广泛的技能变得越来越重要。
(二)发挥少先队的主体作用
在少先队教育活动中,导师要尊重团员的个体差异,充分尊重团员的领导地位。教师可以让团队成员参与概念化和设计仪式,而不是让教师主持仪式。选择的活动完全符合小组成员的发展规律,选择适合小组发展和同化的材料作为小组生活的材料,并要求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小组讨论、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方面,辅导员可以让队员参与仪式的构想设计,以及少先队的教育和参与角色。例如,对少先队干部的选拔活动中,为了避免干部优越性身份对其他成员造成一定的影响,笔者建议全体少先队成员轮流当队干部,每个成员都有机会成为领导者。鼓励这样做,它不仅鼓励每个人,而且促进教育公平。当然,在为开拓者创造合适的学习空间时,需要考虑一些规则,尤其是提高少先者的意识和责任感,切忌“放手不管”和盲目性。
(三)更新辅导员的“辅导观”和“主体观”
对于学校来说,对辅导员进行定期有效的培训变得越来越重要,辅导员认识到包容性团队发展的重要性,因为辅导员是学校创新青年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每个学期,不同的学校辅导员可以重点到当地传统学院学习和实践。通过定期培训,导师可以获得相关方面的经验,并找到更有效的青年领导活动。还有利于辅导员认识“队员主体”这一新概念,学会如何在活动策划与开展中体现“队员主体”。事实上,应该以新的想法和想法为出发点,帮助辅导员了解正确的行为和想法。通过这样学习可以让辅导员树立正确“辅导观”与“主体观”。辅导员要知道“主体——参与——活动,参与成了主体与活动之间的一个中项,是活动产生的前提。”并且通过学习让辅导员在一定基础上相信队员的能力,虽然队员年龄小、能力不足,但是不能否定队员在经过定期、有序的训练后仍不能胜任自己所在的职务[2]。
(四)训练队员具备“真正主体”的能力
为使少先队队员能担负起责任,踏踏实实做事,辅导员应定期对少先队队员小队和大队军官进行培训。示例:中队长负责监督相关课堂活动,大队长主持学校的小型活动,少先队员则负责配合、协助干部完成任务。由于学校每周一举行升旗活动,辅导员向少先队干部及队员进行关于升旗手、护旗手、主持人的训练。教师还应培训各班的文艺委员会如何组织班级的歌曲、舞蹈和其他文艺活动。这些定期、系统的练习,让团队成员逐步提高自己在角色各方面的技能,而不会过度发挥,以便在未来更好地履行职责。辅导员可以在接下来的活动中省事省心,更重要的是体现了“队员主体”的意义,让活动具有有效性、趣味性、丰富性、价值性。
三、结语
少先队员只有在和平时期接受过培训,才能有效地计划、组织和开展未来的活动。辅导员可以指导和协助自己解决问题,并且由于活动的安排与策划都来源于队员自己,团队成员可以参与非常有趣的活动。如果团队成员作主体,但不能独立履行职责,也不能依赖导师,但是不能独立自主地完成任务,而要依赖于辅导员,那么这样的主体就不是真正的主体,就无法体现主体性。
参考文献
[1]袁慧,杨其勇. 小学少先队活动主体概念弱化与解决[J].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5,31(04):1-4.
[2]王秀花. 小学少先队教育活动有效性探究[J]. 教育,2016,0(27):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