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是创造财富的源泉,而劳动教育是其它教育的基础和旨归。对于学生的成长、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强大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根据研究发现当前我国中小学的劳动教育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着劳动教育功能异化、劳动教育方式单一、劳动教育保障机制不全等问题,作为教师要认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尤其重视利用校内劳动资源。加强劳动教育对于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影响,通过细化教育课堂的实施流程,探究劳动教育的优化路径,形成丰富的劳动教育内容的方式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帮助学生形成新时代的劳动精神。
关键词:校内劳动;劳动资源;新时代;劳动精神
2019年11月26日,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11次会议强调开展教育要全面贯彻立德树人,将立德育人作为开展教育的根本目的,将劳动教育纳为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新时代中小学生的劳动教育主体是担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要使命的时代新人,理应对其提出更高的要求。面对当前中小学生特殊的发展特征,各个中小学教师要充分了解劳动教育的内涵,并通过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时代的发展创新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进一步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提高劳动教育的实际应用效果,从而提升学生的劳动能力。
一、劳动教育的现状
第一,劳动教育功能异化。根据研究发现当前劳动教育并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效果,部分教师和学生无法充分认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导致实际的劳动教育出现功能异化等现象,主要表现在,有许多教师认为劳动是对学生的一种惩罚手段,他被当成是一项体力活动,比如面对学生迟到早退等情况,许多教师会给予学生一些打扫卫生的惩罚措施,将劳动教育和劳动改造画上等号,导致一部分学生缺乏劳动意识,对劳动产生了一定偏见,使得劳动教育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第二,劳动教育形式过为单一。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学校和教师并没有重视劳动教育对学生的重要作用,而是将大多数的教学重心放在学科成绩方面。这就导致教师在课堂授课当中没有创新教学方法的动力,过于单一和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得教师成为教育的主体,而学生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不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观念。除此之外学校能提供的劳动实践活动也并不丰富,有些学校经常以大扫除作为劳动实践活动。这种单一且缺乏趣味的劳动实践活动形式,不仅容易影响学生对劳动的认知,也无法激发学生对劳动的兴趣。
第三,劳动教育缺乏相应的保障机制。劳动教育缺乏一定的保障机制,主要表现在劳动教育评价机制并不健全。当前大部分学校的考核仍然将重心放在学生的学习成绩当中,很少有学校将劳动教育的学生成绩纳入实际的考核范围内。这就导致大部分中小学并不会重视劳动教育,从而使得教师无法将过多的精力投放在劳动教育上,学生也不会重视劳动的教育意义,导致劳动教育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缺乏一定的考核标准,学校就无法对学生的劳动能力进行评定,也无法充分了解劳动教育的教学状况,进而无法发挥学生的劳动能力。
第四,劳动教育缺乏家校合作。学生的劳动观念、想法和能力受到来自家庭和父母的影响较大,如果父母没有重视劳动教育,那么学生也不会具有丰富的劳动意识,在劳动课课堂上难免就会出现开小差、打瞌睡等不良课堂现象。如果家庭教育不能更好配合学校开展的劳动教育,也会直接影响劳动教育的效果,阻碍劳动活动的有效开展。此外,还有一部分家长过度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认为学生的任务只是负责好好学习且阻止学生接触任何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导致家长和家庭缺乏对学生开展的劳动教育,致使学生对劳动观念缺乏正确认识。劳动教育不能被家庭所重视,学校也不能真正了解学生在家庭的劳动情况,学校和家庭也不能针对劳动教育进行有效沟通,仅仅依靠学校的劳动活动和劳动指导,缺乏家庭劳动的实践,不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进行影响劳动教育的开展。
二、利用校内劳动资源,培养学生新时代劳动精神的路径
(一)利用校园的荒地资源,开展以种植园为载体的劳动教学。
劳动实践活动是劳动教育中培养学生劳动观念和劳动能力的主要方式,构建劳动基地为其提供了重要活动阵地。由于新时代的学生大部分都没有掌握劳动的方法,也缺乏劳动意识,所以校园要充分为学生开发劳动基地,并让学生参与种植活动,使得学生能够一步一步体会种植的快乐所在,进一步了解劳动的价值。首先由于大部分教师和学生对于蔬菜种植方面缺乏相关知识,所以教师在开展劳动活动之前,可以向一些对这方面有了解的教师和家长请教,通过学生的参与和招募成立班级种植园专家指导团为种植园的行程保驾护航。其次学生在听取了专家团的经验之后,教师可以将班级中的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每个组员在组长的带领之下讨论自己各个小组的种植方案,通过学生们的集思广益形成良好的种植计划。同时教师要根据每位小组的种植计划并结合种植的实际情况为学生修改计划提供意见。最后学生在家长和教师的共同指导之下开启实际的种植园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按照计划进行挖土、插苗、培土、施肥、浇水等一系列的种植活动,伴随着教师的指导和学生欢快的讨论,种植园活动初具雏形,为保证种植园中的作物能够正常生长,教师也可以组织一部分学生保护自己种植的作物,并设立观察组、除草组等,让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够及时完成自己的任务,确保班级种植园中的作物能够正常生长。
(二)挖掘校内资源,促进劳动多样化
除了利用校内的荒地资源之外,教师也可以充分挖掘一些校内服务性的劳动资源,比如校园卫生保洁,绿化美化,图书整理,垃圾分类,教师挖掘这些校园服务性劳动资源,可以带领不同年龄阶段的小学生进行劳动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参与这些校内建设活动的同时,使得学生形成共同建设校园的成就感,也增添了一份自觉爱护校园环境、保护校园的义务。以校园美化绿化活动为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参与这种活动之前让学生大胆提出自己为校园制定的绿化美化计划和设计。有些学生针对校园环境做出了一些建议,比如可以去除一些校园内或课堂内的一些不文明涂画,或者有部分学生也提出观察校园周边的实际环境情况,对路边食品销售点的食品卫生安全进行监督,或调查校园外张贴小广告的不良情况。还有一部分学生提出美化校园中的绿植,增加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鲜花或给校园绿植设计一些具有新意的绿植造型。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定期带领学生利用劳动教育时间开展校园美化环境和打扫,比如开展大扫除活动或图书整理活动等等,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保持整个教室的窗明几净,看赵立坚图书进行有效整理,在这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能力,并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劳动意识,有助于充分激发学生形成劳动精神。
(三)落实劳动教育拓展性,突出学生劳动素养。
种植活动只是学生学习劳动的载体之一,归根结底教育要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掌握一些劳动知识习得劳动技能,才能够将其充分应用于生活实际当中,将学校教育和社会实践相互连接,使得劳动教育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效果。比如教师可以在带领学生参与种植园活动之后,此时许多学生收获了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植物和作物,教师便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植物作物的义卖活动。通过开展主题班会,让学生进行爱心义卖活动,将爱心义卖中所获得的盈利全部捐献给爱心机构。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将一些作物和种植物捆扎起来贴上二维码并整理出来,让学生利用课余的时间,在学校为学生专门开辟的义卖区,向家长学生和行人推销这些新鲜的蔬菜和种植物。其次,如果有小组选择种植的蔬菜或植物比较特别,种植难度也较大,教师可以让学生以拍卖的形式处理这些植物并向学生公布,让学生充分了解完整的拍卖流程,使得学生能够充分了解一些蔬菜和种植物的特点。
总而言之,劳动教育是增强学生劳动观念,培养学生劳动态度的重要方式之一。要想高效地发展劳动教育,教师就要在研究当前劳动教育实践情况的基础上,探究新时代优化劳动教育的创新路径,并根据当前的教学情况分析,从立德的公益活动,培智的学习劳动,健体的体育劳动等方式培养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劳动能力和劳动观念。也只有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在参与劳动过程中形成真实的劳动体验,才能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真正体会劳动的快乐之处,进一步提升劳动教学的实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叶定华,杜勇华.小学劳动教育现状调查与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2(04):69-72.
[2]陈小霞.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现状与路径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2(03):157-159+163.
[3]檀传宝.劳动教育的概念理解——如何认识劳动教育概念的基本内涵与基本特征[J].中国教育学刊,2019(02):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