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双减”政策的目标是实现减轻校外辅导和课后作业负担,“让教育回归本真,回归学校,回归课堂”。在这一政策指引下,加强学校教育、课堂质量成为实现双减政策目标的关键。在实施过程中,应以素质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采取更加丰富的教学方法,从而让课堂教学达到更加高效的目的,最终促使双减政策得到落实。文章以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科目教学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双减政策下提高教学质量的策略,以期对相关从业者有所启发作用。
关键词:双减;小学数学;教学
引言
小学数学课程是难度较大的课程,从基本的数字认知,到最终实际应用问题的解决,表现出极高的抽象性和逻辑性特点;同时,小学数学又是重要的学科,是学习其他学科以及更加深入阶段学习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抽象思维等,形成受益终身的思维能力的优秀方法。在“双减”政策出台后,原本课堂中全覆盖、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无法提高教学效果;课后辅导班和大量作业巩固的畸形教学模式已不被允许。为此,如何落实“双减”政策,实现减量提质的目标成为教学研究的关键。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应该以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建立高效课堂为目标的教学模式,从而逐步实现小学教学质量的提高策略。
一、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模式
(一)充分认识到“双减”政策带来的必然变化
在双减政策的要求下,不仅课后辅导班消亡,课后大量的作业成为不可能,这就要求学校认真做好学校教学质量。其一,建立高效课堂。双减政策下学校要加强课堂教学质量,通过学校课堂的形式让学生充分理解知识并通过适当的巩固练习达到掌握;其二,精心设计课后作业。有限的课后作业时间,应该用在一些必要的巩固和知识的拓展,当然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掌握情况对巩固和拓展的比例进行适当的调节,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二)以素质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转变教学模式
素质教育理念,是“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人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以人为的性格为基础,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将其应用于双减政策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注意两个方面。其一,“以尊重人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充分说明了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模式,一方面,要以兴趣为导向,才能让学生真正的主动学习,这就要抛弃以往的灌输式教学方式,避免被动的枯燥学习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要以探究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挖掘智慧潜能。其二,“以人为的性格为基础,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这就表示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尊重个人性格和成长经历,采取针对性教学,从而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潜能。例如,作业设计方面,可以考虑分层次布置的原则,让优等生可以在学习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思维,让学困生打好坚实的基础。从而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二、发挥课堂作用,丰富教学方法
高效课堂的建立在于教师对于课程各个方面的准备,而其中丰富的教学方法最契合双减政策下实施素质教育的特征。常用的教学方法有,情境创设、小组讨论等方法。
(一)创设情境教学法
创设情境教学法,是以趣味性、生活化、体验感受为特征的方法,在小学数学课程中,通过创设情境教学法可以针对性的解决诸多教学问题。以“空间与图形”课程学习为例,在初学阶段,要通过描述的方式向小学生讲解空间的概念从而让学生理解是较为困难的,也是十分枯燥的。而通过引入生活化情境,让学生自主想象,从而让知识理解更加深刻。如,教师引导学生想象父母带着自己到文具店买玩具的体验。建立生活与数学知识的联系,通过空间的各个面以及各个文具的形状,初步认识到空间与图形的概念。
(二)小组讨论教学法
小组讨论是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通过合作交流产生更加完善的答案,在思维碰撞中开启智慧,形成创造性思维。以“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举例,应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教师可以提问,举例说明生活中有哪些是平行四边形,哪些是梯形?并总结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区别。通过激烈的讨论不仅得出了正确的答案更让学生们在探究式的思考中思维得到发展,同时,这一方式让课堂效果得到了提升。
三、注重课后效果,精心设计作业
在双减政策下,课后作业的时长被严格控制,但必要的课后作业也同样符合学习的客观规律。为此,教师要精心做好课后设计,在满足教学需要的同时,也要符合政策的要求。其一,课后作业的设计要以综合性、拓展性为目的。例如,“连乘、乘加、乘减”的课后作业布置时,不仅要以当前的知识进行计算,还要应用已学过的计算方法进行一遍验算,通过这一过程不仅能够进一步理解当前知识,还能够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其二,课后作业的设计要分层次、有针对性。对班级中的优等生、一般生、学困生去做不同层次的题目,从而达到各个层次学生都能得到提升的目的。
结束语
“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应从高效课堂建设和精心课后作业设计两个方面进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始终以素质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在课堂教学方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和个性化特征,通过建立情境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和相互之间的探讨来达到更深刻的知识理解和更加活跃的思维;在作业设计方面,应以综合性、拓展性题目,并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采取分层布置原则,从而达到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提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红英,秦忠秀. 双减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C]//课程教学与管理研究论文集(六).,2022:411-414.DOI:10.26914/c.cnkihy.2022.000548.
[2]魏相和.“双减”政策下的小学数学质量提升策略研究[J].新课程,2022(0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