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互联网在提高信息传播效率的同时也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为了做好有利于我们意识形态工作的有效开展。本文首先分析了意识形态工作在网络信息社会中面临的挑战,然后重点介绍了网络信息社会中我们应努力做好网络意识形态维护工作的措施。
关键词: 网络信息社会;意识形态;网络维护; 挑战; 措施
一、当前意识形态工作在网络信息社会中面临的挑战
(一)网络信息社会中的多元价值弱化了意识形态的权威性
第一,我国目前处于经济转型的非常阶段,贫富差距、不公平、贪污腐败等现实问题逐渐暴露,人们对现实社会的抱怨可能会有一点增加,互联网则为一些任表达内心的不满提供了便利的渠道;第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西方国家的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后现代主义等思想逐渐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对我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的权威性造成了一定的侵害,人们尤其是影响了年轻人对西方国家思想理念的认识;第三,鉴于互联网技术缺陷以及某些人的能力问题,互联网平台上反映的很多问题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进而引发线下一些不明真相人的活动,对国家、政府机构的权威性及形象造成了严重不良影响,政府的公信力受到一些影响。
(二)网络信息社会中意识形态传播内容复杂化
传播内容的质量会对意识形态内容的传播效果产生直接影响。传统的意识形态内容传播权利完全被我们牢牢控制,使得传播的信息具有较强的政治性、正能量性,传播的内容以共产主义理想为重点,宣扬平等法治等正面思想。但在网络信息社会,新媒体的发展使得信息的传播无法完全被政府机构掌控,大量的非马克思理论在互联网中传播。
(三)网络信息技术对传统意识形态工作模式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在传统的意识形态工作模式中,信息传播权基本掌握在政府部门手中,社会大众是信息的接收者,而且传播的内容通常都是经过严格筛选的正面信息,政府部门在信息传播之前会对不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信息进行删除或者剪辑,从而对意识形态形成较强的管控。但在网络信息社会中,社会大众不再仅仅是信息的接收者,同时也是信息的制造者、传播者。
二、网络信息社会中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措施
(一)要搞好网络信息维护必须增强意识形态的话语权的掌握。
首先,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马克思主义中,创设符合我国现实状况的意识形态理论,并利用互联网传播技术推动主流意识形态理论的大众化。其次,增强对互联网舆论的引导能力。针对互联网中出现的虚假负面消息,要在最短的时间内传播权威信息,加强对非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抵制,引导互联网舆情向正确的方向发展。最后,强化对互联网使用者的教育。一方面,要充分运用电视台、微信、微博等媒介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和品德,通过典型事例评价等方式方法提高网民的信息辨别能力;另一方面,充分发挥父母、教师、专家等的作用,对社会大众,尤其是在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人们的判断能力,增强主流价值观的权威性。
(二)加大对传播信息的审查力度,构建多样化的信息审查制度
第一,要强化对互联网信息审查负责人员的培训,增强相关人员的信息甄别能力。要帮助审查人员培养辨别各种表层信息之下潜在意识形态取向的技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审查人员的作用。第二,要构建以政府部门为核心,企业自治、社会大众监督的信息审查系统。由政府机构参考全球发展环境、本国的现实状况及社会现状等掌握网络信息传播的主导方向;信息传播媒介要加强信息内容的审查,保证传播的信息内容积极向上,减少虚假信息的传播;互联网使用者同样需要加强对互联网信息的监督,一旦发现虚假不良信息要及时上报。
(三)创新网络意识形态维护工作模式
第一,创新网络维护管理模式。信息传播要改变之前采用的“删除、禁止、围堵”等政策,要尊重并相信社会大众,通过网络对话交流等方式增强社会大众对于意识形态的认知。另外,还需要减少单纯传播政策法规的工作方式,采取寓教于乐、寓教于理的方式,运用多元化的方式对意识形态进行宣传。第二,创新传播媒介。网络信息社会中,谁能掌握互联网传播途径谁就能主导舆论导向。为此,网络维护工作人员需要加大对互联网新媒体工具的运用力度,将马克思意识形态和电视剧、电影、游戏等媒介相融合,对主流价值观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宣传。同时,充分发挥微博、微信、QQ等社交软件的交流互动功能,加强和互联网使用者的互动交流,推动意识形态工作的高效开展。 第三要加大网络科技投入,提高网络领域意识形态的竞争力。面对网络时代带来的冲击,我们首先要以开放对开放,采取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双管齐下的策略,尽快打破西强我弱的国际舆论态势。要加强网络自身建设,努力扩大网络规模,优化网络结构使之向综合化、宽带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要加强互联网领域的立法,规范网络行为。要开发和创新核心技术研制能防止、过滤各种反动、有害信息的软件及监控系统,抵制网上的非法行为以及西方发达国家网上的意识形态渗透。要制作传播集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与娱乐性于一身的中文信息软件,努力扩大网上的中文信息资源,提高中文信息在网上的占有率,打破西方文化独霸网络世界的局面。要建设完善高效的社会主义思想网络宣传机构,扶植和鼓励更多的新闻媒体和文化机构进入网络,抢占第一时间,不断增大信息输出量,让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抢占网络阵地。
总之,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牢牢把握意识形态的话语权,但互联网的发展给政府意识形态的权威性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为此,政府相关部门必须增强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加大对传播信息的审查力度,构建严格的信息审查制度;创新意识形态工作模式,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搞好网络维护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张俊,蒋丽,李保国.习近平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思想论析[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8,35(03):42-46.
[2]卜建华,孟丽雯.习近平网络意识形态思想内涵探析[J].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18,20(02):2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