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社会竞争压力形势的日益严峻,社会、学校和家庭越来越看重学生通过参加应试教育来改变自身命运,为此,学校为学生布置了大量机械化作业以提升其学习成绩,家长为学生报名了诸多课外辅导班以提升子女的核心竞争力。而在这双重负压之下,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来越低、学习质量每况愈下,素质教育的有序推进步履维艰。基于这种现实,国家教育部门提出了“双减”政策,旨在通过合理设计作业内容、开展趣味性与实践性作业形式,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本文主要讨论“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与布置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双减;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
引言
随着国家教育领域对“双减”政策的贯彻落实,我国小学教育已经开始有意识地减少学生的课后作业、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保障学生的休闲活动时间,以有序、有效推进综合素质教育的进程,这对于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与布置的优化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然而从实践层面来讲,仍有很多小学数学教师无法摆脱传统应试教育制度的影响,依旧延续单一、机械的作业训练,使学生背负的学习压力与日俱增。因而,坚定国家“双减”政策的正确方向,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与布置十分必要。
一、革新作业设计观念,凸显学生主体性
“双减”政策的提出在于现行的作业设计观念对学生造成了极大的困扰,严重影响了教育功能的有效发挥,因而,对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与布置进行优化,最首要的内容就是要以凸显学生的主体性为基本原则来对作业设计观念进行革新。具体来讲,就是要遵循三大基本原则:
首先,适用原则。即摒弃以往对作业数量的强调,引导学生在完成课堂所学内容复习工作的前提下,再完成相应的作业,以提升作业质量;
其次,适度原则。即以对小学生课外时间的把握为前提来合理设计课后作业,以均衡学生的娱乐时间、作业时间为前提来保障作业质量;
第三,适时原则。即要对“理论知识源于现实生活,并对现实生活具有能动指导意义”的理论树立正确的认识,使所设计和布置的作业始终保持与学生日常生活的内在联系,从而有效培养小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能力。
二、创新作业设计方式,凸显作业趣味性
(一)探究性作业
与初中生和高中生相比,小学生最明显的特征就在于其思维的活跃性和极强的动手能力,而这种年龄特征恰恰是教师设计趣味性、探究性和实践性小学数学作业的明显优势。而之所以要增加探究性作业,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以往的小学数学作业大多停留在口头作业、书面作业等形式上,既单一枯燥,又无法满足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的现实学习需求。因而,在“双减”背景下来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就需要立足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优势,布置实践性作业,尊重学生的探索空间和探究自由,从而充分带动小学生的作业积极性和创造性。与此同时,在开展作业实践的过程中,小学生还可以综合运用所有学过和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在提高学生数学作业效率的同时,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索欲望,更能够奠定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坚实基础。比如,教师可以立足学生的生活实践,设计一道开放探究型作业——将家中的10万元存款存到银行,一共有三种存款方式:其一是一年期,利率是3.1%,其二是两年期,利率是3.6%,其三是三年期,利率是4.1%。同时,每年需要保障有4万元到期,以及时应对突发事件。那么,哪种存款方式更符合家中的存款需求,并获得最多的利息。
在这个开放探究作业中,教师有机融合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课堂所学的数学知识,每位学生家中的实际情况不同,就会有不同的存款方式,在解题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唯一的要求只有利益最大化,但却并未束缚其数学思维,因而,能够收获意料之外的作业效果。
(二)分层化作业
由于不同的小学生具有不同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以及身心发展情况,因而,倘若以统一化的标准来设计数学作业,就无法保障使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与进步。而在设计与布置数学作业过程中采用分层方法,就是针对不同学情的学生来设计更具针对性的课后作业,并依据作业难度由易到难,将其划分为A、B、C三个不同等级,其中,学习基础较好、学习能力较强的优等学生可以完成C等级作业,也就是侧重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作业,学习基础较好、学习能力较强的中等学生可以完成B等级作业,也就是侧重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作业,其他学习基础较为薄弱、学习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的学生可以选择A等级作业,也就是对所学数学理论知识进行考察的作业。通过引导不同学习情况的学生完成与之学习实际相吻合的作业,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得到了有效尊重,既保障了学习基础较为薄弱学生的学习空间,激发起参与数学教学、数学作业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又有助于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提升自身的探究能力,相较于统一化的作业类型所导致的优等生无探究空间或差等生很难理解作业要求的现象,这种分层明显的作业在减轻学生学习压力的同时,更带动了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和数学综合能力的提升。
三、健全作业评价标准,凸显作业实效性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是教师教学方法、调整教学进度的重要依据,是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和查漏补缺的重要途径。以往的小学数学作业评价,教师更多地是以学生完成作业后获得的分数为唯一评价标准,而这种标准得出的评价内容过于绝对,缺乏实效性,也会给与学生巨大的作业负担。
因而,在“双减”背景下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不得不完善的环节便是教学评价,即要弱化以往作业评价对成绩的重视,更多地关注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的成长与进步,如是否做到了认真思考、主动探究,是否获得了数学思维与能力的培养与锻炼等。只有这样,才能使不同的学生均获得不同维度的肯定,才能促使其作业完成状态由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参与,才能树立起数学学习与作业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结束语
最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立足学生的现实学习需求,优化作业设计、丰富作业形式、创新作业内容,确保作业增效提质的作用得到真正发挥。通过设计与布置分层明显、情境具体、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同时富有实践空间的作业,来减轻小学生面临的学习与课外培训负担,使小学生能够健康学习、快乐生活。
参考文献
[1]陈根英.基于双减政策下的小学数学作业布置建议[J].互动软件,2021(06):4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