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我国幼儿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小朋友的自理能力发展成为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在3~6岁这个年龄段,培养小朋友的生活自理能力,能够让他们更好地进入小学,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与生活。做好幼小衔接,需要关注小朋友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以幼小衔接顺利化为目标,研究培养小朋友生活自理能力的方式,有助于幼儿教育价值的扩大。
关键词:生活;自理;活动;小学;适应
前言
幼小衔接,是近些年来备受关注的教育问题。在幼儿园教育管理工作中,每一位幼儿教师都应当积极关注小学生活的实际需求,与小学教育做好配合。小朋友生活自理能力的强弱,影响着其进入小学校园生活的顺利程度。不断发现有效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方式,才能优化日常幼儿园教育。
一、建立明确目标,培养生活自理能力
在不同的成长阶段,幼儿的行为表现和理解能力也不尽相同。在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幼儿年龄特点所带来的诸多不同,建立层次化的自理能力培养目标。按照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做好生活自理能力培养规划。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利用不同的活动形式,发展每一位小朋友的生活自理能力,使其在不同的年龄达到其对应的生活自理水平,从而更好地向更高的水平发展。
针对3~4岁的小朋友,教师要将自主穿衣脱鞋、自主整理物品作为重要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目标。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多给小朋友指导和示范,让他们自主穿脱衣服和鞋袜,并能够在用完物品后将物品放到原处。针对4~5岁的小朋友,教师应当将穿脱衣服、鞋袜,扣纽扣,按照一定的标准整理物品作为其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目标。在原有基础上提高要求水准,促进其生活自理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在5~6岁这一年龄段,应当给予小朋友更多的自主思考空间,像培养小朋友增减衣服的意识,能够根据天气的变化为自己选择正确的衣物,学习自己系鞋带,能够根据自己的喜好,按照个性化的标准,整理个人物品。结合不同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目标,教师可以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让生活自理能力教育活动更有针对性和可行性。
二、加强游戏设置,培养生活自理能力
游戏活动,备受小朋友的喜爱,在幼儿教学活动中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教师要积极开发与生活自理能力相关的游戏活动。教师要考虑小朋友的发展需要,创设与其兴趣相投的游戏活动情境,促进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接触丰富的生活元素。在多种感官的调动之下,以参与游戏活动的方式,十分快乐地获取生活自理技巧,让每一位小朋友在学中做,在做中学。
像在培养小朋友整理物品的生活技能时,如果教师只是以命令的方式,要求幼儿们整理好自己的物品,很少有幼儿真正关注物品整理事件,更有甚者,会因为教师的反复要求产生负面情绪。结合小朋友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得到的物品,开展主题化的整理游戏,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能够让更多的小朋友从游戏中获得整理技能。像“今天有人来做客”这样的主题活动中,教师结合幼儿园内的游戏区域,给他们创设真实的情境。在生活区域中,教师有意打乱物品,弄脏桌子与地面,胡乱摆放物品。在游戏前,教师给幼儿们描述情境,“今天你们是家中的小主人,爸爸妈妈不在家,但有人来家中做客,你们应该做些什么呢?”用语言创设情境,吸引学生互动,促进小朋友们思考问题。有的小朋友会说“洗一些水果,泡好茶,等待客人”,还有小朋友会说“需要打扫卫生,妈妈每次都是这么做的”。让小朋友通过思考与互动的方式,先参与到情节之中。接下来,幼儿教师放手让小朋友去整理,按照他们的想法,将家里的物品整理好,提高区域的整洁度。之后,让另外一波小朋友扮演客人,到家中做客,给小朋友真实的体验。当客人夸赞家中整洁时,小朋友们会获取整理物品的成就感。除此之外,教师可以设计整理物品的比赛,激起小朋友们的好胜心。教师要以从幼儿的书包入手,让每一位小朋友将自己书包中的东西拿出来,放到桌面上并打乱。教师说“开始”之后,小朋友们着手收拾,当不同的物品放到对应的位置,使书包整洁。完成的同学可以举手并从老师那里获得号码牌,表明其完成的名次。在所有小朋友完成后,教师按照幼儿完成的顺序,一一检查,不合格的则取消成绩。用这样的方式重新排名,激励小朋友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自主收拾书包的习惯,了解书包中应当包含的必要物品,像书本、水杯、纸巾、校园卡等,为之后小学生活打下基础。
三、加强家校联合,培养生活自理能力
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不只需要幼儿教师工作者的努力,也需要家长的付出。一项技能的形成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都需要多方力量的监督。加强家校联合,促进家长与幼儿教师合力,能够延续小朋友在幼儿园内的学习效果,加强家庭续力。
在日常幼儿教育工作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与家长联系起来。每月开展家长会活动,让家长们以线上、线下等不同的方式,参与到幼儿教育工作中来。了解幼儿在园内学习的生活技能,在并家长给予小朋友展现个人生活技能的机会。像在幼儿园内学习了整理物品的技能后,家长通过家长会,了解孩子现在已经掌握的生活技能。回归家庭生活后,要求他们自己的物品自己整理,使学习到的生活技能转变成为自己的生活行为。幼儿教师还可以利用QQ、微信等网络社交平台,让家长实时了解小朋友在学校中的表现,录制小视频,促进信息互通,提高家庭教育的针对性。在生活中,更好地监督小朋友自主洗手、自主进餐、自主穿衣、脱衣,不再娇惯与溺爱孩子。早一天独立,其小学生活的适应力就会更高一点,成为小学生活的向往者。
结语
综上所述,生活自理能力是每一个社会人应当具备的基本生活技能,生活自理能力越强,幼小衔接的困难越少。在幼儿教育这一重要阶段,利用丰富多样的手段引导小朋友掌握必要的生活技能,使其独立完成日常生活和学习活动,有助于其小学生活自主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娜. 幼小衔接中幼儿园如何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J]. 文渊(高中版),2019(11):784-785.
[2]陈惠军. 幼小衔接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意识的培养方式[J]. 新课程,2020(30):15.
[3]王春玲. 幼小衔接中幼儿园如何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20(17):10.
[4]李静. 幼小衔接背景下的大班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现状研究[J]. 科教文汇,2021(24):169-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