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来源: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2021年度校级科研项目“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广东乡村景观艺术与职业教育研究”(编号:2021SK05)
摘 要:我国乡村文化遗产弥足珍贵,现状乡村遗产保护存在信息调研、资源梳理、村民参与、保护主体、保护与经济发展矛盾、权属等方面的问题,需要深入调研,调整法规、改变工作方式,加大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集中力量把遗落的优秀文化遗产挽救起来,为我国文化复兴添砖加瓦。
关键词:乡村文化遗产;资源;村庄整治;美丽乡村;名村名镇
引言
习近平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昌盛。他说: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昌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1]。古人云:礼失而求诸野,传统文化是我国持续发展的沃土和底牌,在当前全世界文化趋同现状下,保护乡村文化遗产,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是实现我国文化自信和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路径。
一、乡村遗产保护现状与困境
(一)基础调研不够,遗存多有遗漏
2004 年 12 月,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发布了《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评价指标体系(试行)》,对历史文化村镇的 2 大类 13 个小类共 24 个指标进行数据收集并打分。《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做好2013年全国村庄规划试点工作的通知》(建村〔2013〕35号)传统村落调查登记,对传统村落的各方面进行了调查,村落选址和格局、风貌特征、承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调查内容颇为全面。但实际上真正统计到的内容有限。工作安排下去,一般具体有村干部填写,但村干部由于缺乏专业知识,托付给正在编制村庄规划的设计团队,设计团队由于不是分内之事,也都应付了事。
(二)遗产保护力度不够,主体单一,方法单一
乡村遗产保护目前仍以政府主导为主,保护主体单一,方法单一,未能形成多方位、多层次的保护体系,因此政府部门虽然花费了不少力气,但收到效果不尽人意。未来政府应鼓励企业和社会团体参与进来,调动更多社会力量保护乡村文化遗产资源的积极性。开展多种保护方式,例如:发展文化遗产产业等活动宣传乡村遗产,扩大遗产影响,真正实现以资源带动产业,以产业促进发展来保护乡村文化遗产资源。
(三)村民参与不够,政府主导,村民围观
之前无论是村庄整治、名村名镇、美丽乡村、特色小镇等工作中,通常都是政府主导进行规划设计,村民处于被动的、非自愿地接受,之所以工作能够基本顺利推行,主要是改造的是公共区域为主,对于村民来讲,只要没影响自己的正常生产生活,自己的财产没受损失,政府要怎么做无所谓。但是建成之后,村民也不会爱惜和维护,破损了也无人维修,反倒成了政府部门劳民伤财的反面案例。
(四)遗产资源权属私有化比例较高,具体操作时各种掣肘
产权问题是乡村文化遗产保护的一大障碍,城市中的文化遗产属于国有资产的比例较高,政府部门管理较为便利。乡村遗产私有度高,要进行改造就要获得房屋户主的同意,其利益博弈复杂,具体操作起来各种掣肘。按照现行文物保护专项补助资金使用政策,专项资金不能补贴产权属于私人的文物。政府部门即使觉得该建筑具有保护价值,也无法进行补贴。因此不少有重要价值且亟待维修的古民居建筑由于房主无力维修,又不能获得国家的资金补助,只能任其破败。
二、乡村遗产保护方法与措施探索
(一)进一步深入调研,建立乡村遗产数据库
现在无论调研手段,还是储存信息手段都有了更科学的手段,国家应组织人力物力进一步调研,把乡村遗产资源尽可能的发掘出来,以文字、图片、影像、模型等多种形式纳入数据库,尽可能完善地录入遗产信息。对于收集到的遗产信息,要充分地评估遗产本体各部分的价值、文化重要性、结构安全性进行认证[ 黄家平. 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技术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 Huang Jiaping. Research on conservation planning technology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villages and towns [D].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14]]。建立国家乡村遗产数据库,不仅可以尽可能地保存乡村遗产的信息,也利于基础数据共享,无论管理还是规划设计、科学研究都有极大的帮助。而这些乡村遗产一经认证,就赋予了公众群体以保护和传承的权利和义务.
(二)进一步完善法规,打通社会力量保护乡村遗产资源的途径
针对历史、人文、社科方面的信息缺乏,无法保全乡村遗产所附带的历史信息的现状。需要在制定相关法规条例规范时在这个方面更加细致、完善、全面,使非专业人士也可以根据“说明手册”去完成保护工作。产权问题也是保护工作的一个重点,鉴于目前我国城乡政策的差异,农村土地权属的特殊性,应该制定更完善的法规,搭建城乡土地、房屋流转桥梁,让社会力量可以顺畅出入,使遗产资源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发展[2]
(三)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村民的保护意识和文化认同感
采用多种方式对村民宣传、引导,例如对于年轻人可以从业能力、市场主体等方面引导,对于广大的留守老人和妇女来说,主要是吸引他们参加一些免费的公共活动,组织参加一些传统手工和编织技艺,如剪纸、刺绣等。对于孩子们,可以在幼儿园、小学增加乡村文化课程、开展各种特色兴趣班,让他们感受到乡村文化的价值和独特魅力。另外,还要开辟针对青少年儿童的乡村文化教育基地,开展传统研学体验,培育传承乡村文化意识。通过对村民的传统文化的培养,增加村民的文化自豪感、认同感,吸引村民真正自觉参与到乡村遗产保护中来。
(四)补充人才,留住人才
乡村遗产保护可以考虑定向培养具有乡村遗产保护知识职业教育人才,积极招收初高中毕业未升学学生、退役军人下岗职工等接受中等职业教育,为广大农村培养以新型职业农民为主体的农村实用人才。设置古建筑、文史、传统艺术等课程,培养一批具有工匠精神、扎根基层的技术人才。还可以设置“订单班”,定向招收当地生源,有针对性地学习当地历史、文化、建筑、工艺。鼓励中等职业学校联合中小学开展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将动手实践内容纳入中小学相关课程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三、结语
我国乡村文化遗产弥足珍贵,保护我国乡村遗产,促进乡村振兴,是件需要沃野深耕的工作。在新时期,我们要把乡村遗产保护作为工作重点,全面调研统计,还要调整相关法规制度、改变工作方式,加大人才、尤其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切切实实地扎根基层,把遗落在乡野之中的优秀传统文明挽救起来,为我国文化复兴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 习近平.人民日报. 2017 (001) [To win the victory and build a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 and win the great victory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 [N]. Xi Jinping. China Daily. 2017 (001)]。
[2]黄家平. 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技术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 Huang Jiaping. Research on conservation planning technology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villages and towns [D].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14]。
[3]金涛.认领古村落,可获居住权——安徽黄山市出台古民居保护新办法[N].中国艺术报,2007-06-01(2).[Jin Tao. Claiming ancient villages and obtaining residence rights -- new measures for the protection of ancient houses issued by Huangshan City, Anhui Province [n]. China Art daily, 2007-06-01 (2)]
作者简介:
张君芳(1972—),女,山东郓城,高级园林工程师,人文地理学硕士,主要从事工作包括城乡规划、旅游、园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