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重视双减政策的全新指导思想。双减背景下有效开发学生的阅读潜能,构建高效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需要教师关注小学生的语文阅读实际水平。在日常语文教学活动中,将阅读能力培养作为重点,拓展阅读内容,丰富阅读手段,形成阅读习惯,才能满足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发展需求。
关键词:双减;阅读;课堂;习惯;兴趣
前言
阅读理解,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阅读理解教学的效果,关系着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口语与书面表达能力提升空间。只有形成正确的理解,才能更好地表达。在小学阶段,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并不是一件易事。教师要认识到阅读理解的重要性,在教学实践中关注阅读兴趣与阅读行为,做好引导,突破小学生的阅读学习瓶颈。
一、培养阅读兴趣,提升阅读能力
阅读兴趣的形成和阅读习惯的养成具有极为密切的关系,有了内在驱动力,才能重复阅读行为,进而形成阅读习惯。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小学生的真正需求,选择正确的方法加以引导。小学生的年龄小,对阅读能力发展的重要性认知不足。很多学生在阅读中表现出三分钟热情的学习问题,无法集中注意力,更无法一边阅读一边理解。考虑小学生的具体阅读行为,选择合适的阅读内容,加强指导,变得异常重要。
在低年级,小学生的思维较为活跃,喜欢新鲜的事物。此时,他们的语言基础不足,对世界各类事物的认知较为浅显,但好奇心极强。教师可以选择有意思的绘本作为阅读内容,让小学生们一边看图,一边看字,通过反复将图与字匹配起来的活动,加强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完成语言积累。在高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语言知识基础,且逐渐形成了逻辑思维,他们能够阅读具有故事情节的书籍,也能理清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教师可以选择具有前后关联、因果关系的故事引导学生阅读,从而满足学生思考的欲望。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是一项长期的工程。教师所选择的书籍,也不一定能够满足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让他们选择自己可以朗读与理解透彻的图书,组织小学生成组读书,阅读后向自己的小伙伴说一说自己读到的故事,分享自己喜欢的桥段。教师选择图书是引导,学生自主选择个性化阅读的起点。将尊重、自由与包容融入到阅读兴趣的培养与阅读习惯的养成中去,才能推进全体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普遍提高。
二、提高阅读量,提升阅读能力
阅读量的拓展,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提高的影响不言而喻。阅读量的积累,是不能一蹴而就的。漫长的积累过程中,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会慢慢提升。有选择地阅读,持续性的积累,在反复阅读与口味中获得阅读的乐趣,避免学生囫囵吞枣地阅读而浪费时间,能够让小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价值,并在阅读学习中积累多学科知识。阅读量的拓展,可以与课内阅读内容关系,更可以阅读主题式的课外读物。
在日常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一些与课内阅读内容相关的文章,促进学生在课堂中对比阅读,发现对比阅读内容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发现阅读文本的丰富性,并产生想到再阅读一篇相关文章的欲望。像在讲解《比尾巴》这一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识字、朗读文章,通过文章的阐述以及课本中的插图,获得丰富的生活经验,了解几种动物尾巴的特点。结合这样的课内阅读内容,教师可以将与此相关的科学类文章引入到课堂中。比如,让学生针对课内阅读文章中提及到的几种动物做更多了解,或者以“尾巴”为主题,让学生了解更多动物的尾巴类型与形态。用这样的方式拓展小学生的语文阅读量,有利于其思维的发散,更能产生更大的课内阅读学习兴趣。
三、创新阅读方式,提升阅读能力
阅读方式的创新,影响着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方式不尽相同,自主阅读、合作阅读、对比阅读、情境阅读等。对于低年级来讲,教师要积极创设情境,用情境帮助低年级小学生解决社会常识认知不足与理解力不足的难题。像在讲解《雪地里的小画家》这一课时,学生可以通过插图,了解小动物脚印的不同形状,了解青蛙冬眠的特点。在阅读之前,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小学生展示不同动物的图片,放大小动物脚的部分,让学生仔细观察,提醒他们一会儿的阅读学习中需要这些动物相关常识。在有了前期的铺垫之后,在情境中,学生已经对动物主题产生兴趣。以此为前提去阅读文章,其理解力更强,能够更好地将文字与图片结合在一起,深入地理解作者传递出的雪地作画的快乐。
又如在讲解《墨梅》时,教师可以利用自主阅读教学法引导学生阅读。四年级小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教师可以给学生准备一个小动画,让学生通过观看动画了解古诗的创作背景。作者为自己所画的墨梅而题写的诗歌,表达着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格。用动画做好文化铺垫,让学生找到诗歌的情感基调,促进学生自主理解能力的提高。诗歌,一直是阅读理解的难点。很多小学生具有诗歌排斥心理,不相信自己的诗歌阅读理解力。教师要通过有效的引导,给学生提供辅助性资源,促进学生在诗歌阅读前获取一定的场外信息,在自主阅读时发现自己可以理解其中的主要内容与情感,建立诗歌阅读信心,为之后的阅读能力发展打下积极、坚定的基础。教师要多做尝试,丰富课堂阅读形式,让学生掌握丰富的阅读技巧。
结语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理解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阅读情感的激发,用积极的情感推进学生参与到阅读活动中。更要选择具有针对性的阅读内容,开发不同的阅读方法,给小学生营造轻松、快乐的阅读氛围,从而锻炼学生的头脑灵活度。提升阅读量,灵活使用阅读方法,才能让阅读能力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强丽雅. 浅谈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J]. 课外语文(上),2021(8):100-102.
[2]许建益. 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J].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1(9):15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