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 “同步课堂”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探究

“同步课堂”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探究

作 者:陈金岳 (茂名市茂南区教师发展中心,广东 茂名市 525000)


 摘   要:在“同步课堂”教学环境下,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内容来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能适应新的课堂环境,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同步课堂;小学数学;教学;探究

根据建构主义学理论:“人们的学习过程是通过原有的知识经验与外界环境交互,从而建构新知识的过程”。为使学生们能够成为主动的知识建构者,我们必须给他们提供合适的环境,鼓励其参与学习活动。为检验班级常规的讲授式教学模式在“同步课堂”教学环境下的适用性,使小学数学“同步课堂”教学更有实效,在实验研究过程中,我通过记录优秀教师的教学过程与方法,不断修改完善教学设计。下面我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为例,探索“同步课堂”网络教学环境下如何进行教学设计。
一、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
在实施新课改以来,每个数学教师都非常注重知识情境的创造,一个好的教学情境是一节课成功的基石。小学生特别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尚小,知识储备相对较少,很大程度上依赖教师的教。在实施“同步课堂”教学时,教师的主导地位尤为明显。因而,在“谈话导入”这些以教师谈话引导为主的“师讲生听”教学环节设计时,要创设两地学生和授课教师之间进行语言交流等互动活动,我在《观察物体》一课中,通过创设“用儿歌讲故事”的情境,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在“同步课堂”教学环境下,教学设计考虑到授课教师的授课对象是两个或多个教室的学生,既要考虑避免对本地学生的正常上课的影响,也要关注异地学生在听课时的感受。
二、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有效的课堂师生互动具有积极的情感互动氛围,丰富高效的课堂组织策略和基于思维能力锻炼的教学引导等特点[1]。在“同步课堂”教学环境下,本地与异地学生通过同步视频互问互答,能够带动课堂气氛,促进两地学生之间交流,使两地班级融为一体。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活动和教学情境中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师生良好的互动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又可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而课堂互动活动设计的关键,是要激发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对于自主学习能力还不够强的小学生,需要老师更多的引导和持续的关注,师生的互动必须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之中。 在实施“同步课堂”教学时,因为授课教师不在异地学生的身边,对于师生互动环节的教学设计应更多考虑通过增加异地学生提问的次数,以提高异地学生课堂注意力,增强他们的现场感,使异地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活动。
学生在课程的学习需要授课教师不断的询问,发散学生思维,深化学生原有知识。教师应尽可能给学生提供选择机会,给学生充分的自由空间。授课教师通过不断询问,使学生对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通过学生的原有知识与新知识结合,促进学生知识建构。在教学设计时,可适度增加让学生上台板演机会,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授课教师在让异地学生板书的时候,两地学生能够同步观看,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强度。同时,通过两地学生之间的对话,可以使得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自由发表个人见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通过“同步课堂”专用教室,实现两地师生互动,两地生生互动。
三、注重学生的实践探究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学生观察物体的活动,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这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为今后研究几何图形的形状及位置关系筑牢基础、铺平道路。
在本环节,教师可将每3-5个人分为一组,针对一个问题进行实践探究,最后让学生举手汇报小组探究结果。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从而深化体验,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也不同,使学生的思维层次由“单纯的观察”转为“理性的思考”。


 让学生进行实践探究,不仅能促进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合作探究活动,老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收获,了解学生的“内化”情况,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更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四、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倡导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倡导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同步课堂”专用教室不仅支持两地视、音频信号的同步传输,也支持两地教室电子白板信号同步传输。实施“同步课堂”教学,网络信息技术是必不可少的手段。在教学设计中要融合电教媒体的使用,为学生呈现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于一体的教学情景,进行模拟演示,使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知识的再现过程,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心理需求,进而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孟凡玉,陈佑清.小学数学课堂师生互动质量的观察与评价——基于“课堂师生互动评估系统(CLASS)”的实证研究[J].基础教育,2015(5):69.
[2]魏雪峰,杨俊锋.同步网络课堂的理念、应用及未来发展[J].中国电化教育,2014(9):9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