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基金:吉林大学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立项项目
摘 要:在试验优化设计与分析课堂教学中,寻找课程与思政教育之间的相关性,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对于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发挥德育功效,有积极的推动促进作用。本文针对试验优化设计与分析课程教学特点,通过挖掘课程中蕴含思政映射点,引导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关键词:试验优化设计与分析;教学;思想政治教育
一、前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承担着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大使命。以“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理念的价值属性为出发点,挖掘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政映射点,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同向同行,做到专业教育和德育相融共进,对培育时代新人具有重要的意义。《试验优化设计与分析》是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及食品工程、生物与医药专业类研究生开设的必修课。针对食品学科数据的特点,课程的教学旨在让学生掌握试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技巧,巧妙地选用恰当高效的试验设计及统计分析方法,解决实践中遇到的复杂工程问题,得到可靠的结果和科学的结论。课程思政育人目标是与思政课程、综合素质课程“协同”育人,培养德才兼备的食品工程人才。让学生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领域学习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将诚信、务实、求真的科研精神以及作为科研工作者的基本道德素养作为德育元素融入到专业知识教学中,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内涵、内容纳入整体的教学安排和课程设计中,做到专业教育和德育相融共进。
二、《试验优化设计与分析》课程思政元素挖掘
《试验优化设计与分析》课程是对学生进行“如盐入水”、“润物细无声”思政教育的良好载体。该课程在专业知识方面是让学生掌握试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原理、方法和技巧,并能够熟练应用,但一切的操作都是以数据的收集、科研态度为基础的。因此,在《试验优化设计与分析》课程讲解过程中,无论是试验设计的原则,还是试验设计的思维基础,或是试验设计软件的应用都与科研的工匠精神、科研的严谨性、科研的创新意识、科研的诚信问题等密切相关。在专业课程的讲解过程中,不同于专门的思政课对于这些思政元素的渗透,而是作为了课程的基础,只有有了这些思政元素的引入,思政元素的体现,培养了学生的这些思政方面的素养,才能更好的进行试验的设计、数据的处理,才能更好的进行科研。
三、《试验优化设计与分析》课程思政实施及考核方式
在《试验优化设计与分析》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应做到以下几点:(1)加强教学团队思政修养:通过政治理论共学习、思政元素共探讨、教学方法共创新等方式,保障“课程思政”改革的时效性。(2)构建“知识导向+价值引领”一体化课程:深度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对应开发和制定一整套包括教学大纲、教案、案例设计等在内的课程思政教学文件。(3)完善教学方法及考核标准,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各种网络媒体,呈现微课、网上视频、电子书等多种学习资源,通过QQ、微信、邮件等手段和学生进行互动,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教学活起来,将思政元素有机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并实现课程思政的有效评价及反馈。具体教学方法、手段和考核方式等如图1所示:
四、小结
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专业课教学中,是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试验优化设计与分析》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和有效载体,通过对课程思政元素深度挖掘,构建一体化课程文件,策划具体教学案例,细化教学环节设计,评价多维实施效果,实现思政元素全方位融入课程,有效培养和塑造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通过这些工作,不断丰富课程思政资源,为食品专业其它思政课程提供有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