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关于特殊类型招生监督工作的思考

关于特殊类型招生监督工作的思考

作 者: 邵佳妮 (驻天津工业大学纪检监察组,天津 300387)

摘   要:特殊类型招生一般是指普通高校在年度招生工作中对有一定专业特长、符合条件的考生执行特殊的招生政策并通过特殊途径录取的招生模式。目前,大多数特殊类型招生仍要求考生参加全国统一高考并按规定程序录取;个别特殊类型招生(如保送生、体育单独招生等)不需要参加全国统一高考,采取单独的选拔录取方式。特殊类型招生主要包括艺术类、体育类、高水平艺术团类、高水平运动队类、保送生类等。
关键词:特殊类型招生;监督;廉政风险

一、特殊类型招生中存在的问题
1、考试考点规范问题。不同省市考点规范化配置不统一,有些考点无标准化考场,甚至考场无监控设备,监考教师聘请、考务培训标准不一,个别考场设施过于简陋,不利于考试安全。
2、考点减少后,通过校考、高考层层筛选,高考填报志愿生源不足,最终录取考生的生源省份比较集中,文化成绩提高不明显。
3、招生教师培训力度不够,对学校特殊类型招生的整体情况与政策学习不够深入,面对家长和考生咨询时,用语不够规范不严谨,容易引起误解与冲突。
4、特殊类型招生考试面试过程中存在不可完全量化的因素,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评委所具有的丰富的经验,借助于评委的直觉判断来把握考生的综合素质而人为打分评判易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可操作性强,自由裁量权大,这就为给权力寻租留下了空间,除此之外,部分参加过招生面试的评委以此为名,借机在家长与学生中宣传所谓的“保过班”、“培训班”,欺骗广大考生。
二、开展监督检查的经验做法
(一)推动党委落实主体责任,紧盯特殊招生过程中的关键少数
驻校纪检监察组通过列席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的方式,监督学校党委关于特殊类型招生的决策部署、招生办公室的招生政策等方面的详细安排,指出其中存在的廉政风险,进一步督促党委在特殊类型招生过程中抓紧抓实抓细。重点对招办主任进行廉政提醒,做好风险防控工作。
(二)突出派驻纪检组的职能定位,强化监督的再监督
对再监督的重点内容重新进行定义,不再以配合学校党委开展业务工作检查为主,而是侧重于招生的廉洁风险防控和风险防控,以问题导向推进招生制度、招生流程的完善。改变以往亲临一线直接监督的方式,把监督阵地后移,重点放在加强对招生办公室履行职责上,倒逼学校党委强化监督意识和监督职责。
三、特殊类型招生工作中存在的相关廉政风险点
经过对特殊类型招生情况的分析,我认为在招生过程中容易出现廉政风险的主要集中在:考生报考信息审核环节、校考笔试环节、面试环节、入校复审等方面。
(一)报名资格审核环节
对考生所持相关证书真伪如何进行鉴定,是否存在拿假证件冒充以及冒名顶替考试的情况。
(二)校考笔试环节
包括校考试卷命题、制卷、运送、分发、回收等各个环节是否能够实现保密。校考工作环节多,参与人员多,规章制度执行力度参差不齐。评阅试卷的过程中可能出现评阅标准不统一、评阅流程不规范、保密信息泄露(含评阅人员名单、评阅过程信息、评阅结果)等廉政风险。
(三)面试环节
主要分为考前培训、评委的选聘、面试评分等风险,具体表现为:首先,面试前学院教职工是否能遵守保密规定,不透露考试信息,不对考生进行所谓的“保过班”、“培训班”等培训敛财行为。其次,学校选聘评委流程是否合理严谨,评委库中校外评委选聘标准和要求是否合理,人数所占比例是否符合教育部的要求,达到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再次,面试环节评分标准是否公正、统一,评委打分是否合理,是否存在提前商量、打招呼的情况,考试过程中考生个人信息是否透露,是否存在影响评委客观评分等非正常因素。
(四)入校复审环节
学校根据市教委要求并结合自身实际,确定资格审核办法,不得放宽资格审核标准。应将采集的考生报名信息、参加考试信息与省级招生考试机构采集的高考报名信息进行比照审核,通过本校招生网站公布资格审核结果信息(包括考生基本信息、报名条件及报考特殊类型招生项目等),接受社会监督,重点防范特殊类型招生考试中的“替考”现象。学校应积极寻求省级招生考试机构配合复核考生报名资格工作,实施资格信息共享和违规行为处理联动机制。
四、加强风险防范的具体举措
(一)严明纪律,加强廉政教育
首先,严格执行“十严禁”,不断健全学校特殊类招生制度,完善各个招生环节的细则,对招生全流程、全人员进行纪律教育,形成透明、安全、公平的招生闭环。
其次,加强对招生部门负责人的廉政教育,用近年来发生过的招生领域的案件做好警示教育,每年在招生工作开始前对所有负责招生工作的处级领导干部进行防范招生风险的主题教育,进一步强化规矩意识、保密意识、廉洁意识。
(二)严格规范特殊类型招生录取行为,做好信息公开
凡是涉及考试招生的相关事项,包括招生计划、录取规则等关键信息,必须在招生办法中明确并提前向社会公布。为考生及家长做好报名、咨询、政策解读等服务工作,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及时公布相关报名、考试信息,公示考生合格信息、录取信息等,及时解答考生及家长相关问题,避免考生受培训机构等误导对学校招生工作产生的质疑。
 (三)完善特殊类型招生考试阅卷机制
进一步完善专业考试阅卷流程,在以往分档、评分两个环节基础上,增加了审核定档环节,分别聘请专家进行分档、审核定档、评分工作,专家互不交叉,相互监督,大大提高了阅卷的客观性;网上阅卷,每份试卷实行双评,提高了评阅质量,确保了阅卷的公平性。阅卷场地全程监控,每组配有专门工作人员负责组织、监督阅卷过程。
(四)严肃特殊类型考试招生考评人员管理
 严格选聘评委专家,建立考试评委库,切实加强落实校外评委制度,学校在阅卷过程中逐年加大外校教师乃至外省市教师的比重。建立评委抽签机制,考试前从评委库中抽签决定评委组成,定期更新评委人才库的成员,设立评委考评制度,将问题评委及时流动出库,确保评委的公正并且建议教育系统牵头构建专业、独立的第三方测评机制,还有科学、合理的评价制度设计,这样才能保障招考选拔的公正。加强考评人员保密与法制培训,强化安全保密意识和遵纪守法意识。考评人员要签订考试安全责任书,严格执行考评人员“回避制度”,凡与考生之间有亲属关系、指导关系及其他利害关系的考评人员,须在考前主动报告并申请回避。

参考文献
[1]高校自主招生廉政风险防范管理研究[J]. 陈婕.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0)
[2]政治监督在高校研究生招生录取中的实践研究[J].邢大立;魏东初;梁汉钧.继续教育研究.20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