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在我国教育领域的普及与推广,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成长的优质人才已经不仅仅是学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实要求。篮球运动是一项具备较强对抗性的团体运动项目,它不仅要求运动员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技术要领,更需要运动员具备较强的竞赛意识。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中学篮球教学训练,除了承载着锻炼学生篮球技能和体能的教学任务外,更需要对学生进行竞赛意识培养,以支撑学生开展篮球竞技运动,进而使学生逐步培养起强烈的体育精神。
关键词:中学;篮球教学;竞赛意识;培养策略
引言
在美国某些篮球专家看来,若想获得篮球比赛的胜利,运动员需要具备40%的体力和60%的思维,由此可见,通过学校篮球教学训练以培养学生的运动意识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而竞赛意识作为篮球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客观评估一名运动员篮球水平的重要标准,更是运动员运用自身思维来制定战略战术,最终取得胜利的思想支撑。
就我国现阶段的中学篮球教学训练而言,中学生的竞赛意识培养过程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传接球意识较为薄弱。传接球力量的控制和时机的掌握是学生篮球竞赛意识的重要内容,而在现实层面,很多学生由于掌握不好传接球时机,或者是同组的队友处于有利位置无法接到球,导致很多学生出现了接球不主动、缺乏超前意识和预判意识的情况,而传接球意识的薄弱还会直接影响学生篮球技术动作的完成度。
其次,篮板球跟进意识较为薄弱。篮板球意识薄弱是大部分中学生篮球比赛过程中的共性问题,主要表现为不懂得卡位、篮板球不积极、盲目乱跳、不懂得预判球的方向等,而这种篮板球跟进意识薄弱的现象就正好给了对手以可乘之机。
再次,团队合作意识较为薄弱。团队合作是篮球比赛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倘若无法形成集体主义和团队精神共识,那么,身处每一个关键位置的人只能是自顾自暇,无法达成统一的战术规划,队友之间毫无信任和默契可言,所以,即使每个位置的队员能力和素养都处于较高水平,也无法发挥“1+1>2”的作用,更加无法扭转篮球比赛中的败局。
针对以上问题,在开展中学篮球教学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竞赛精神,应当主要着手两方面的工作:
一、培养学生篮球战术意识
篮球战术意识是在篮球竞赛中,队员为了获得竞赛的胜利或阶段性的成功,在合乎篮球竞赛规则的前提下,制定相对应地战术,采取正确的战术动作的思维活动。篮球战术意识的形成,需要长时间的基础训练和实战经验积累,对于学生竞赛意识的培养发挥着不可或缺的核心作用。
首先,强化篮球运动基础知识教学。扎实的篮球专业基础知识是开展篮球教学的基本内容,而学生对篮球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则直接决定了学生实战技能的发挥效果和学生对篮球运动发展动态与趋势的掌握情况、因此,通过篮球教学训练培养学生的战术意识、竞赛意识,最基本和最关键的途径就是进一步强化篮球运动基础知识教学,在这个过程中,即使学生掌握最为准确的篮球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又全面促进学生篮球战术意识的培养,实现学生自主分析能力和灵活应变能力双重提升的教学效果。
其次,提升篮球战术训练内容的针对性。作为篮球教学训练的重要内容,篮球战术训练贯穿中学阶段篮球教学的全过程,但若想完全掌握,甚至是灵活应用所有战术内容,需要学生具备极高的运动素养和发散思维。因此,在设计篮球战术训练内容时,教师应首先坚持针对性的基本原则,分析整合篮球战术内容,形成基本的战术训练内容,以学生对基本篮球战术的掌握为出发点,逐渐掌握和灵活应用更多的战术。除此之外,还应当充分考虑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基础、兴趣爱好等各方面的差异性,以为不同学生量身定制针对性的战术训练方案,使不同学生能够在篮球竞赛中发挥自身的能力。
再次,积累篮球竞赛实战经验。实践是意识的重要来源,同时也是检验意识正确与否的唯一途径,因而,培养学生的篮球战术意识不可避免地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种篮球竞赛活动,或者教师要为学生实战经验的积累创建各种便利条件,如强化学生日常战术训练。通过以上两种不同形式的篮球战术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在运球、传球、投篮、抢篮板球、快攻等各个方面积累宝贵的实践经验,经过思维活动的整合,逐渐沉淀成为学生个人的战术意识,可以说,篮球竞赛实践经验对学生战术意识的培养发挥着最直接、最有效的作用。
二、培养团队篮球合作意识
首先,引导学生认识自我,确定队员所处位置。一个完整的篮球队伍参加篮球比赛,通常需要配备控球后卫、得分后卫、大前锋、小前锋、中锋五名队员,以及其他替补运动员。而为了使队员能够合成一股合力,通过个人优势的发挥来获得篮球比赛的最终胜利,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依据自身的能力、性格等个性来形成清晰的角色定位,比如控球娴熟、视野开阔、反应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将其放在“后卫”的角色上,体能突出、拥有较强运球和投篮能力的学生可以承担起“大前锋”的角色等。这样依据不同学生的能力特征和性格特征来合理分配其在篮球竞赛中的位置,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明确自身在篮球队获得胜利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从而以强烈的责任意识、团结协作意识为支撑,开发自身的无限潜能。
其次,引导学生放平心态,享受集体活动氛围。很多中学生由于出生于独生子女家庭,从小受到家长的溺爱,所以在参与篮球竞赛过程中,倘若受到一定的挫折,便会萌生退出比赛,或放弃篮球运动的心理。因而,体育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放平心态,以集体利益为主,享受集体活动过程的氛围感和获得集体比赛胜利后的成就感,使学生们逐渐明白篮球是集体运动,个人暂时的挫折在集体荣誉面前的渺小。
结束语
总之,积极开展篮球教学训练以培养中学生的竞赛意识,有助于中学生篮球意识的养成以及身体素质和团结协作精神的提升。针对现阶段中学生篮球教学训练中暴露出的诸多问题,中学体育教师要积极创新教学方式,在强化篮球基础知识训练和篮球竞赛实战经验积累的过程中,有针对性、目的性地培养中学生的竞赛意识、团结协作观念,从而真正发挥篮球运动在健全人的品格、提升人的体育精神方面的教育功能。
参考文献
[1]彭丽君.初级中学篮球竞赛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青少年体育,2020(06):65-66.?
[2]黄胜.浅谈游戏法与竞赛法的结合在中学体育课中的合理运用[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9(02):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