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浅谈如何构建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浅谈如何构建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作 者:罗丽莎 (贵州省七星关区第五小学 551700)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性活动.在我们倡导的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究竟应以什么样的姿态才是最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如何才能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呢??著名的教育家斯宾塞早就告诫我们:“硬塞知识的办法经常引起人对书籍的厌恶,这样就无法使人得到合理的教育所培养的那种自学能力,反而会使这种能力不断地退步。”这句名言为我们指明了新课改的方向,小学语文教学要更加重视课堂教学的优化,我们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张扬个性、展示自我,彻底剔除“硬塞知识的办法”。因为只有学生在课堂上能自主学习了,掌握了学习方法,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才会逐步走向高效课堂,才能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那么,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仍是我们在不断实践和摸索的课题。为此,本文特就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这一论题作如下探讨:
一、要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师要有丰厚的知识积累
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就要拥有一桶水。俗话说:“授人点滴,当有满怀”。作为教师虽然受过高等教育,但是要想取得学生信任,要想在学生中间生根、开花、结果,博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学好所讲授的课程,我们教师要树立现代教育理念,要努力研究学问,研究本学科教育,必须肯于钻研,善于学习,精通专业知识。因此,只有具备坚实的专业基础和渊博的科学知识容量才能有“资本”,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培养学生的良好素质和广泛的兴趣爱好。文要博览,理要精深。作为语文教师,要广泛阅读开阔视野,不断丰富文化科学知识。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是教师的能力不够,经验不足,知识缺乏。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这就不仅要求我们的教师做好自己的工作,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学习,把读书作为教师重要的生活方式,成为学习型的教师;并且敢想敢做,努力探索教学改革的路子,让智慧在耕耘中实现价值;同时从小事做起,全身心地投入,用心做好每一件事,从而达到事事教育人,事事见精神。
二、课后注重“课堂教学反思”,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推进器
对于新课标,新理念,我们也要理性的对待。语文教学需要改革,这是必然的,于此我们就不能拘泥于传统,而裹足不前;但是,我们又不能急于冒进,要结合旧教材,结合传统教学法,构建“在实践中尝试,在反思中研究”的教学新模式在每一天的具体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总结,不断的反思,从而得到不断的进步。
布鲁姆说过:“学习中经常取得成功可能会导致更大的学习兴趣,并改善学生作为学习者的自我概念。”教学反思是课堂教学再认识、再提高的过程,但现实中我们许多教师往往做不到,上完一堂课就以为任务完成、万事大吉。而事实上,大凡优秀的教师都非常重视课后反思,这些教师也都非常看重课堂反馈并在教学中长期坚持思考的习惯,不断地反思教学,即使是教学多年的老教师,因为他们清楚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认识。
三、灵活运用课堂教学技巧
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发展教学的理论。核心内容是:学习是生动活泼的智力生活,学习是在游戏童话、美术、音乐和创造的世界里进行的学习要成为丰富的精神生活的部分,学生应是这个世界的旅行者、发现者和创造者。我们要通过我们的课堂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语文的自信。让他们以旅行者、发现者和创造者的角色进入课堂学习,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位优秀的教师说过,“讲课讲到快乐的地方,就自然地露出微笑;讲到愤怒的地方,情绪就激昂;讲到悲伤的地方,声音变得很低沉。”教师要充分利用面部、眼神、语言等传递自己所获得的情感,要将自己融入课堂,全身心的投入,对文本的理解要表现出最纯最浓的真情。只有你的情感真诚,学生才能真正被感染。
四、展开想象,引导求异思维
想象力对学生智力的发展,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教学中,要注意因文而异,凭借课文中某一重点,某一关键处作想象的生长点。同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的想象训练点要从易到难,循序渐进,以达到创新的目的,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索,在解决问题的进程中迸发出创造思想的火花,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五、备课写教案,要讲究实用
首先要根据教材的难易确定详简案。对有一定难度的内容应详,反之则应从简。如一些科学性、知识性较强的内容,一些不易引起学生兴趣的,与学生生活距离较远的文章、段落等,就应将指导过程、有用的资料引证、学法指导等内容详细记录在案;对浅显易懂的,则可简略几笔,只写程序、方法等即可。
其次,根据不同类型课文的不同要求确定教案的详简轻重。如讲读课文,详写部分应在“学法指导”方面,阅读课文则应详细记录“逐步放手用方法”的步骤、过程,而独立阅读课语文的“学以致用”则应是详写的部分,积累运用中的习作指导、进行的小练笔等也应是详写内容。
再次,根据教学业务熟悉的程度确定详简,不应要求千篇一律。教学业务熟悉的教师写教案可从简,反之则不然。对教师本人来说,生疏的内容则应写得详细些,熟悉的可简写。有些能在课本上圈点、勾画、旁记也要做好,如中心、段意、生字注音、词语解释等。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也应辩证地看待教案的详简,从“实用”的角度、不必一律要求和评价每位教师的教案,这样,既能减轻教师负担,又真正为教学所用。
总之,探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是一个常论常新的问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使我们的语文教学事半功倍,努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