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语文学科,是培养学生理解力,开拓学生文学视野的重要学科。非连续性文本,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与传统的阅读文本相比,非连续性文本的难度有所提高,对学生的理解水平与综合素质要求较高。梳理好非连续性文本内容,认识到其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引导小学生有效阅读非连续性文本,才能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非连续;内容;能力
前言
与传统意义上的文字阅读内容相比,非连续性文本的结构较为多元且复杂。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引导学生利用非连续性文本进行训练,帮助学生打破固化的阅读思维,找到正确的阅读方法,是做好语文教学的重要实践。肯定非连续性阅读文本的地位,处理好课堂结构与教学方式,是做好语文教学的重点。
一、科学选择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内容,优化语文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做好非连续性文本教学,需要教师关注教学内容的选择,这是教学设计的重要部分。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与设置,并有效开发教材内容的语言能力培养与阅读理解能力培养作用,才能促进学生在接触教材的过程中有所成长。科学合理地利用教材,是教师的基本业务素养,教师可以根据一定的判定标准,将教材内容划分成不同的模块,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去开展教学活动,才能让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有不一样的感觉。
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阅读水平,从课本内容出发,选择必要的课外阅读资源。让学生在课内外阅读资源的共同支持下,成为文学作品的鉴赏者,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文学素养。像在讲解《我是一只小虫子》时,课文用非常浅显的语言,给小学生们介绍了当一只小虫的好处与坏处。在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中的插图,对阅读文章的主题有一定印象。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将文字与图片有机结合在一起。利用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让学生感受图文相对的乐趣,促进学生借助文本的非连续性,产生不一样的阅读体验。除此之外,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小虫子的图片,让学生认识蟑螂等昆虫,促进学生在丰富的资源下,认可非连续性文本的审美性,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二、科学设置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目标,优化语文教学
科学设置教学目标,是做好每一项教学的前提。在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教学中,教师要开展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创新工作,根据新课程改革理念,建立合理的教学目标,用以组织学生与教学活动。针对非连续性文本这一教学内容的特点,教师要从相关文本内容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学情出发,建立可以实现的,并能够为学生接受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在利用非连续性文本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发展能力,开展潜能。
像在讲解《听听,秋的声音》这一首现代诗时,考虑到文章为略读课文。作者从秋天里大自然的一些声响入手,从新的角度,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引导学生从秋天特有的声音里去体会秋天的风情,感受秋天的美丽,便成了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结合这样的内容,教师可以建立“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依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借助课本中的内容,给学生创新非连续性阅读文本,利用多媒体设备,将课本中的诗句与图片、声音等不同的信息结合在一起,让学生读文字听声音,读文字看图片。通过这些额外的信息,积极去想象秋天的声音背后所对应的画面与心境,促进学生与文本有效互动,与作者有效互动,体会作者的创作心情,认可作者表达出的情感。明确教学目标,并将教学目标作为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指引,才能让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大大提高,促进小学生语文学习效果的优化。
三、科学培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优化语文教学
培养能力,是教学的重中之重,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猜测信息的能力等,都是非连续性文本教学能力培养的重点。很多小学生对非连续性文本有着抗拒心理,他们不会主动接触这样的文本,也不会主动参与到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中去。教师要应用非连续性文本内容,强化学生的认知,让学生将非连续性文本内容与生活结合在一起。
在课本中接触了一定量的非连续性文本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创作、去创新。从小学生的生活入手,结合一定的主题,像五一劳动节。从这一主题出发,让学生拟写一些宣传语,但必须要配以表格信息。学生知道五一劳动节是国际性节日,是劳动人民的节日,节日的存在是为了表达对劳动人民的赞美、感谢与关怀。有的学生会写出“劳动最光荣”、“我爱劳动”、“人人需劳动”等宣传语,会配上近几年来一线劳动者数量变化的图表信息。学生在创作非连续性文本的过程中,会理解非连续性文本各类信息的含义,这对学生信息提取能力的提高有积极作用。像在讲解《花的学校》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展示文字之外的信息,让学生综合这些信息,猜一猜文字文本的主题与内容,培养学生猜测能力,以及信息整合能力。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猜想在课堂中互动,力求在阅读之前先有个性化的思维成果,让接下来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更有目的与针对性,趣味性更强。发现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价值,并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积极应用,开发新策略,才能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全面提升。
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要认识到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是小学生语文学科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教学设计时突出这一部分内容的重要性。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方式,引导小学生建立起正确的阅读观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从多个方面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让非连续性文本教学效果提升。
参考文献
[1]蓝惠琴.刍议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教学策略[J].考试周刊,2019,(17):52.
[2]陈曙光.小学语文非连续文本阅读策略[J].考试周刊,2015,(80):29-29.
[3]李裕溶.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策略初探[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9,(20):56.
[4]黄仕祝.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策略分析[J].作文成功之路(中旬),2019,(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