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数学教学中的主题式创设

数学教学中的主题式创设

作 者:郑玲萍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东城街道中心小学 318020)

数学主题式教学应通过有效数学问题展示数学主题,以此扩充教学信息量,扩充学习领域。为此,课堂教学设置的主题应当能确保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主题的创设应注意以下几个特点:
一、具有探究性
数学学习过程应该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把静态的知识结论转化为动态的探索对象,就要充分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经历知识的重建和创造,经历“猜测——假设——探究——验证”等科学实验方法。例如:中秋节到了,一大家人围在一起分着吃一个大月饼,想一想,切10刀,最多能切多少块大大小小的月饼。教师可先让学生猜测一下,然后引导学生画一个大圆代替月饼,用直线代替切刀,先试一刀、二刀、三刀……学生动手操作,最后结论可能是不同的!切一刀,都是两块;切二刀,就有三块,四块之分;切三刀,更有四块、五块、六块、七块等多种答案。教师应及时提醒学生介绍他是如何切的。学生可能一开始也不是能切出7块的,可能也是4块与5块,但他及时注意到了问题的特殊要求,再继续尝试,结果切出7块。这时教师要让学生分组讨论,让他们讨论切4刀怎么样?怎样切才能分成的块数最多。经过讨论,学生会得出这样的假设,如果以直线代替刀,则要使每两条直线都相交,并且交点不重叠,才有可能分出最多块。然后再让学生试5刀、6刀,这时学生会发现第5条直线、第6条直线已经很难画上去,圆也越画越大。教师可适时提出,我们能不能对已研究出的结果排列出一张有序的数据表,来思考一下其中的规律呢?结果形成这样一张表。
  

 

 

 


观察结果,学生会发现前一个块数加上后一个直线条数,即是后一个分成的最多块数。这样就很顺利地推导出切5刀、切6刀,甚至切10刀的块数。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获得了第一个成果。教师这时应提出更高的要求,提出更新的问题。如果要切49刀、50刀等,这样推算是不是太麻烦?能不能找出2、4、7、11、16……这样一串数与1、2、3、4、5……之间的关系,找找有什么规律性的东西。学生分组讨论研究,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由小组代表发言,形成大组讨论的形式,最后能推导出一个计算公式:(刀数+1)×刀数÷2+1=块数,然后再进行逐个数据的验证,证明是切实可行的。这样就完成了一个完整的研究过程,取得了研究成果的高级形式——直线分割平面的方法和计算。最后还需请几个学生用完整的语言叙述整个研究的过程以及其中的思维活动,以利于学生构建认知结构与问题解决的策略。
通过整个探究性学习,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中体验到研究的乐趣,从而将学习的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培养了学生掌握问题、解决的策略和研究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再学习,而这种研究方法的雏形对将来进行科学探索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迁移作用。
二、具有综合性
数学的应用本身具有广泛性和多科性的特点,因此主题式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科功能,而且还要关注与其他学科的综合,即跨学科的组合内容,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在学生学完了加减乘除后,可出示成语让学生猜算式。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事无成)3-2=1 ②(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各有千秋)10×100=1000。然后让学生自己找成语编算式,有(三顾茅、六出祁山、九伐中原)、(十八般武艺、三十六计、五湖四海)等等。
教学了百分率的意义和求法后,为了让学生能体会到蕴含于百分率中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将教学知识与语文内容结合起来是不错的方法。先请同学说说“十拿九稳”的意思用百分率怎么表示?(90%),再请同学们自己找一些能用百分率表示的成语,在小组内讨论,选出代表在全班交流。如:百分百中——100%、百里挑一——1%、九死一生——活的可能性10%、大海捞针——0%、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工作时间占60%、休息时间占40%、一箭双雕——200%……
通过交流,学生感到数学是那么的有趣,简洁的百分数还可以用来表示含义丰富的成语,其实学科之间也是相通的。
关注学科间的联系与整合,为学生数学学习创设广阔的文化背景,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乐于学习的情感,有利于学生从学科联系中吸收丰富的营养,理解数学的丰富内涵,更有利于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文化的魅力。
三、具有生活性
数学是对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的一种抽象。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尽可能让抽象的数学概念在生活中找到原型;另一方面要创设主题,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用具体生动形象的生活事例阐释数学问题,让学生在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知识实践化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一课时,创设李蕾同学拾金不昧的主题内容,出示“失物招领启事”:
失物招领
李蕾同学在校园升旗台附近拾到人民币a元,请失主前来少先队大队部认领。
                                          校少先队大队部
                                                 2013.9
学生惊奇于数学课上老师怎么讲起了失物招领的事呢?我和学生通过分析,讨论a元所表示的意义。
师:a元可以是1元钱吗?生1:a元可以是1元钱,表示拾到1元钱。
师:a元还可以是多少钱呢?生2:还可以是85元,表示拾到85元钱。
师:那么a元可以是0元吗?生3:绝对不可以,如果是0元,那么这个失物招领启事就和大家开了一个大玩笑!
师:为什么不直接说出拾到多少元,而用a元表示呢?……
由于学生容易认识具体、确定的对象,而用字母表示的数是不确定的、可变的,因此开始学习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本课创设的“失物招领启事”是学生所熟悉的活动,与生活联系密切,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学生便能不由自主地参与到解题过程中去。在讨论交流中,集思广益,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理解了新知,并对所学的知识更加理解,掌握得更牢固;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增强了相互帮助,合作的意识,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也锻炼了学生对社会的洞察力。
四、具有趣味性
数学知识虽然单调枯燥,但是蕴含着丰富的可激发学生兴趣的因素。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对故事、童话、小动物都非常感兴趣,因此把教材中的问题编成童话、小故事,用小动物来做主人公,使学生身处拟人化的世界,“投其好而行之”。这样,不但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而且还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数学主题式教学更加开放,更加生动地再现了数学知识与自然科人类生产与科技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大量的信息,提高教学质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并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意识,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