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课程思政”视角下技工院校“思政课程”的优化建设探析

“课程思政”视角下技工院校“思政课程”的优化建设探析

作 者:曹观玲 (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广东 广州 510450)

摘   要:“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到各学科专业课程教学中,形成协同效应,以期达到立德树人教育本质目的。“课程思政”的热潮,并不是对“思政课程”地位的削弱,技工院校“思政课程”依然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对“课程思政”的建设有着引领和推进的积极意义。技工院校须通过着力提供组织保障、提升教师能力、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评体系等方面对“思政课程”进行优化建设。
Abstrac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rough all curricula” is integrating element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the teaching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in various disciplines. This is valuable to form a synergistic effect and to achieve the essential purpose of education. The boo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rough all curricula” will not weaken the status of the course “Ideology and Politics Course”, and the latter is still the key course in the technical colleges’ education in order to implement the fundamental mission of strengthening moral education and cultivating people. Meanwhile, the course “Ideology and Politics” has a positive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rough all curricula” by leading and promoting. Technical colleges are required to optimiz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urse " Ideology and Politics Course" by focusing on providing organizational support, enhancing the capacity of teachers, updating the teaching contents and improving the teaching and evaluation system.
关键词:技工院校;课程思政;思政课程;优化建设
Key words: Technical colleg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rough all curricula, Ideology and Politics Course, Optimization of construction.

新时期多元文化的碰撞、网络媒体的影响等原因,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挑战,技工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日益提高。技工院校要培养德艺双馨的技能人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须全程贯穿教学活动。在此过程中,“思政课程”始终处于核心地位,对“思政课程”的建设加以优化,对当前技工院校的教育取得切实成效具有重要意义。
 一、“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涵义与关系
技工院校是以培养技能人才为主要目标的职业学校,承担着通过学制教育培养中、高级技工、预备技师及技师的任务,为社会经济发展不断输出技能人才。
技工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政治、经济、法律、心理健康常识以及就业创业相关知识,现在增加工匠精神、 劳动课程等内容[1]。“课程思政”,简单来说,就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其他课程的教育实践,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政教育。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之间有联系也有区别。从联系上看,二者都是技工院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教学实践活动,目标指向一致。从区别上看,一是课程主体不同,“思政课程”主体是思想政治教育,而“课程思政”,专业是主体,必须在保证课程专业性的基础上,形成思政渗透的协同效应。二是思政教育功能上不同,“思政课程”对思想政治教育是显性的,课程设置的思想旋律和学科定位非常明确,是为了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价值观念;而“课程思政”对思想政治教育是隐性的,通过将思政元素结合在专业课程中,悄无声息地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
技工院校相比其他院校,更加注重技能传授和培养,它的专业课程设置更偏向实践操作能力,想要培养出德才兼备的技能人才,“课程思政”不能缺少“思政课程”在思维和价值上的指引。这意味着“课程思政”视角下,“思政课程”的建设须考虑与其他专业课程相结合,共建更为科学的思政教育体系。
 二、明确“思政课程”的角色定位
 “课程思政”的提出,一定程度上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提升带来了契机,但是“课程思政”不可以代替“思政课程”。
 (一)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明确提出,思政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对技工院校而言,思政课依然是“关键课程”。 其一,“思政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专注于政治、经济、法律、道德、心理等课程,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赖于“思政课程”。其二,技工院校学生的特征离不开“思政课程”教育。技工院校学生入学年龄多为15至17岁,在校学习期间正是人生最关键的青少年“拔节孕穗期”,心智尚未成熟,而思维最活跃,极需用心引导和悉心栽培。大多数技工院校学生都是未能考取理想学校而进入技工院校求学,因此文化基础差,纪律性弱,学习积极性低等特征较为突出。“思政课程”极富正面和直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对于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态度认知,引导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康人格,意义重大。
(二)引领和推进“课程思政”的“灵魂课程”
“课程思政”的落实,为技工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路径,但是“思政课程”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和推进地位是不可撼动的。其一,“思政课程”是主渠道,“课程思政”是一段渠。“主渠道”贯穿全程,引领全局,“一段渠”处于局部协同、被引领的角度,因而“思政课程”须有更大的担当。其二,“思政课程”对“课程思政”有指引和带领作用。“思政课程”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支撑和根本依据,为帮助学生成长和筑牢理想信念指明正确方向,为“课程思政”确定价值取向。
 三、技工院校“思政课程”优化建设对策
 技工院校须确保“思政课程”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关键课程”地位,并在与其他课程的同向同行中实现价值引领作用。
(一)价值引领,着力提供有力保障
 院校以培养技能人才为主要目标,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不足以及不够重视,导致“思政课程”出现越来越明显的边缘化和孤岛化趋势。在教学任务和课时安排上,甚至存在其他专业课优先的现象。学校层面的不重视,也带来思政专业教师素质不高,课程内容单薄,教材质量不统一、教学方法无新意等问题。“思政课程”建设的落后,导致思政教育的价值难以得到充分发挥,阻碍了对“课程思政”的引领和推进。
技工院校须重视“思政课程”的建设,将国家政策上的重视转为学校管理上的推进。一是从组织上进行保障,学校领导重视“思政课程”的建设工作,纳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和年度工作要点,逐级压实工作责任。把加强和改进“思政课程”教学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严格要求“思政课程”的政治性和质量。成立思政教学部门,不时组织研究教学建设,。二是从经费上进行保障,推进思政社团的成立、思政实训室的建设,思政实践基地的确立等,同时开展思政教研活动、外出培训学习,集体参观等活动,全方位铺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三是从设施上进行保障,学校提供良好的的办公条件、丰富的教研参考材料和电子图书资源,确保“思政课程”的建设高效率顺利开展。
(二)师资引领,着力提升教学能力
 办好“思政课程”关键在教师,思政教师的思想觉悟和教育教学水平直接影响技工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水平。目前技工院校思政教师的素质参差不齐,存在理论知识不扎实、思维不够创新、视野不够广阔等问题。只有提高思政教师的素质,才能引领其他专业课程进行“课程思政”的建设。
技工院校切实加强思政教师素质建设。一是要加强思政教师的理论知识学习。一方面通过组织集体学习、听讲座等形式进行集中学习,另一方面教师要利用新媒体广泛摄取思政知识以及各类与思政课关联的知识。二是拓展思政教师学习渠道。思政部门不时开展对思想政治教育新要求、新政策、新法规的学习和研讨,思政教师要利用好诸如“学习强国”等官方网络学习平台,及时建立紧跟时代步伐的知识体系。三是明确对思政教师的要求,建立竞争和激励机制,考核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对于不合格的教师进行培训、调岗或者退出的调整。
(三)质量引领,着力更新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教学的核心,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思政教师备课时,往往局限于课本的知识,生硬地安排思政教育教学内容;在对不同专业学生教学时内容一成不变,未能结合专业的特点和教学规律进行渗透式教学;教学内容滞后,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技工院校须创新和优化教学内容,为其他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提供支持,推动“课程思政”的建设。
思政教师在备课时要注意考虑内容思想性、丰富性、生动性和针对性。一是深刻理解课本,对学生做正确政治引导,但不是对学生做简单的政治宣讲,要注意生动教学;二是对不同专业学生进行教学时,要将思想政治理论与专业课程知识有机结合,修改课件教案,激发学生兴趣。三是利用互联网渠道,通过互联网搜集教育资源,将合适、优质的内容对教学内容体系进行有效补充。四是大力发挥思政教师的团队智慧。采取集中备课、定期开展教学研讨会等方式,系统整理教学中的实践经验进行分享。集中力量梳理教学案例,编写教育教学实践教材,增加课程内容的厚度和广度。
(四)教法引领,着力改进教评体系
教学方法是连接教师与学生的桥梁,直接关系教学目标的实现。一般来说,技工院校的学生知识储备较少,学习态度也不够端正,而且将大多时间和和精力放在技能和专业学习上。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很难让他们提起学习兴趣,“思政课程”的实效性难以保证,这也为“课程思政“的教学引领增加了障碍。
思政教师要想发挥“思政课程”的价值,需提高教学技巧、方式进行课程教学。一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形式。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将抽象的理论内容变得生动直观有趣。二是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选取典型生动的案例进行案例教学,让学生在案例中思考和获取有效思政价值;根据授课内容创设情景,让学生扮演角色身临其境般地思考和解决问题;选取合适的内容,进行教师和学生身份互换,让学生授课,教师作点评。三是建立课堂考评体系。一方面,在课堂对学生进行考核,采取个人考核、团队考核等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另一方面,收集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增加师生沟通,及时调整教学方式。
四、结语
技工院校“思政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基础,能够提供理念、师资、教学等方面的价值指引和带领作用。技工院校有必要保障“思政课程”的地位和作用,优化“思政课程”的体系建设,为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其他各门课程创造有利的条件。思政教师应和其他专业课程教师探索有效的思政知识结合点,“思政引领”与“专业主导”共同发挥作用,扎实推进“课程思政”的落地。

参考文献
[1]张玉霞.技工院校“课程思政”的实效性探索[J].职业,2021(08):36-38.
[2]李梅.浅析技工学校教学改革与研究[J].当代旅游,2019(07):43.
[3]韩宪洲.深化“课程思政”建设需要着力把握的几个关键问题[J].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2019(2):1-6+15.
[4]李文晋.“课程思政”视角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化建设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38(01):34-36.
[5]张正光.“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角色定位与功能发挥[J].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7(04):1-5+1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