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时代背景下,思政学科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对于增强学生应对多元化思想的冲击与挑战有极为重要作用,是培养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文章主要以高中阶段教育教学工作中思政学科教育教学工作和学科思政实施深度融合的重要性和具体路径选择为分析和讨论内容,以期为高中思政学科创新发展提供参考,为高中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提升高中学校人才培养工作质量和效率提供参考。
关键词:思政学科;学科思政;融合路径
引言
高中教育教学工作以为国家发展与建设培养优秀人才为目标,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为重要教学任务。思政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对于提升高中学生对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的认知与理解水平有重要作用,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思想政治观念,培养学生科学精神、法治观念,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方法。思政学科和学科思政教育教学工作的深度融合,可以运用渗透教育方法,全面增强学生思政素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水平,推动高中思政学科教育教学工作实现创新发展。
一、思政学科和学科思政深度融合重要性分析
(一)有效应对多元化思想的冲击与挑战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现代高中学生在思想认知方面受到多元化网络思想的冲击,存在一定错误的思想认知问题,导致学生遇到现实问题后,无法运用正确思想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甚至存在较为严重的思想偏激现象,比如厌学、抑郁等问题被不断曝出。思政学科教学工作和学科思政教育的深入融合,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结合学科内容进行深入融合和渗透,使学生掌握到更为切实自身发展和实际需求的有效方法,帮助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正视现实问题,改变思想认知,最终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中思政教育工作的创新发展,对于培养学生坚定地社会主义理想有十分重要性作用,可以有效应对多元化思想的冲击,接受各种诱惑挑战,增强学生主流价值观。
(二)思政教育工作实现创新发展的途径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教育工作不断改革,高中思政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也需要转变教育理念,以学生为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心,思政学科和学科思政深度融合,可以结合各学科知识内容,以学生实际为出发点,提高学生对科学知识的认知水平和深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以语文学科教学活动的开展与思政教育融合为例,在实践教学活动中除培养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外,还可充分利用语文课文、阅读文章等深入挖掘思政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爱国情感、社会责任担当意识、高尚的思想品德等,创新高中思政教育工作途径。
(三)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
新时代背景下,立德树人教育工作是当前高中阶段实施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目标,加强思政学科与学科思政教育工作的深度融合,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也是为我国高校开展高素质、高尚思想品德优秀人才的重要基础。高中阶段加强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念认同意识的培养、科学精神的培养、法制观念和法律意意识培养,是增强高中学生思想品德、政治观念、法制观念的重要保障。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结合各科教学内容,将学科知识融入到案例讲解、热门事件分析、国际时事政治分析当中,可以起到全面渗透思政教育的作用,使学生认识到自身思想政治水平和学科知识学习之间的重要关系。
二、思政学科和学科思政深度融合的现状问题
(一)思政教育和学科教育缺乏紧密联系
高中阶段开展思政学科教育活动,缺乏思政学科和学科思政之间的有效融合,往往思政学科教育工作为主,在其他学科教育教学活动中以学科知识的传递为主,缺少在其他学科教育教学中对思政教育内容的融合。在学科教育工作目标的设计过程中,也以学生学科知识掌握水平、知识应用水平以及创新思想为主,缺少思政教育意识和教学管理目标。以高中语文学科教学为例,在高中语文课文中包含了丰富的德育教育内容,蕴含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爱国思想、奉献精神、团结精神等多方面教育内容,但是在开展语文教学过程中,多以教授学生语文阅读技巧、写作技巧、字词涵义等为主要内容,缺乏对文章中德育教育内容的渗透与融合。
(二)学科思政教育缺乏丰富的教育资源
学科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缺乏丰富教育教学资源的融合,很多学科教师自身思政教育工作水平和知识储备不足,限制了学科思政教育作用的发挥。学科教师将更多精力投入到了学科知识教学方面的研究中,缺少对自身思政教育能力提升的重视性,在开展学科教育教学活动中缺乏思政教育思想,导致学科思政教育资源不足。以高中生物教学活动为例,生物学科具有自然科学特点,对于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钻研精神有十分重要性教育意义。但是实践教学活动中,教师缺乏思想教育资源的深度挖掘,不利于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和知识探索能力的培养。
(三)思政教育融合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高中思政教育工作和学科思政融合过程中,多以教师为教育工作主体,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使得学生缺乏学习思政教育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高中阶段正是学生开展“三观”建设的重要阶段,学生思政知识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效率的提升,对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十分重要。但是实践教学中,思政教育的开展多以教师灌输式教学为主,缺少对学生观点、意见、思想的关注,使得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导致思政教育工作水平得不到提高。
三、思政学科和学科思政深度融合的路径选择
(一)加强思政学科教育教学工作,培养学生社会主义观念
高中阶段思政学科教育教学工作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坚定地社会主义理想为目标,通过开展立德树人教育教学工作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担当意识,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加强思政学科教育教学工作创新发展,以学生为中心,坚定高中学生社会主义政治观念和社会主义理想。学生坚定的政治方向和理想,可以使学生有效应对多元化思想的冲击与挑战,在现实问题面前运用正确理论和思想,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思政学科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需要借助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的事情,提升学生对思政理论的有效认知和理解。比如结合社会热门事件中报道的关于消防员奋不顾身抢救人民生命财产、医务人员在疫情面前逆风而行等先进事迹,深入挖掘思政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真善美价值观念,可以有效提升高中阶段思政学科教学效率。为了有效推动新时代背景下高中思政学科教学工作实现创新发展,将思政学科和学科思政深度融合也是重要的创新路径之一,可以全面提高学生对思政教育的认知水平。
(二)有效结合学科教育教学内容,发挥思政渗透教育作用
加强高中学科思政教育工作与思政学科的深入融合,可以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开展更为广泛和深刻的思想渗透教育教学工作,促进高中思政学科实现创新发展,保障教学效率和质量。思政教育思想中包含了科学精神、实事求是思想等思想观念,还包含了政治观点、思想道德规范等方面的内容,在开展学科思政深度融合过程中,需要结合不同学科知识内容和特点,合理选择渗透教育工作切入点,以保障教育教学质量。以生物学科思政融合教育工作为例,可以充分结合生物学科中包含的所有生命均为物质、所有物质均具有发展与进化特点这一观念,来开展学科思政渗透教育,使学生运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状态,增强学生唯物主义思想观念。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渗透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正视学习当中遇到的困难,指导学生通过努力认真的学习来提升自己,而不是沉溺于自卑、消极情绪不能自拔。同样深入挖掘语文教学活动中的精神教育资源、数学学科的科学思想和数学思想等,对于培养高中学生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思想品德等有十分重要的帮助和引导作用,是充分发挥思政学科与学科思政教育融合作用的重要体现。在开展学科思政教育资源的挖掘过程中,还可深入结合不同学科知识的学习与创新对于我国社会各行业发展、国家繁荣富强所具有的重要意义。通过结合不同时期数学家、物理学家、政治思想家等先进人物的爱国故事,来深入挖掘学科思政教育资源和内涵,使学生在学习榜样过程中,建立起自身的思政观念,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担当意识和爱国情感。培养高中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对于我国当前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和发展观念的认同感,是开展思政学科和学科思政深度融合教育效果的重要体现。
(三)转变教师思政教育教学理念,建立平等和谐师生关系
新时期背景下提升高中教育阶段思政学科与学科思政深度融合教育工作效率和质量,需要加强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使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组织和指导作用,运用平等态度和学生之间开展深入交流与沟通,促进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从而保障教学效果。加强思政学科以及其他学科教师队伍人才培养工作,将学科思政教育思想深入渗透到教师教育工作思想和方法当中去,可以提升高中思政渗透教育工作质量。同时还可通过健全学科教学评价、加强教师思政教育考核与管理、为教师提供更多培训机会等方法,为提升高中教师队伍整体思政教育工作素养和水平奠定基础,提供教师个人能力提升途径,保障思政教育工作创新结果。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思政教育工作思想的渗透、学科思政教育水平的提高,是保障高中学生思政教学知识学习效率和质量的重要条件,也是新时代背景下开展高中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方法,提升学生思政教育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四)加强学科思政教育融合管理,提升思政教育工作水平
高中学校开展思政教育融合管理工作,加强制度建设、监督与考核管理、教学目标科学设计以及教学任务的合理安排,对于提升高中阶段思政学科和学科思政深度融合教育工作水平十分重要。学校可以从制度建设和教师管理两大方面入手。一是,加强学科思政教育工作制度建设。在学科教学评价、考核管理制度、教学目标设计等方面融入思政教育内容。比如在教学评价过程中,除了涉及到学科知识教学效果外,还需要对学科教学活动中开展思政教育所运用到的教学内容、资源开发、思政教育方法等进行科学评判,使学科教育和思政教育的融合具有全过程管理特点,以提升思政教育整体工作水平。二是,加强学科教师思政教育工作能力培养。高中阶段学科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受到高考教育制度的影响,多以高考中所涉及的学科知识和内容为教学主要方向,缺少对思政教育观念的正确认识,同时学科教师自身精力和思政教育工作水平有限。高中学校应充分重视学科教师这一现状特点,加强对学科教师思政教育工作能力的培养,为学科教师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提供学习资源、教学资源、提升途径。比如组织思政学科教师和其他学科教师开展交流会、聘请思政教育工作专家等到校为教师开展专题讲座和培训等。学校对思政学科和学科思政深入融合工作的重视以及提供有效的支持与帮助,对于增强学科教师实施思政教育渗透工作的意识和实践教学水平有极大促进作用。
结束语
由以上内容的分析与讨论,可以看到新时代背景下,高中学生受到多元化思想的冲击,存在一定的思想认知偏差现状问题。加强高中思政学科和学科思政深度融合既是高中思政教育工作的创新需求也是全面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重要需要。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以学生为中心,加强各项学科教学知识思政教育资源的挖掘,运用更加贴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内容,可以有效保障融合教育工作的高效实施。
参考文献
[1]高欣.关于初高中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一点思考[J].中学教学参考,2021(31):32-33.
[2]陈云. 高中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研究[D].河南大学,2020.
[3]孟祥光. 高中思政课教学中强化时政素材运用的研究[D].天水师范学院,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