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实施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实施策略

作 者:毛康媛 (重庆市涪陵城区实验小学校,重庆市 408099)

摘   要:新时期背景下,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对于培养学生语文知识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开展语文知识学习的情感体会,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思想以及提升学生情感控制能力均有十分重要性作用,是新时期背景下素质教育工作的重要要求。文章主要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实施策略,希望为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创新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感教育;实施策略

引言
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工作的开展,对于培养学生情感认知、体会、控制能力等有十分重要性作用。小学语言教学内容中包含了丰富的情感教育资源,对于提升学生语文知识认识水平,使学生认识到情感培养的重要性有推动性作用。小学生情感体会的丰富以及情感感知能力的提升,对于学生开展语文知识学习过程中,准确把握文章思想、内涵以及情感等多方面的内容有较大帮助作用。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重要性分析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融合,可以充分发挥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中所蕴含的情感教育价值,使学生通过感受丰富多样的情感,培养学生语文知识学习兴趣。传统语文教学活动中,在开展语文知识教学时将重点放在了字词、语法、段落结构等方面,使得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沉闷性特点,不符合小学生活泼、开朗的性格需求,限制了学生自主思想的表达。情感教育的融合,可以通过深入挖掘语文教学价值,结合不同情感思想,使学生更为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互动、交流、讨论等活动中来。活跃的课堂氛围,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效率。
(二)提高学生审美素养
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十分丰富,有经典文学著作、民间传说、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现代社会现象等广泛内容。不同的文学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差异性较大,有赞美民族文化、歌颂高尚品德、赞美自然风景、倡导和谐社会等多种形式的情感表现。将这些作为情感教育素材,可以从多方面,对学生开展情感教育,提升学生审美素养,使学生感受到不同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内涵。
(三)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涉及丰富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内容,深入挖掘情感教育资源,使学生通过对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不同情感进行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积极奋进的精神、民族团结意识等优秀品质。结合语文教学内容开展情感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家国观念、责任担当意识、亲情、友情等情感感念,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实施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境,烘托情感氛围
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可以通过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营造浓厚的情感氛围,使学生在情感氛围的烘托下,加深对课文情感内涵和思想价值的理解与掌握。情境创设教学方法的应用还可以充分吸引小学生课堂注意力,引导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活动当中去,进而跟随教师指导和引领,通过对情境氛围的感受、体会来进行自主思考,提升小学生情感感知能力。以二年级《千人糕》教学内容为例,小学生受到自身年龄和心智发育情况的影响,对于文章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缺乏一定的感知与体会能力。在开展情境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将文章内容所涉及的千人糕制作过程,以图片或者视频的形式进行一一展示。比如将农民伯伯播种、耕地、施肥、浇水、收获等环节进行形象展示,使学生通过自主观察,从农民伯伯的辛勤劳作和汗水中体会千人糕制作过程的不易。还可从不同环节的环环相扣,提高学生加强对团结合作精神的认同感。学生情感感知能力的提升,可以培养学生节约、团结、合作等优良品质,提升小学语文教育功能。
(二)加强情感体验,引入教学内容
小学生性格活泼,思维活跃,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开展情感教育,可以结合学生的学情,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基础方面出发,运用情感体验和引导的方法,来导入新课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十分广泛,所展现出的情感特点十分丰富,在实践教学中需要教师加强对新课内容的深入理解,合理设计教学方案,选择适宜的情感体验切入点,增强学生情感认同,激发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以三年级《秋天的雨》教学内容为例,为了提升学生对文中所蕴含的美景、丰收等场景的热爱之情,教师需要从不同段落具体内容入手,对场景进行丰富想象和延伸,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成为美景的欣赏者和秋天成果的收获者。学生全身心的投入与体会,可以更好地感受文章中所蕴含的赞美、喜悦之情,使学生对文章内容有深入的了解与体会,增强对新课内容的学习效率。
(三)和谐师生关系,提高教学效率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提升学生学习质量十分重要。教师转变自身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中心和主体,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与足够的耐心,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理解。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引导学生从开展更为丰富的情感体会,增强教师情感引导和教育作用。以《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学内容为例,需要通过对雷锋先进事迹的学习,培养学生无私奉献精神。学生情感思想的培养与引导需要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展现出的对学生关心与关爱,是激发学生对奉献精神认同感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学生对教师的认同,可以更好地发挥教师的教育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情感观念。
结束语
由上述内容的可以看到,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开展情感教育,可以培养学生语文知识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审美素养,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在实践教学活动中运用情境创设、情感体验以及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等教学策略,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运用更多的真情实感体会教学内容的思想与情感,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顺虎.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学的实施策略[J].新课程,2021(46):122.
[2]段巧琴.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J].试题与研究,2021(28):169-170.
[3]刘春玲.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实施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08):15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