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改善思维品质 提升育人实效

改善思维品质 提升育人实效

作 者:温晓航 (珠海市第七中学,广东 珠海519000)

 
摘   要:人具有思维定势;对于生活和社会的认识,受制于三项思维构成的框架:自动思维,社会思维,心智模型思维。作为教育工作者,在实际教育过程中需打破思维定势,有意识地拓宽自身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提升社会思维,拓展与完善心智模型思维。本文以案例分析形式,呈现了教师思维方式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反思了教师思维成长与提升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教师思维的提升应成为教师培训提升工程的一部分。
关键词: 案例分析;思维成长

“双减”之后,随着教师和学生相处时间越来越多,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如何使教师的思维成长跟上孩子成长的步伐,是值得我们教育者深思的问题。
太多的案例带给我们太多的启示。我仅以其中一个案例反思我对教师思维成长的一点看法。江苏常州某小学五年级女生按语文老师要求,写作《大圣三打白骨精》读后感,文中写到:“不要被表面的样子,虚情假意伪善的一面所蒙骗。在如今的社会里,有人表面看着善良,可内心却是阴暗的。他们会利用各种各样的卑鄙手段和阴谋诡计,来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这段话被老师划线标出,并在上方注释道:“传递正能量”。课堂讲评时,老师对全班同学说:这段话传递的不是正能量,大家不要向他学习。课后,学生一脸痛苦冲出教室,爬上栏杆,坠楼身亡。
案例可分析角度很多,我仅从教师思维成长与提升角度谈谈自己的认识。
人是具有思维定势的,通常会按照积累的思维活动中的经验教训和已有的思维规律,在反复使用中形成比较稳定、定型的思维路线和模式。现实中,因为一些习惯、规则的存在,思维定势会在某些时候成为一种生活智慧。但在面对发展中的问题时,思维定势却有可能成为一种阻碍,一道心理枷锁,阻碍人们突破常规思维,打开新的思路,看到更多的可能。教师由于在自己专业教学上要积累经验,往往会将这种经验积累的思考惯性迁移到教育上来,在面对类似事件时受自我设定的思维限制的影响,决定教育活动的思考状态。教育是面对生命成长的问题,每一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教师应首先认知到这一点,才能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打破以往教育中的思维定势,认真思考面对的每一个教育问题。
认识到教育思维无定势后,教师还要有意识的拓宽自身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世界银行2016年的一份重要报告中指出,人类对于生活和社会的认识,往往受制于三项思维构成的框架:自动思维,即大多数判断和选择是无意中做出的,并无深思熟虑;社会思维,即思考和行动取决于身边人的所思所行;心智模型思维,即同一社群的人往往以相同的视角认识世界和看待自己。理解到思维框架后,教师就要有意识的屏蔽自动思维,提升社会思维,拓展心智模型思维,所谓“兼听则明”,丰富自己社群的维度,不断发展完善自身的心智模型思维。
事件中,教师受专业思维定势的影响,首先以解答一道考试题的思路来评判学生的回答,此时,教师处于自动思维状态,是从其语文教学的角度来评判这个答案和标准答案的区别,从这一点可以看到,教师专业思维对育人思维的影响是很大的,甚至到了直接替换的程度。这也从另一角度提醒我们,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育人能力的提升同等重要,未来的教师培养中,专业发展和育人能力的提升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从事后学生的反应来看,显然,教师是没有预料到这一后果的,否则一定会重启教学程序。这说明该教师的社会思维相对单一,没有更多思考学生答案背后的问题。一个小学阶段的学生,对问题的解读明显超出她的经历和认知,一定是什么地方出现了问题,可能是孩子的家庭教育经历,或者受同伴的影响,或者正在经历一些事情,这都是从答案中教师应该敏锐意识到的。但是由于教师的社会思维相对单一,思维相对固化,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也没有抓住很好的时机给予关注与干预,造成了一次无法挽回的失败教育。在今后的教师能力提升中,我们还要进一步提升教师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敏锐力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力。
 教师由于工作环境、工作性质和工作内容的相对单一,往往会出现看问题不够全面,解决问题经验相对不足的情况。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意识的拓展心智模型思维。可以更多的了解身边不同行业、不同经历的人的所思所想,了解不同特质的人格表象,为我们了解不同学生家长带给学生的不同教育经历打下基础,也为我们理解学生的性格和言行,从而设计不同的教育方案,达到最优效果打下良好基础。
认知的觉醒是改变的开始,认知的改变是行为转变的开始。影响认知的因素有很多, 如:成长经历的不同,受教育程度的不同,性格的不同,生活环境的不同,生活状态的不同等。每一次的教育事件都会为我们带来不一样的反思。这既是教师的自我认知察觉过程,也是教师行为自觉转变的开始。校长在办学中也要深刻的认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在学校的教师培训提升工程中不仅要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更要有意识的拓展教师的社群思维,有意识的开展相关学习活动引领教师的心智模型思维更健康发展。教师思维提升了,眼界和格局也会进一步打开,很多教育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教育也会向着更全面更科学的方向发展,也才能培养出更多身心健康的合格社会公民。
参考文献

[1]李宝强.基于学生思维品质培养的教师思维发展[J].湖北教育,2019(3)

作者简介:
温晓航,珠海市第七中学校长,广东省中小学“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初中名校长培养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