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越来越多的幼儿出现了攻击性行为,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去解决的问题,针对幼儿攻击性行为问题提出其解决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中班幼儿在各个方面的发育还不成熟,需要运用正确的方法去塑造他们,对于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如果不及时进行预防干预,那么将会影响到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和身心健康发展。本论文认为中班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主要受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三个方面的影响,并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和解决方法,从而准确引导幼儿的行为发展,促进幼儿身心健康。
关键词: 中班幼儿;攻击性行为;原因分析;解决方法
幼儿期是培养幼儿良好个性的关键时期,也是幼儿接受教育的最佳阶段。为了能够使每一名幼儿都能在成长过程中快乐的发展长大,所以要避免因攻击性行为给幼儿带来不同程度的伤害。从表面上看具有攻击性的孩子可以自我保护,但从本质上看这是一种具有潜在危害的行为,会对幼儿未来发展构成威胁。由于幼儿的认知与情感、认知与行为、情感与意志之间缺乏调节能力,所以会出现偏差,做出攻击性行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要培养幼儿“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的社会行为准则”。所以,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展开分析是非常必要的课题,通过了解分析改善幼儿存在的攻击性行为,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一、中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分析
为了更好了解中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表现及成因,在教学期间,观察了几个小朋友,为了便于我们了解分析具体到了某一个小朋友,通过对幼儿的具体表现进行了分析,针对孩子的表现我们可以知道,攻击性行为之所以会出现在中班幼儿身上是因为受到了家庭、社会、学校三方面的影响,针对这些因素总结出了引发中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具体原因。
(一)家庭环境因素
1.家庭教养方式
家长采用的教养方式不同教育出孩子的类型也会不同,当孩子进入到幼儿园时会发现,在与小朋友发生争执时孩子会以自我为中心,会把错误行为责怪到别人身上,而不会在自己身上找原因,不会考虑到同伴的感受,时间持续久了就会出现攻击性行为。当家长过分的宠爱孩子时其性质就会变成溺爱,被溺爱的孩子典型特点就“唯我独尊”、“小皇帝”、“小霸王”长此以往孩子就会有攻击性的动作,形成攻击性行为。
2.家庭教育误导
家庭中的独生子女的比例不断增长,家长对其关注度也会越来越高,会出现宠爱多、教育少、顺从多、要求少的现象。当爸爸比较严厉的管教孩子时,妈妈就会感到难过会站出来保护孩子。当妈妈对孩子进行说教时,爷爷奶奶又感到心里不平衡站出来维护孩子,这样就造成了孩子任性、自私、不讲道理。
(二)社会环境因素
1.影视作品的误导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电脑、电视、平板电脑等不断更新,给我们传递着大量有用信息,提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方式。由于幼儿辨别是非能力不是很强,但模仿能力较强,许多影视节目中出现的暴力行为给幼儿留下深刻的负面影响。
2.娱乐游戏的影响
游戏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影响。许多游戏都会涉及到搏斗、暴力的等,家长有时候不会去控制幼儿玩游戏时间,时间久了幼儿就会因为游戏的影响出现暴力等攻击性行为。
(三)学校环境因素
1.同伴之间的影响
幼儿园是一种集体生活,同伴对幼儿有很大的影响,比如一个班级里有一个攻击性的小朋友,那么和他一起玩的幼儿也会出现攻击性行为,班里的其他幼儿会感觉他很厉害,所以慢慢的也会学习那些攻击性动作,从而会导致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增加。
2.教师教学方法与态度影响
进入幼儿园之后孩子就会在幼儿园平均每天待上八个小时的时间,因为这是一个大集体,所以幼儿与幼儿之间、幼儿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是比较频繁的,在互动中教师如果采取不当的方法和态度,会引起幼儿的攻击型性行为。
二、中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解决方法
通过分析,中班幼儿存在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存在于家庭、社会、学校三个方面,通过这些原因的总结找到了一定的解决方法,使中班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不再发生,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以下是针对中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提出的具体解决方法。
(一)家庭环境策略
1.父母对孩子的教养方式要做出改变
对幼儿的教育培养有一个先决条件,就是家庭要和谐、稳定、民主,“民主型”是生活教育中最理想的教养方式,家长应采用这样的教养方式,父母自身拥有较好的思想品格和文化素养,对孩子可以做到长时间的耐心教导、以身作则、启发诱导、督促检查。
2.家长要对孩子的教育负责
有些父母将孩子交给长辈或保姆去带,全部由祖辈负责,这时候家长就会把对孩子进行正确教育的工作忽略掉,这样做是不对的,家长再忙也要抽出一定的时间与孩子相聚,了解关心孩子,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那份疼爱。
3.家长要做出良好榜样
家长是每个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最重要的教师,对幼儿的成长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家长要严格要求自己的各种行为,为孩子做出榜样,用正确的言行和行为方式去熏陶孩子,让孩子接受潜移默化的影响,得到正确良好的引导可以使幼儿不会出现攻击性行为,避免幼儿的身心受到伤害。
(二)社会环境策略
1.有效利用多媒体正面影响
家长应让幼儿多看一些积极向上的影片,将影片中积极向上的形象与发生在身边的事件相结合,为幼儿打造具体形象的榜样,鼓励幼儿模仿榜样的行为,在观看电视的情况下家长要适当的与幼儿进行交流,给孩子传递积极地影响,减少负面信息的影响。家长还应控制好幼儿玩游戏时间,使幼儿玩一些没有负面影响的游戏,减少幼儿攻击性行为。
2.提高幼儿的认知水平
在实践中要教育幼儿要用善良的心对待每一个人,提高幼儿的判断能力,充分利用好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对幼儿进行教育,在让幼儿看动画片的过程中,家长要在旁边进行监督,当遇到影响幼儿对动画出现理解出现偏差时要及时的向幼儿进行正确的解释,提高幼儿的认知水平,从而有效的减少幼儿的攻击性行为,让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
3.社会创新发展的影响
社会不断创新发展对每个人都能够产生影响,中班幼儿处于认知能力比较薄弱模仿能力比较强的时期,当受到社会因素的干扰时幼儿不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这时候家长要做出正确的引导教育,及时的去提高幼儿的认知发展能力,避免攻击性行为发生在幼儿身上,为幼儿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不要让中班幼儿攻击性行为发生。
(三)学校环境策略
1.根据时间要求适当调整教学活动
教师每天准备的教学活动要具有一定的价值,在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使每位幼儿都能参与其中得到成长,幼儿能够参与到学校的每一个活动中,会提高中班幼儿各个方面的能力发展,使幼儿能够健康的成长,避免攻击性行为给幼儿带来的伤害。
2.减少环境对幼儿带来的干扰
不同的活动选取不同的场地,所需要的材料要充足,避免幼儿进行争抢等行为,不要对幼儿有过多的要求,避免导致幼儿失去信心,对幼儿要进行各方面的鼓励,增强幼儿自信心,培养中班幼儿的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当幼儿拥有了自信心会变得更加快乐,会把自己所要表达的想做的都能够做的非常好,这样快乐自信的成长,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就不会发生了。
3.让幼儿学会善良
攻击者在看到受害者受到伤害伤心难过时,一般都会停止攻击行为,但是攻击性强的幼儿不会选择停下来,这时候教师要进行适当干预,运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引导,要运用得当的教育方式使幼儿学会善良。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N].中国教育报,2001年
[2]张文新.儿童社会性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
[3]章志光.社会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
[4]王宝珍.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分析与教育对策[J].才智,2011年第19期
[5]张爽.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发展的影响[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2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