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家教育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出了一个国家的综合软实力,而初中数学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一环,具有衔接小学数学和高中数学、学生形象思维和理性思维、基础认知能力和逻辑认知能力的重要作用。新课改实施以来,使初中学生具备扎实的数学专业知识和数学专业素养已经成为各初中院校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保障,只有满足这个基本前提,才能契合社会对综合素养型人才的现实需求。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提高策略
引言
就我国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而言,在应试教育制度的长期影响下,数学教师开展数学课堂教学的方式呈现出了过度依赖传统教学方式的特征,同时,由于教师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生活经验等各方面存在明显的优势,导致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满堂灌”、“一言堂”的现象越发凸显,无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直接导致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的低下,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严重背离了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更加使得学生的精神层面发展需求得不到充分满足。因而,探索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十分必要。
一、创设多元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是在新课改背景下基于学生的学习心理、年龄特征和教材内容所形成的一种全新教学方式,是适应新课改内在要求且有助于教学效率提升的重要方法。以情境的创设带动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主要可从以下两个角度进行尝试:
(一)创设互动性情境
初中数学课程具有明显的抽象性,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又过于依赖教师的单向讲解,忽视了对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发挥,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压制了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性,使得初中生学习兴趣较为低下。因而,提升教学情境的互动性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尤为重要。而提问教学方式的应用,就是以不同的问题情境导入教学,为学生们提出疑问、主动思考、自主探索提供空间,一方面体现了教师对学生课堂教学主体地位的重视,另一方面有助于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活跃度,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而在调动学生现有专业知识和认知能力来完成问题的提出、分析和解决的过程中,学生对信息的筛选、整合能力也将得到提升,这将奠定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的重要基础。
(二)创设信息化情境
现代技术技术的发展,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也为多媒体设备融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以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创造了有利条件。赞可夫认为,高度有效的教学所具备的基本特征是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与学生心理需要的相吻合。相较于传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对板书教学手段的依赖,合理运用多媒体设备和技术开展课堂教学,能够将那些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数学逻辑以具体、简单的图片、动画等形式进行呈现,从而给学生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有效改善传统教学手段带来的枯燥、乏味教学氛围。同时,依托互联网+技术开展的微课教学和智慧课堂搭建,也可以将线下课堂“搬”到线上,以便于学生随时随地回放教学过程,公国所学知识。同时,智慧课堂的搭建还可以量化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从而可以为教师更清楚、更明确地掌握学生的实时学习效果,进而开展针对性指导提供极大的便利。
二、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氛围和谐度
在以往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关系主要表现为教师主动教、学生被动学,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这显然与现代教育所要求的新型教学关系不符,因而,通过革新教学方法来推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最核心的原则就是要体现对学生教学主体地位的尊重。
(一)采用分层教学模式
同一班级的学生,在数学知识的掌握与应用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因而,以“一刀切”的方式展开数学教学相对来讲就显得过于片面。因而,以凸显学生个体差异为主要特征的分层教学模式应用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就极为重要。从实践的层面来讲,教师首先要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有一定的掌握,然后针对不同学情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比如在作业的安排上,可以让那些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完成基础性的作业,即以考察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为主的题目,同时让那些基础较好的学生完成一些拓展性题目,即以基础知识为中心设计的拓展性题目,这样就可以保证不同学习基础和能力的学生都能够得到不同程度的知识巩固和知识应用空间,相较于“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分层教学将会使教学有效性得到大幅度提升。
(二)开展小组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探究模式渗透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思考能力、探究能力、协作观念的重要方法。围绕一个数学问题或数学理论进行小组讨论,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同时有助于在初中数学课堂中营造一种和谐向上的教学氛围,从而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提供强有力的氛围保障。在进行小组划分时,特别要注意小组成员的选择,既要包括学习基础较为扎实的优等生,又要涵盖学习能力略显薄弱的差等生,这样才可以充分发挥以优带差的作用,使全部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都能有所收获和进步。
与此同时,教师要为每个小组制定合理的合作探究目标,并通过组内互评、教师评价、组组评价等方式对小组探究结论进行客观评价,以及时掌握学生的阶段性学习效果,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
结束语
数学是一种语言,更是一种具有较高实用价值的工具,在初中教学阶段,除了让学生了解基础的数学定义、数学公式、数学定理等内容,还需要训练学生的数学思想、数学知识运用能力和数学专业素养,而这一长远目标的实现,首先需要保证的一点便是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双减”政策背景下,传统的初衷数学课堂教学暴露出了越来越多的弊端,不仅无法有效保障课堂教学效率,更加有悖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因而,初中数学教师必须立足学生的个性特征,大胆创新、开拓思路,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理念开展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从而不断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孟庆霞.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家长(上旬刊),2021(02):129-130.
[2]鲁良权.立足学科核心素养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J].南北桥,2021(0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