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作 者:陈贤冬 (定埠中心学校,安徽 宣城 242116)


摘   要:为在初中阶段,有效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对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实践方法展开研究,旨在明确语文课堂设计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势,帮助教育工作者创新语文教学模式,构建高效初中语文课堂,满足新课程改革中初中语文教学的质量要求。
关键词:初中语文;有效教学;信息技术

引言
在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时期,教师在设计初中语文教学活动时,应持续探究现代化教学理念,为学生构建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语文教学活动,有效的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师完善初中语文课堂提供有利条件,是帮助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创新语文教学形式的重要工具。
 一、现代信息技术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进步,信息技术改变各行业的发展模式。在此背景下,我国教育事业迎来了改革创新的时机,信息技术与教育工作的结合,可有效的改变课堂教学氛围,保障新时期我国教育教学质量。初中语文作为学生学习语言知识、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黄金时期,教师在落实素质教育理念时,应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创新初中语文教学模式,用图文并茂、资源丰富的语文教学实践活动,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水平[1]。
具体来说,现代信息技术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影响,主要可体现在以下内容中:一方面,教师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信息化的教学设备,设计趣味、新颖、丰富的语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感。另一方面,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教师可结合初中生语文学习需求,在各大教育平台、互联网平台上获取海量的教学资源,优化学生语文阅读、语文写作活动流程,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效率。
二、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可进一步改善语文课堂氛围,使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保持活跃态度,且对语文知识产生探究兴趣。但是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多数教师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其在设计初衷语文课堂教学时,未能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且对语文教学、现代信息技术的关系认识不清,继而无法有效的将其衔接于语文课堂,难以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最终导致初中语文教学质量不佳,学生学习效率低下。除此之外,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融合的关键,在于教师可挖掘的教学资源,若教师未能合理的将网络信息资源渗透在课堂上,则会使得语文教学预习效果不能保证,学生思维、能力、语文学习质量无法提升,不符合新课程改革中初中语文教学创新的基本要求[2]。
三、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策略
(一)创新方法,培养学习兴趣
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为增强语文教学有效性,教师应在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巧用多媒体信息设备、电子交互白板、微课视频等工具,创新初中语文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获取语文知识经验的基础,学生只有对语文课堂中的内容产生探究兴趣,才能形成学习行为,继而积累更多的语文知识经验,掌握语文技能。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可帮助教师设计新颖的语文课堂活动,用图片、视频、音频等元素“装饰”语文课堂,吸引学生目光。使学生在图文并茂的课堂活动中,对语文知识产生浓厚兴趣,逐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最终实现有效教学[3]。
比如在学习《春》这篇课文时,教师可用图片导入新课,点明主题,并利用网络上搜集的作品资源,介绍朱自清先生创作的背景。之后,教师分享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春天景象,请学生说一说自己对春天的看法,然后初读课文,对比分析课文中的情感态度,体会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配合PPT、电子交互白板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增加语文课堂的趣味性,高效率的传授语文知识,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二)构建情境,突出重难点知识
现代信息技术不仅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还能够利用信息技术的多变性、丰富性特点,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用故事情境、生活情境、意境再现等方式,突破语文学习中的中难点问题,高效率的完成语文学习任务。具体来说,初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文言文的学习难度较大,学生往往无法从课文的字词中了解作品创作背景,感知作品的主题、情感。但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可再现该类课文中的意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化课文中的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效率,解决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构建高效初中语文课堂。
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课文《观沧海》为例,该篇课文的文体为乐府诗集,教师在设计本节课的教案时,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呈现可展示课文景观的幻灯片,用生动、直观的视频景象,突出课文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意境美,使学生轻松的理解诗句,并结合画面中的意境,体会作者创作时的心情,有效的传递课文主旨,帮助学生抓住学习的重难点知识,内化本节课的内容,逐步掌握学习古诗词、文言文的技巧。
(三)转变形式,激活自主学习意识
相较于传统语文教学,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依据新课程改革标准,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将语文课堂中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因此,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设计可自主学习的语文课堂活动,给予学生自主阅读、自主交流、自主讨论的空间。从而用宽松、自由的语文教学氛围,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激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语文教学模式,潜移默化的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逐步调动学生在语文课堂的积极性,为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为在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有效构建高效语文课堂,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水平,保障学生语文学习的有效性。教师应基于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并利用多媒体信息设备的交互性特点,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借此凸显学生在语文课堂的主体地位,增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慧君.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初中语文写字教学中的作用价值[J].国际教育论坛,2020(10):55-56.
[2]范玲斌.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实现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J].2021(18):156-157.
[3]潘艳荔.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有效实施——以两节语文公开课为例[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18(01):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