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浅谈我对初中音乐教学的粗浅认识

浅谈我对初中音乐教学的粗浅认识

作 者:聂璐琪 (河北省石家庄市灵寿县第二初级中学,河北 灵寿 050500)

摘   要:音乐教育对于中学生智力的启迪,人格的塑造,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等都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本文针对农村的初中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作了分析,并积极寻找应对策略。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现状;方法对策;兴趣;农村教育

初中学生音乐素养是多方面的,包括识谱、演唱、欣赏、演奏等,培养中学生音乐素养有助于中学生从音乐中获得美的感受和体验,提高对音乐的欣赏的能力和学习创作的热情,积极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音乐知识的学习中促成各方面潜移默化的陶冶和提升。然而农村中学生的音乐素养并不尽如人意,其中存在太多问题。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从几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农村初中生音乐教学的现状
我校地处农村,学校教学硬件设施基础薄弱,音乐教师严重缺失,教学活动比较单一,教学理念受应试教育影响,学生缺乏音乐环境的熏陶,致使学生的音乐素养普遍不高。
(一)学校领导、音乐教师及家长的思想认识模糊。
农村初中音乐教学中,历来在教与学两个方面都不曾引起社会的重视,有的学校领导认为音乐课可有可无,教师认为可上可不上,家长认为音乐课没什么用,耽误孩子的学习时间。认为农村的学生上学的目的是为了考上大学,跳出农门,只要学好考试科目,至于综合素质先暂时免谈了,造成农村初中音乐教学基本处于空白状态。由于重视程度不够,在音乐教学的软硬件上的投入存在一定的差距。
(二)因为学校的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期末考和中考而进行的。
所以整个学校就没有教音乐与学音乐的氛围。即使是在音乐方面有所天赋的学生也被这种教学制度扼杀了。
(三)大部分学校不能按教材完成教学内容,特别是一些偏远贫困的地区。
有些地方音乐课是“口传心授”,音乐课成了流行音乐的“唱歌课”,歌曲的内容也不加以筛选。农村音乐教育的这种流行音乐的“唱歌课”,决定了它的教学形式是单一的,使得学生、教师不断地追求流行音乐里的通俗歌曲,使得学生中出现一批“追星族”。他们唱着通俗歌曲,心里上感觉到了一种满足,音乐教师因为学生的这种“满足”而忽视了对学生进行音乐知识及技能、音乐欣赏的教学,使农村许多学生不懂音乐的基本常识,不识谱,不知道《国歌》词、曲作者是谁。这是音乐教育的可悲之处。
 二、农村初中生音乐教学落后的原因
(一)音乐认知的差距。
由于农村家庭学习音乐观念比较落后,因此农村初中生与城区初中生对学习音乐知识意识有着极大差别。城区学生家长重视孩子的音乐素质教育,而农村学生家长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观念。在农村由于受家庭影响,农村学生思想上逐渐形成一种不良的思想观念。他们认为音乐课是副课,不必认真听。有时课堂内欣赏一些音乐(古典音乐,民族音乐等),他们就开始哈欠连篇。有的学生甚至一首简单的校园歌曲都不会唱,他们完全与音乐脱节。另外由于审美观的落后,才使学生难以提高自身的音乐素质。
(二)教材内容不新颖。
音乐教学大纲是音乐教学的依据,是学生获得良好的审美观的条件。因此,选择合适的音乐教材是十分必要的。但现行的初中音乐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相脱离。音乐内容大多以一些中外经典名歌作品为选材对象,很难找到学生喜欢的作品,这必然会影响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三)教学方法形式单一。
教与学分离,仍采用其他科目传统的教学方法。没有根据音乐学科的特点,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没有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提不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这种教学手段扼杀和窒息了学生的音乐才能。
(四)学校音乐氛围差。
音乐氛围对学生的影响是潜在的,它通过周围的环境,活动的气氛等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对音乐、音乐活动的兴趣。在城区常常有音乐活动走进社区、广场进行展演,大家在音乐、音乐活动中感受音乐、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并在耳濡目染的同时尊重音乐、崇尚音乐、无形当中形成了一种良好的音乐艺术氛围,而我们农村正缺少这样的活动和资源,因此在氛围方面就略逊一筹了。
 三、针对现状的应对策略
农村学校的音乐教育也有许多优势,无论从社会经济环境、自然环境,还是对学校硬件设施、教师队伍等方面来说,都有自己的、有别于城市学校的特点。所以,只有因地制宜地实施音乐教育改革和探索,充分发掘农村学校的音乐教育课程资源和潜力,才能把我国的音乐教育事业整体地、全面地推上一个崭新的台阶。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去尝试。
 (一)学校要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音乐教育环境。
 在国家大力夯实基础教育的前提下,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不断得到落实,农村学校的音乐教育的配套设施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特别是在新课程实施之后:有的学校音乐教学专用设备配置较好,有的学校供师生收集、查阅资料使用的音乐读物、杂志和音像资料配备齐全,有的学校和音乐密切相关的设备设施配置较好(如广播站、礼堂、甚至少数学校还有多媒体教室等。这也是音乐教育课程资源的组成部分之一,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就应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优势,开发“具有农村地区、民族和学校特色的音乐教育课程资源”,并形成特色。
(二)加强农村中学音乐教学的基本设施建设,开发地区资源。
 音乐教学的设备是完成教学内容的保证。不少学校没有音乐教室,没有录音机、没有电视、没有钢琴、风琴,这些现代化的设备,在音乐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因此,有条件的农村学校应适当增添音乐教学设备,改进教学设施。
  (三)加强对农村中学音乐师资队伍的培训与建设。
一方面,要想方设法地吸引高素质的音乐教学人才到农村中学工作。当前,我国众多高校都已经设立并开设了音乐教育专业,每年向社会输入了大量的音乐专业毕业生,通过为他们提供发挥专业特长与聪明才智的舞台,相信会有高素质的音乐专业人才走进农村中学。
总之,农村音乐教育现状的改观,音乐发展水平的提高,音乐教师任重道远,要坚持不懈;当然也需要音乐教师、教研人员和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家庭共同配合,相信只要我们一起与时俱进,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以育人为本,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农村音乐教育将是教育百花园里的一朵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