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农村初中不少学生学习态度差,学习习惯难以养成,学习懒散被动现象普遍存在,如何激发他们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非常重要。“组团式”积分奖励性学习有助于学生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发挥团队合作精神,有效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从而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关键词:组团学习;奖惩积分制;协同合作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孩子到十二三岁还没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做老师的要为他担忧。担心他长大以后对什么都漠不关心,成为一个平庸的人。诚然,如果一个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将来是很难有什么成就的。然而现实中的问题是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学习完全变成了父母、老师的任务,处于一种被教育、被学习的状态。
我所工作的学校恰好是县城边上的农村初中,服务区内的大多学生早在上小学时就被家长陆续转入县城学校,近年来,学生数断崖式骤减,所剩学生也多是小学基础不好的,家庭条件较差的,或是家长不重视孩子的学业的。基础差可以慢慢弥补,可是学习漫无目的、习惯不好、缺少学习动力真的是很难改善,现状令人堪忧。怎么才能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这个问题一直困扰我。
我知道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所以我首先想打造一个师生共同学习、不断超越自我的课堂。
我加强课堂管理,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热情关心,及时灵活调整教学方式和课堂活动。在教学中,我注意掌握学生的听课动态,科学安排课堂内容,机智灵活地组织互动共学。
不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了,每堂语文课都能营造出了比较和谐的课堂氛围。但是,每次批改作业或是知识检测时,发现很多学生真的是“说”的比“做”的好。作业抄袭严重,甚至有些学生干脆不做,即使有做的也是错得千奇百怪,问题层出不穷。无论如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或手把手地指导都无济于事。小学六年的懒散,基本功薄弱等因素,早已消磨了学习的积极性。“眼高手低”、“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真的一点也不夸张。
班上有个汪某的学生,入学时语文接近零分,凭着过去的教学经验,我认为这个孩子智力应该低于常人。他背书完成不了,作业要不不写,要不交空本子。检测时,试卷上也是空白的,作文更不会写一个字。可是在与他的交流言谈中,我发现他口齿清楚,思维敏捷,甚至后来还成了班级里的“包打听”,班级学生出现的小纠纷,只要一问他,来龙去脉准会清清楚楚。
调查后知道,他从小学习习惯就差,几乎不做作业。家长要求监督也不够,所以才出现现在的情况。于是,多次做他思想工作,督促他做作业,然而,收效甚微,不出三天他又会我行我素。最后,甚至连课堂上也坐不住,总是不停做着小动作,一批评他只是看着老师傻笑,第二天继续。
我想是不是课堂教学出现了问题,学生不爱听课。可是一堂堂语文课下来,发现课再精彩,学生学得多么开心、眉开眼笑。但是记不住的学生还是居多,像汪某那样学习状态的学生班上大有人在。现在,通过长时间的教研探索,以及向名师学习中,我发现,很有可能是没有最大化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准备再充分,分析再细致,学生听不进、记不住,教学工作也只是事倍功半。批评指责对于不少惰性思想较强的学生来说,早已习以为常,木然了,不起丝毫作用。
怎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呢?运动赛场上,运动员挥汗如雨,奋发向前只因为有摘冠目标激励他;王者荣耀、英雄联盟让那么多孩子痴迷于此是因为有积分、排名刺激他。那么,咱们的学习也来点“实实在在”的小奖励,是不是也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呢?受名师教学管理策略的激发,也深入了解了本班学生的学习特点。我计划在班级“组团”学习语文。
班级学生分团管理,为各团队语文学习多方面表现施行奖惩积分制,对一段时间内,积分高的团队集体小奖励,促进学生协同合作,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改变现有学生被动学习局面。
一、制定语文团队学习奖罚章程
(一)团队总宗旨:团结、努力、诚信、坚持。
(二)团队学习精神:协同合作,互相学习,共同成长。
(三)奖惩细则:
1.每个成员字词类、《基础训练》等作业准确、认真加1分,该团成员全优秀加10分;团中一人漏做一次扣1分,连续漏做两次扣2分,三次扣4分……以次类推。
2.按时完成背书任务,每成员加2分,该团成员全优秀加20分;未能按时完成者,每成员扣2分,未能按时补背再扣2分。
3.听写作业一人全对加2分,全团全对加20分;一人不做扣2分,不及格者扣1分。
4.周记、作文优秀者加2分,全团优秀加20分。漏做者扣2分,不及时补上再扣2分。(经查实有抄袭作弊者每人扣5分)
5.所有作业发现有代写情况,同团队同学之间的,扣10分;两个团队的,则两个团队各扣5分。
6.检测达标者加2分,不达标者扣2分;全班前五名学生每人加5分)
7.参加学校或县市语文类比赛,参加校级比赛加5分,获二等奖10分,获二等奖20分;参加县市级比赛加10分,获三等奖20分,二等奖30分,一等奖40分。
积分每日一记、一月一核算,五个团队中积分高者全团队成员予以小奖励。每学期总核算,排名靠前团队予以表彰。章程由教师先草拟好,再交至学生补充完善,明确之后,立刻按章执行。教师制定积分表格,每天根据课堂、作业等情况,滚动式记录各团组积分。
二、学生“自由”组团
之所以将“自由”注上双引号,那是因为组员可以自由组合,但是“团长”得先由教师确定,将本班语文学习前几名优异者定为团长,这既能让语文能力较强的学生充分发挥起带头作用,又避免各团之间悬殊过大,使实力较弱团队失去竞争学习斗志。各团成员自己定团名,定口号。在严格遵守团组学习章程基础上,可以结合本团具体情况,增添规则。
本人所授八(2)班,现有学生数35人,分成5个团队,每个团队共7人。除了已确定好的团长之外,各团还可以推荐一名副团长,协助团长工作。同时每团都有自己的口号。学生分别将自己的团队命名为:“985重点组”、“月鹰组”、“时代姐妹花”、“梦呓”、“追梦”在团队成立后,每天班级语文学习就严格按照章程进行了。
每个月,我都会统计好上个月各团队积分情况,及时在班级公布,然后根据学生的需求,我“独家赞助”采购笔记本、初中生读物、学习用品等作为奖励,送给积分排名最佳的团队。为了更好地激励全体学生,我每次还设立全班“最高得分王”并赠送小奖品。而每次积分落后的团队和个人,为了鼓励他们能努力突破,我总是单独和他们一起分析失分原因,找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同时我还设置了“最佳进步奖”,对后来居上、进步快的学生们予以奖励。
自此后,学生过去不做作业、抄袭作业、课堂说话、开小差等情况大有好转,学生课堂积极思考、踊跃回答问题,甚至不少学生主动给自己加工作量,并认真完成。
汪某被分到了“月鹰组”,起初,他还想偷个懒,开个小差。可是几番下来,小组成员发现他的懒散拖了整个团队的后腿时,其他成员都成了监督他及时完成学习任务的小老师。团队中语文能力强的学生更是安排了时间表,轮流辅导督促,并给他“开小灶”。课堂上,他不仅认真听讲,还能积极主动回答问题,作业一次不落,每次都很认真,语文成绩自然是突飞猛进。
一年下来,学生学习兴趣普遍提高了,学习能力也有较大的提升。同时,我也欣喜地发现,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提高了,班级的学习氛围浓厚许多。过去不善表达,性格内向的学生也主动去与老师、同学交流,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踊跃,预习、复习、作业等完成都大有改善。看似这种方法使老师“牺牲”较多,实则收益更高、更长远。师生走得更近了,过去与学生的交流,都是教师主动找学生;现在学生会主动找教师,咨询难题,反映学习情况,为团组学习献计献策……师生关系越发融洽了。
治学是要严谨的,但是学习的过程,尤其是少年儿童的学习应该是一个快乐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真正让孩子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收获后的被认可是非常重要的。
爱一个好学生并不难,因为他本身就讨人喜爱。爱一个“问题学生”才是对我们的重大考验。崇高的师爱就是把爱的雨露洒向每个孩子心田,对他们的教育做到“爱心、耐心、恒心”。
虽然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并非一朝一夕便可以达到的,但是我们要能正视学生的实际,从语文教育的特点出发,集合学生学习特点,积极探寻教学捷径,努力发掘有利因素,用得当的方法激发学生对语文课的学习兴趣,就一定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顾明远:《站在教师的视角谈教育》,天津教育出版社2017年出版,第107页
[2]金兆强:《卓越教师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天津教育出版社2019年出版,第92页
[3]赵奎娥、褚艳秋:《做有理想信念的教师》,天津教育出版社2018年出版,第8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