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自国家出台第三个《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7—2020年)》和陕西省《学前教育质量提升计划(2017—2020年)》等相关文件实施以来,我省学前教育迅速发展,公民办幼儿园数量增多,普惠性幼儿园逐步发展,幼儿教师队伍逐步壮大,但城乡幼儿园的办园质量存在很大差异,硬件设施的差距,师资力量的悬殊,导致乡镇适龄儿童不能享受同等优质的学前教育。在我园省级课题《集团化办园下优质师资顺向流动的策略研究》实施以来,我园本身具有一园两址、城乡结合的优势条件,正好为师资顺向流动提供机会和平台,通过近几年骨干教师的顺向流动,有效带动了分园的园所发展,分园的办园质量稳步提升,赢得上级教育部门好评。优质师资的顺向流动,不仅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还有效整合和优化教育资源,促进乡镇学前教育的发展,真正起到了传帮带的作用,让“一园好”引领“园园好”。
关键词:师资流动;集团化办园;提升;质量
正文
随着国家出台的文件《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7—2020年)》和陕西省《学前教育质量提升计划(2017—2020年)》实施以来,公民办幼儿园如雨后春笋,数量急速增加,但由于幼儿园所处地理位置的不同和当地学前教育质量的差异,导致幼儿园校园文化建设、教师队伍素质、幼儿园管理机制等办园质量参差不齐,尤其是乡镇幼儿园基本上都是新建园,虽然毛入园率大大提升,但学前教育的质量大打折扣。因此,实施集团化办园是盘活教育资源、提升办园质量、缩短城乡学前教育差距的有效途径,而集团化办园下的核心管理机制就是园所之间的骨干教师顺向流动,优质师资的顺向流动,可以有效促进园所的软实力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带动园所的教学质量发展,解决“入好园难”的问题,提升农村幼儿家长的幼教观念,带动片区学前教育均衡发展。
安康市汉滨区铁路幼儿园于2013年从铁路系统移交至地方教育局,园所是一园两址,分为中心园和分园,中心园地理位置在城市边缘,分园在乡镇沈家岭,两园区实施一体化管理模式,随着两园区规模的不断扩大,新入职教师和转岗教师不断增多,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专业提升面临很大挑战,两园区师资发展不均衡、不优化问题逐步凸显。为了有效推进我园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促进两园区教师队伍质量提升,解决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专业化提升中师资发展不均衡、不优化的问题和矛盾点,我园施行骨干教师顺向流动,部分年轻有资历的教师到分园轮岗交流。为了带动片区学前教育均衡发展,应教育局工作部署,热烈欢迎汉滨区其他乡镇姊妹园所的教师来我园跟岗实习一年或两年,再者就是我园省市级教学能手送教下乡,将优质课例、优质教育策略送培到园,发挥省级示范园的专业引领作用,有效带动片区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缩短城乡学前教育的短板和差距。
一、促进了城乡教育活动的互动和交流
城乡教育集团化办园,骨干教师的顺向流动,弥补了乡村幼儿园的师资力量的不足,有效促进城市幼儿园和乡村幼儿园教育资源的共享与互补,促进了城乡教育活动的互动和交流。在我园,总园和分园间的教育教学活动统一安排,使用同一教材,学期初制定统一的教学活动计划,从而有效发展和完善了幼儿的认知结构,发散幼儿的思维,提升各方面能力;在大型活动中,如运动体能活动、庆六一系列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同台合作,为教师间的交流互动和相互学习提供了机会和平台。
二、盘活和优化了教育资源
集团化办园,统一幼儿园管理机制,有效促进园所之间人力、物力资源的优化重组和合理利用:一是通过统筹安排,根据教师自身专业优势合理匹配岗位,优化部门职能减少人力浪费;二是各园区施行统一采购、使用,硬件备品有效利用,减少管理费用成本;三是实行统一的人事制度,合理调配教师队伍,减少岗位闲置或者空缺,提升人力资源的使用价值。例如,我园中心园和分园在管理机制方面施行统一管理模式,召开园务工作会议两园区教师同时参加,活动开展统一制作方案,赛教课、技能赛等两园区教师统一抽签参赛。另外,在后勤保障方面,也是统一标准统一要求,例如食品采购、卫生保健品采购等,在课桌椅、玩教具、班级备品方面,根据两园区实际所需,有效匹配,合理配置。
三、有效提升了教师专业化水平
通过骨干教师的顺向流动,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素质发展。集团化办园既是促进乡村幼儿园发展的载体,也是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有效途径。骨干教师的顺向流动,到达一个新的育人环境,面对的教育对象从城市幼儿转向农村幼儿,孩子在认知发展和能力水平上有较大差异,这就需要教师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及策略,针对教育对象科学施教,让自己的教学形式更加灵活多样,教学效果更突出。
每个园所所处地理位置不同,生源及社会背景不同,园所文化和园所特色也是独一无二的,包括教师群体、社会关系都不尽相同,骨干教师的顺向流动,有助于提升教师的社会适应能力,面对更多的同行、不同的家长群体,教师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灵活应对工作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教师看待问题的格局也会变大。例如,我园部分教师的顺向流动,从城区到乡镇,教育对象的转变,面对家长群体的不同,教师需要调整工作方法和思路,东站分园的幼儿普遍在体能方面比中心园幼儿发展较强,但在生活行为习惯和认知发展、逻辑思维等方面比中心园幼儿发展弱,所以教师要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学习常规习惯;对于家长,分园普遍是留守儿童居多,大多数是隔代监护,老人接送孩子的较多,所以教师在家长工作方面,应该告知凡事让幼儿自己尝试不要包办代替,及时刚开始孩子做不好也要给孩子充分锻炼的机会和条件,并且倡导家长尽量亲身养育。
骨干教师的顺向流动,有效缩短教师的专业成长周期。每一位教师,都有其自身的闪光点,大家在一起相互学习共同成长,通过横向比较取长补短,更有助于教师自身专业水平的提升。通过“以赛促教、以赛促研”的形式,开展“师徒结对、党员为群众办实事、年级组教科研、班班结对、送教帮扶”等活动,让老师们走出去学习,回来分享学习心得,通过专业引领,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多种方式、多种渠道促进教师的专业水平发展。
四、提升农村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
优质师资的顺向流动,教师将在城区幼儿园好的家长工作经验和方法带去乡镇幼儿园,可以帮助农村家长转变教育理念,倡导家长主动参与幼儿园各项活动,思想上引起家长对学前家庭教育的高度重视,引领家长成为幼儿园重要的教育合作伙伴,有效提高幼儿园保教工作质量,家园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和谐发展。例如,我园开展的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家长悦读沙龙、家长开放日、家长进课堂、亲子运动会等家园共育活动,形式多样,受到广大家长的一致好评,同时也拉近了家长与幼儿园的距离,提升了家长的育儿水平,这些好的家长工作的方法,去乡镇幼儿园交流轮岗的教师可以带过去尝试开展,让家长更加了解幼儿园的保教工作,促进家园之间的合作交流,转变农村家长的教育观念,有效促进幼儿园与家庭在教育上的同步同向进行。
集团化办园下的优质师资顺向流动,是带动片区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缩短城市与农村学前教育的差距,有力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平发展,真正做到了让越来越多的弱园变成强园,让“一园好”变成“园园好”,通过优质园的引领辐射,最后整体促进教育公平、优质、均衡发展,让更多的适龄儿童接受优质的学前教育。
参考文献
[1]《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7—2020年)》
[2]《陕西省学前教育质量提升计划(2017—2020年)》
[3]《科学导报.学术》2019年第41期
[4]《科学大众.教师版》2011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