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张謇教育思想与创新教育

张謇教育思想与创新教育

作 者: 程 燕 (南通市海门区机关幼儿园, 江苏 南通 226100)

摘   要:创新是时代前进的原动力。清末状元、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早就为我们创立了“教育者,万事之母”典范。本文从激发创新意识、创设开放环境、开展丰富游戏,帮助幼儿养成积极主动探究的习惯,从而萌发创新意识,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创新;开放环境;丰富游戏

创新是时代前进的原动力。古人云: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古往今来,家乡海门涌现了众多创新贤才:蜚声中国建筑业的风云人物、中南集团总裁陈锦石、“中国花布大王”陆亚萍……最使我们感到自豪和骄傲的是清末状元、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早在那个年代,张謇就充分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本着“教育者,万事之母”的信念,他创办了众多学校和工厂,他的创业思想,他所留下的精神和物质财富,为家乡历史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至今仍然影响着我们。也许正是因为先辈为我们现代人的血液中注入了不甘寂寞、乐于创新的因子,使我们海门人头脑灵活,敢想敢做,吃苦耐劳,延续着当年的辉煌。作为一名家乡的教师,怎样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为家乡的基础教育出力献智,是需要好好深思的。
一、激发创新意识
时代呼唤创新人才,更应该呼唤出有创新意识的教师人才。幼教工作者本身要有创新意识,更新教育观念,才能有效地激发、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在这一方面,张謇先生指出:“教育必须与时势相消息。”教育必须与时代一同进步,常办常新。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与时俱进,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多看书、看报、吸取先进的教育思想,不断更新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要善于设计充分体现幼儿主体性的、可操作的、能激发创造意识、培养创新能力的有趣活动,以支持者和引导者的身份,积极观察、引导、启发;注重个体差异,允许个性发展,激励幼儿自主探索和发现,活动后及时反思,总结经验,为以后更好地开展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创设开放环境
环境是幼儿园开展创新教育的展版,也是影响幼儿创新意识以及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一)开放的心理环境
首先,我们要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精神环境。精神环境主要是指环境中的人际关系,主要包括幼儿与教师,教师之间,幼儿之间的关系乃至幼儿园的园风、班风。幼儿园的精神环境虽是一种无形的环境,但却对幼儿的发展,特别是幼儿情绪、社会性、个性品质的形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为幼儿提供一个能使他们感到安全、温暖、平等、自由、能鼓励他们探索与创造的精神环境,幼儿才能活泼愉快、积极主动、充满自信的生活和学习,获得最佳的发展。
(二)开放的物质环境
在课程、资源、游戏之间架设桥梁,构建了“自然·社区”课程,涵盖“社区运动课程”、“社区情感课程”、“社区体验课程”等方面,努力实现“培育健康儿童、塑造爱心教师、建设幸福园所”的美好愿景。
首先,园内的玩具和材料是游戏的物质支柱,是幼儿游戏的工具。在课程游戏化理念引领下,我们因地制宜,反复调整园所有限空间,寻找最方便幼儿游戏的区域设置方案,满足幼儿游戏需要。
其次,提供的游戏材料要不断变化,以便构建的游戏环境具有可变性、新颖性,不断引起幼儿游戏的兴趣。
另外,利用大自然大社会这一与我们教育不可分割的环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所处的小区环境优美,周围配套设施齐全,可利用的社区资源比较丰富。在教育家陈鹤琴“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指导下,我们顺应儿童的生活和世界,充分挖掘社区活教材,选用具有探索和创新意义的、与幼儿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又容易激发他们各种感官兴趣的内容,重构阅读长廊、丰富沙水池、交通站等游戏区,还拓展了孩子们流连忘返的社区“小树林”“大广场”和“野战区”;草地上,我们设置了融攀爬、滑索一体的组合玩具;万能工匠等利于幼儿拼装组合的建构运动器材;老师们用捡来的石块、砖瓦、水管、木桩,铺设小路,用废旧鞋架改造种植园地;一个个开放、多元的游戏环境,激发了幼儿探索的欲望,享受着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游戏体验。
三、创生丰富游戏
张謇先生提出“良知之学,重在知行并进”。他要求理论联系实际,注重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要不断学习、实践和创新。
(一)放手游戏,及时鼓励,营造创新氛围
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老师们尽可能提供各种机会,把孩子从被动学习中解放出来,启发幼儿积极思维,大胆想象。“让我们试一试”“当然可以”“自己做做看”是老师们的常用话语,多鼓励、多表扬、多支持、多肯定、多承认、多接纳、多欣赏、放手游戏,让幼儿感受自主、自由的游戏体验。
(二)细心观察,悉心启发,培养创新能力
 教师既是游戏的组织者、指导者,又是幼儿游戏的参与者、合作者。我们以浓厚的兴趣参与幼儿的游戏,细心观察,悉心引导,及时发现幼儿创新意识的萌发,并给予正确的启发和引导,使教育活动真正建立在幼儿自主活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这样幼儿心理无负担,才会全身心投入到活动当中去,得以萌发幼儿的创新意识,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
(三)平等沟通,科学评价,肯定创新意识
评价是教育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教育的每一个环节,是促进孩子发展的有效手段。老师们尊重孩子发展的个体差异性,既关注幼儿掌握知识、技能,又关注幼儿的学习态度、创新精神,在学习、生活中细心观察,不断地找到每个幼儿的闪光点,哪怕是极微小的,也要及时的给予正面引导,积极鼓励,巧妙运用正面鼓励、多元肯定的评价,不断萌发幼儿新的兴趣,发挥幼儿的创新意识。
创新教育是一个长期的教育过程,教师要在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创新中,从小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树立并扶持幼儿的创新思想和方法,要注意从身边的点滴做起,做到循序渐进,最终达到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目的。
“教育者,万事之母”、“教育是诱导人的利器”,张謇先生的话不时在远处响起,声音由远而近……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南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