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关于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几点思考

关于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几点思考

作 者:骆冬青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安徽 合肥 231603)


摘   要:辅导员要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在高校教育中给予学生正确的教育和管理引导,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从而在实践探索中总结工作经验,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高效教育管理水平的提升打好基础。
关键词:信心;角色定位

高校辅导员工作可谓千头万绪,工作内容相似,工作对象不断变化。我从事此项工作近五年的时间,对这一工作有一些切身体会,现总结一下这几年的工作心得。
一、 辅导员应坚定对学生的信心,并努力培养学生的信心。
有人讲大学是培养人才、国家栋梁、科学家等等的地方。然而我校在这个方面还是远远不足,主要表现在生源和学校风气等方面,因此很多人会产生疑虑,质疑我校培养人才的动机和方法。但是确实一些单位的领导、技术骨干、甚至企业的老板出自我们学校,这从我们的校庆录上就可以看到。更重要的是,我校毕业生从进入学校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被认定为安徽水电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这在其日后的发展当中都是不能被改变的事实。不同专业的学生会去往不同行业的岗位,辅导员在教学中就需要对学生的学习和就业树立一定的自信心,更要为我校人才的培养贡献力量,以此助力学生的未来发展。对于学生的个人发展来说,信心的培养尤为重要,当其具备一定的自信心之后就能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在日后的就业发展中也能够以自信心作为基础,体现自身的优势,否则会给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此,辅导员要重视学生的信心培养,以此作为教育基础,让学生融入到学习过程和环境中,比如:我所带的班级机电0826班就有一位同学,在大一的时候,感觉学校和自己想象的差别很大,觉得专科学校里学不到东西,就产生了退学的想法。我知道情况后,和学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帮他分析了自己的状况,和学校的情况,告诉他专科和本科培养方法和培养学生方向的不同。打消了学生退学的念头,并且该名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班级的班干和系里篮球队的主力队员。
二、辅导员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角色定位。
在传统的高校教育中,很多辅导员都会将自己作为教育主体,尤其是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会在无意之间导致学生失去主体意识。在新时期的高校教育中,辅导员就需要注意自身的角色定位,首先需要以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核心,将学生的专业理论学习与思想政治学习相互融合,让学生可以掌握正确的思想政治理念。部分辅导员在日常教育管理中会将自身的思想强加于学生,特别是在行政事务繁忙的时期,存在以行政工作取代政治思想工作的现象。虽然辅导员组织学生开展了相关活动,但是活动流于形式,没有体现出高深的活动品味和层次,导致政治教育功能无法得到体现。基于此,辅导员需要时刻注意自身的角色定位,其不仅需要做好辅导员这个岗位的工作,还需要给予学生一定的人文关怀。在工作实践当中,辅导员要从自身的岗位职责出发,以弹性学制恶化后勤社会化改革等作为基础,深化辅导员工作职能,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循序渐进成为学习的主人,带领学生面对和解决更多严峻的挑战及问题。
三、我在工作中要求自己能够把握住以下几个原则和关系。 
第一,辅导员为人师表需要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发展作出表率,体现一定的模范作用。作为辅导员,需要明确为学生做好榜样的重要作用,在学生犯错时需要在第一时间指出并且引导学生自己承认和改正错误,重视学生坦诚心理的体现。很多学生在犯错时会觉得丢失脸面,辅导员在教育管理中就需要让学生学会尊重,让其可以接受自己的错误,并且勇于改正。在与学生谈话时,我会认真的聆听并且给予学生相应的反馈,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同时尊重自己。
第二,辅导员要坚持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管理原则,在开展相关工作的过程中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以专业教育和道德教育作为核心,辅助科学的管理形式。在好学生与差学生之间以学生的综合素质来衡量。不轻易给某位同学扣上差同学的帽子,发掘学生的优点和长处。让学生更加清楚全面的认识自己。
第三,人格魅力的体现对于辅导员工作的开展来说可以体现正面积极的作用。如果辅导员在工作中没有受到学生的尊重甚至学生看不起你,就会直接体现辅导员角色的失败。在日常教学当中,就需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以人格魅力的体现作为基础,基于学生相应的引导,促使学生在学习和接受管理的过程中可以更好地听从安排。人格魅力的体现还要求辅导员提高综合素养,起到模范作用,在教学管理当中以正面的言行举止给予学生相应的影响,从而不断提高教学工作水平。
第四,辅导员需要以身作则,在岗位上完成相应的任务,体现相应的职能。辅导员需要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表现为主,在日常工作中明确学生的需求,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让学生体会到真正的关心。
四、做辅导员工作不应回避问题。
 很多辅导员都认为学生的恋爱问题不能够放在明面上来说,因此存在回避问题的现象,实际上,恋爱问题作为影响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问题还是需要辅导员以科学的方式进行正向引导,避免学生产生心理健康问题。辅导员需要让学生知道每个人都有爱和被爱的权利和能力,他们在这个年龄产生情感再正常不过,要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对待感情,我们辅导员要做的是疏导它,而不是铲除堵死它,另外,做辅导员的目标应该是“消灭辅导员”。当学生已经可以自主成长和发展时,就说明辅导员的辅导工作已见成效。基于此,当学生在学习和生活当中产生情感方面的问题,辅导员不应该不问清事实缘由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予以否定,而是需要结合学生的问题所在提出可行性建议。不同的学生在学习和生活当中会呈现出差异性生理和心理特点,当学生产生问题时,辅导员就需要帮助学生了解问题的本质,尤其是在解决感情问题时,要以自身的主体情感表现为主,让学生保持豁达的心态,积极的情绪,使其可以正面看待问题。几点心得和大家共勉。

参考文献
[1]刘爱玲.新时代背景下对高校辅导员工作方式的几点思考[J].就业与保障,2020(24):16-17.
[2]汪婷.高校辅导员新生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J].山西青年,2020(13):235.
[3]许名文,曾华.关于校园心理情景剧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作用的几点思考[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9(03):279-281.
[4]王翠丽,高奇峰.关于高校辅导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J].今日财富(中国知识产权),2019(09):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