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管理科学>>立德树人理念下开展武术和醒狮文化传承的思与行

立德树人理念下开展武术和醒狮文化传承的思与行

作 者: 罗健泳 (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汝湖镇中心小学,广东 惠州516000)

摘   要: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视,各地各校纷纷掀起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活动,而武术和醒狮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承担着体育、德育和智育的重要作用。怎样在立德树人理念下开展武术和醒狮文化的传承在当前小学教育中很值得思索。目前已经有一些学校将传统武术和醒狮引入校园,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特色教学项目。对很多学校来说,在立德树人这一块的教育已经有具备一定的规模,但就德育价值的开发与融入来看,小学教育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基于此,本文将探讨在当前立德树人的教育背景下,怎样将传统的武术和醒狮文化融入小学校园,与小学德育建设工作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打造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
关键词:传统武术;醒狮;传统文化;德育价值

前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毫无疑问,立德树人将是当下教育行业长期坚持的工作重心,我们有义务响应习总书记的号召,抓好立德树人工作,全力推动校园德育氛围的形成。深入挖掘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德育价值,并将其合理融入小学教学内容中,将对小学生的基本素养培育、意志品质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起到积极正向的推动作用。但是,武术和醒狮作为我国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全球化趋势和现代化进程之下,却慢慢地在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横戈百兽,推狮为首”,有狮心的人必狮行天下,武术和舞狮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运动项目。武术和醒狮这类文化具有独特的价值,对于防身健体、陶冶性情、激发民族精神等方面具有无可代替的作用。如何在小学德育工作中,利用它们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热爱祖国、团结合作等优秀品质,向青少年宣传传统文化,提高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是我们的迫切需求。将武术、醒狮和小学的教育进一步结合,势必能对文化事业、教育事业双方都起到积极作用。所以,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义务将二者结合起来,弘扬传统,竭力创新,为祖国培育优秀人才。文章对武术、醒狮的德育价值挖掘以及如何将这些德育元素融入教学进行了探索和总结。
一、推进德育与传统武术、醒狮有机融合的价值
传统文化与德育绝不只是简单的二者并列结合,更应该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方式的相互融合。小学是培养学生良好品格习惯的关键阶段,小学武术教育通过开发武术和醒狮两者中蕴含的道德理念,并将之融入武术教学中,能够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道德素质的提高发挥积极作用。推动德育与醒狮互相融合更有利于推动校园文化的建设,提升全体学生的身体素养和道德水平。
 (一)有利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打造独特校园文化
优秀的校园文化是校园体系建设的必备要素,良好的校园文化不仅影响着学校自身形象,也深刻影响着每位学生对待生活和学习的态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醒狮更是广东地区极具特色的传统文化。武术中蕴含着大量的文化精神和理念,充分理解武术蕴含的道德观念有利于价值观的塑造。如何保护这些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作用,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学校,我们有义务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社会中得到确认、传承和发扬光大。同时,醒狮文化在历史长河中不断演变,极具本土特色,我们可通过“传承武术醒狮文化、弘扬中华强者精神”的思路,使广大少年儿童从小耳濡目染,学习和传承中华武术和醒狮,对学生开展励志教育,培养德艺双馨、文武双全和有文化自信的惠城气质学生,打造独特的校园文化。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基本素养
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中道德品质教育作为教育环节中最重要的部分,更是对学生成人和成才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在小学校园在开展武术和醒狮活动,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要求开展武术和醒狮历史的起源、发展和壮大等实地调查,有利于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爱国、爱家和爱中华文化的高尚情操,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修养。
武术、醒狮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有着深厚的联系,已经成为世界公认的中国元素。武术道德体系正是在儒家文化的熏陶下发展起来的,儒家的"仁、义、礼"在武术中都有充分的体现。学生在学习武术时,"仁、义、礼"的思想会贯穿全程,像开始之前的行礼、结束的谢场,这些都有礼仪在其中。醒狮文化也是一样,学生学习传统武术、醒狮,不仅学到了"术",而且能养成谦让、知礼、宽以待人的良好素养。传统武术早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载体。因此,有效发挥武术和醒狮的文化底蕴,可以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三)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意志品质
学生的意志品种主要包含吃苦耐劳、拼搏进取、抗挫折能力、诚信品质及仁爱精神等方面。武术的精熟源于刻苦练习。传统教育中的冬练三九夏练三伏、闻鸡起舞等,表达的就是习练武术过程中的恒心、毅力、吃苦耐劳、发愤图强的精神。武术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中尤为重要的一类,是一种刚健有为、勇武顽强、坚韧不拔的精神,这些对学生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健全人格和良好道德品质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武术醒狮文化在进入校园的过程中,需要各级教师不断努力,共同营造良好的校园习武氛围。作为活动主导者以及推进者的教师团体在一定程度上也会被该文化影响,同样能够产生积极作用。
(四)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怀
武术有着悠久的历史。纵观中华历史,每一次战争中,武术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武术学习者持有"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思想,希望用所学武术保一方安稳。保家卫国、除暴安良、扶弱济贫一直都是习武之人的行为准则。从明朝少林寺抗倭,到清末少林寺"恢复中国为志",无一不体现着武术人的家国情怀。可以说,在爱国教育上,武术为德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二、当前推进德育与武术、醒狮文化有机融合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以传统文化和德育教育相结合的德育方式成为德育教育研究的主要趋势之一。但在教学实践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无法落实到位,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德育教育工作也难以得到进一步开展。
首先,就武术和醒狮文化而言,其作为地区甚至省市极具特色的文化之一,但在众多荣誉的背后亦逐步显现出创新不足、人员短缺等危机。于国外而言,目前只有部分华人地区和私有团体对武术和醒狮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于国内而言,武术、舞狮等传统文化在以“武术学校”为特色的私立学校在传承和发展较多,但在公办学校中传承和发展得较少,在小学校园内同时传承和发展"醒狮、麒麟舞"更是凤毛麟角。
 其次,德育内容缺乏创新,课题及书本内容有一定的滞后性,书本知识难以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这就导致了学生无法跳脱出书本,难以在实际生活中体会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德育的意义。
最后,传统文化与德育结合当中缺乏趣味性也一直是困扰众多教育工作者的难题,难于吸引学生长期坚持练习,这就对学校以及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小学课堂教学中融入传统武术和醒狮德育价值的实践探索
(一)提高对小学生德育的重视程度,重"术"更重"德"树人先立德。
小学生思维单纯、思想多变,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思维与行动易受他人的影响与暗示,进而产生不自觉的模仿行为。如果在此阶段给予他们良好的教育,将对其一生的品质和性格的形成有积极的作用。因此,每位小学教师无论从事哪门学科的教学工作,都要高度重视德育在学科教学中的融入。如果说孩子是一棵树苗,那么道德品质就是树干,学科知识就是枝叶,只有主干茁壮,枝叶才会更茂盛。对武术课堂教学而言,习武可以让学生拥有健康的体魄,而武术文化内蕴和思想可以滋养他们的心灵,有助于其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个人素养。
(二)通过教师素质提高促进德育价值开发与融入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对德育价值的开发与融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教师素质提高包含多方面内容。首先武术教师应该具备专业的武术知识和武术能力。武术能力包括武术的基本动作、武术的理念、武术的策略战略、武术的历史文化等等。其中基本动作是武术教学过程中最直接最具体的体现,所以教师必须做到动作标准、规范。教师必须不断进行学习和提升。再者,武术、醒狮的教学不仅需要专业的武术知识和能力,还需要充分掌握教学方法。对此,学校或相关教育部门应丰富交流培训,定期对教师团队进行监督检查,同时不断输入新鲜血液,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教师自身也应该深刻认识到不断学习提升的重要性,积极从各方面吸收知识和技能,为更好开展武术和醒狮特长教学付出努力。
(三)通过历史文化讲解,深化学生的爱国情感
武术具有厚重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其缘起和进步都与国家发展密切相关。教师应该进一步发掘这部分内容,将其与小学生武术学习特点结合。传统的武术课堂多是教师讲解武术要领和示范,相对而言较为枯燥,武术的文化韵味较为淡薄。小学武术教育应该更加重视历史文化。教师可以通过讲述习武者的英雄事迹、历史事件分享、武林文化等形式来引导学生重视武术文化,还可以通过视频播放等形式传播文化,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带领学生实地考察和参观武术博物馆等等。比如说在讲解武术的礼仪、习武目的、习武规则等内容时,可将这些内容的历史渊源进行讲解,从而融入传统文化内容。比如武德与儒家“仁”的思想关系,抱拳礼的含义与儒家“礼”文化的关系,以及“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八打八不打”、“不仁者不与传”等习武道德伦理规范的内涵。
再如,在学生意志品质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融入上,可将“闻鸡起舞”、“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等历史掌故,以及戚继光、郑成功、霍元甲、李小龙等历代爱国英雄人物抗击外敌、保家卫国的故事融入教学内容中,用生动的英雄事例来感染学生,使学生既了解了历史,在传承武术和醒狮文化的同时,弘扬中华强者精神,培育他们的爱国情怀。
(四)开展多元化趣味教学活动,提升德育的效果
挖掘、提炼出传统武术和醒狮文化的德育价值后,教师需要把这些德育元素合理、巧妙地融入教学中。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上下功夫、多思考,将德育元素与教学内容有机、自然地结合起来,如此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落实了德育目标。
 比如说学校可以开展趣味的教学活动“校园比武大会”,定期进行举办,让学生之间互相切磋,可以是本班的,也可以是年级之间的同学进行比试。设计这样的活动一来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比如动作标准与否,礼仪是否规范等;二来可以让学生锻炼勇于拼搏并能坦然面对失败的精神,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当然教学的方式多种多样,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讲解和演示,使教学内容更直观生动易于接受,让学生更感兴趣,从而提高德育的效果。在小学武术和醒狮教学中,只要用心挖掘,就能从传统武术文化里找到丰富的德育素材;只要用心设计,就能把这些德育的“珍珠”融合、贯穿到教学的全过程中,从而形成体系,串成“一条线”。如此寓教于“武”,必定对孩子们优良品质的培养及正确“三观”的形成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此外,还可以将武术和醒狮文化和多学科进行融合。比如在语文课堂上学习武德三字经、武术名人故事、武术文化知识、家乡武术介绍等,以拓展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不定期举办了解武术和醒狮内涵的写作比赛,提高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在音乐课上教跳舞时融入武术元素,丰富舞蹈内容,练就学生好的形体,为传承武术和醒狮非物质文化遗产打下基础;在体育课上学习武术校本课程、评选武术状元,将以武术、醒狮为核心的非物质文化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去,提高学生习武强身健体意识,发展学生的特长,培养民族自豪感;丰富学生的眼界,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


(五)组织学生社团培训,提升学生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
武术和醒狮文化在中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之一。我校以社团为载体,大力促进武术和醒狮文化进校园,为了扩大学校醒狮和武术的队伍建设,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考相关的校园建设规划的培训,比如说可以和当地的醒狮协会合作建立学校龙狮训练基地。之后教师在课堂上将醒狮文化与美育课堂结合,引导学生通过3D制作、剪纸、绘画狮子头、画面谱等,将传统文化植根于学生的心底,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还可以开展校园狮王争霸大赛,在教师的带领下,展开醒狮培训,培训内容可以是醒狮运动的基础知识、练习方法、醒狮鼓乐、基本技术与套路技术等知识,并安排老师现场传授狮舞技艺。学生需要认真仔细的了醒狮比赛中的基本动作,如握狮头和狮尾的配合、动作步法、翻滚技巧、拜师舔毛等。对鼓、锣和嚓的敲打方法也做了详细的讲解和练习。在理论培训之后就进行实操培训,学生们根据老师示范舞狮的基本动作、步伐和套路进行操练。相信经过长期的培训之后,学生必然会对醒狮有了更深入地了解,也初步掌握了醒狮的基本动作要领,同时也能提升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
结语
综上所述,武术、醒狮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道德价值,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财产。武术、醒狮对于小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养和道德品质的提高发挥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地区和学校开始重视武术和醒狮文化的传承发展,以创建“三全育人”示范校为契机,把传统武术进校园活动作为弘扬传统文化、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有效载体,通过倡导“传承武术醒狮文化,弘扬中华强者精神”,对学生开展励志教育,培养德艺双馨、文武双全和有文化自信的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打造出学校的办学特色。

参考文献
[1]薛欣, 高永强. 新时代\"课程思政\"理念下学校武术教育的回归与定位[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002(005):74-80.
[2]薛欣[1], 高永强[2]. 新时代"课程思政"理念下学校武术教育的回归与定位[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19, 002(005):74-80.
[3]汪跃金. 新时代教育思想对学校武术教育发展的启示[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0, 038(001):186-188.
[4]陈君慧. 浅谈白云区醒狮文化的传承发展[J]. 文化产业, 2020, 000(003):P.80-81.
[5]冯志坚. 传统醒狮文化在中学体育中的传承与发展[J]. 参花:上半月, 2019, 000(011):P.81-81.
[6]于贵身. 遂溪醒狮文化的时代内涵及其传承路径探骊[J]. 中华武术, 2020(3):117-120.
[7]韩琴. 小学学校德育工作管理的重点分析[J]. 教育研究, 2020, 3(6):146-147.
[8]徐小琳. 新时代小学德育工作的实践[J]. 学园, 20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