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

作 者:杨卫军 (贵州省赫章县铁匠乡中心小学 553204)

语文是我们的母语,学生虽然从牙牙学语就开始使用它,但是要想真正把语文学好,却并非易事。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总会感到一些困难,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必须潜心设计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达到预期目的。怎样去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在长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有意探讨:
一、引导学生学会质疑,激发学习兴趣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质疑的过程就是积极思维的过程,是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过程。爱因斯坦说过:“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多想、多问,让学生敢提问,破除学生怕提问、怕嘲笑的心理疑虑,让学生大胆地问,毫无顾忌地问,凡是提问,不管好与坏、对与错,均应给予肯定和称赞;要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和句,抓住关键处提问,不能“浅问辄至”,而应刨根问底,多角度地思考,多方位地发问;要在质疑上舍得花时间,决不能走过场,搞形式,而应实实在在地让学生学习提问,经历由不敢问到敢问,由不会问到会问的全过程。这样,可以改变学生学习中的被动局面,使他们变得积极主动,从而激发他们探求新知的欲望。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活跃了课堂气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采取形式多样的新课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新颖有趣的导语,可以使学生受到启迪和感染,成功的导入更能先声夺人,引人入胜,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始,应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心理及年龄特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创设学生乐于参与的教学情景。如:1.情境导入,教师在讲课前,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创设一种美好的情境,使学生带着一种强烈的好奇心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去。如讲《看月食》一课,上课之前,可先播放音乐《月亮船》,配乐朗诵儿歌,让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晴朗的夜空,有个弯弯的月亮,多像一只小船,在夜空中飘荡。我想生出翅膀,飞到你的身旁,坐上月亮船,飘到遥远的地方。”音乐结束后,教师问学生:“听完这首儿歌你想到了什么?”停了一会儿又说:“的确,明朗的月夜是美好的,诱人的,可你们知道吗?有时候洁白的月亮会变成一个黑影,这种奇妙的现象就是——月食。”通过这一番情境设计,同学们就能情绪饱满,好奇心十足,心情愉快地投入到学习课文之中。2.猜谜语导入,《曼谷的小象》是这样导入的:“鼻子像钩子,耳朵像扇子,大腿像柱子,身子像堵墙。”大家猜一猜是什么动物?对,是大象,大象是一种聪明的动物,在泰国首都曼谷,人们驯养的大象,能帮助人们做好多事情呢?我们快来读课文,看课文中是怎样说的。
三、借助朗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有声有色,采取多样化的朗读形式,就能使学生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解《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我根据课文内容,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加强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练习,用不同的语调去读,让学生边听边想,想像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的悲惨遭遇,然后再让几个朗读比较好的学生读。讲完后我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哪些地方的语调应低沉、缓慢、哪些地方应用平静的语气,哪些地方应用悲惨的语气,哪些地方节奏快一点儿。学生慢慢地注意了语调的抑仰顿挫,感情的起伏变化,自然而然的进入了课文中所描述的那种凄凉催人泪下的境界。这样就能很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得开心,教师教得顺心,课堂教学任务也能够圆满地完成。
四、加大班级语文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班级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文化。良好的班级文化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感、思维、行为、习惯以及气质的形成,对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的培养起着巨大的作用。
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我在班内开设了语文角和“才艺展示平台”。语文角主要有:古诗词积累,语文手抄报。
古诗词积累内容是唐宋诗词,每周一换,内容由学生自己定,并且每次负责更换的同学也不同。语文手抄报则是小组合作,每人负责一个版块,在每个版块写上自己的名字。这样便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才艺展示平台”记录的是学生在语文发面的特长,如果学生在某一发面突出,那么就将其突出点在“才艺展示平台”中记录下来。如写字好,朗读课文能力突出,记忆力好,表演能力出众等等,这些都可以记录在“才艺展示平台”。这样便充分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和亮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看到自己的亮点,同时也注意到别人的长处,同学之间相互积极学习别人的长处。在学习中形成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提高其学习语文的兴趣!例如我们班的某某某同学语文学习成绩较差,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不高,但是他读课文非常有感情,于是便在“才艺展示平台”中记录下他的这一闪光点,并号召全班同学向他学习。在此后的学习中某某某的语文学习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学习中,他不仅努力锻炼保持自己的朗读水平,同时还积极向其他同学学习其长处,使得自己语文综合素养有了很大的提高,学习成绩也有了较明显的进步。
班级语文文化的建设使得教室内到处都充满浓厚的语文气息,使语文不仅仅是存在于课本中,更是存在于教室内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同学身上。浓厚的氛围使得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其学习语文的兴趣也大大的提升!
总之,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习成绩的关键。在教学中,教师要采取多种多样、行之有效的形式,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实践意识和竞争意识,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真正把学生推到学习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以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语文素质得到全面有效的发展,才能使学生觉得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高兴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