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研究:本文系吉林外国语大学课题“法语专业学士学位论文质量提升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毕业论文(设计)是本科教学中重要的实践环节,论文选题则是提高实践质量的首要环节。本文以我校法语专业近四届毕业生论文选题为案例,从选题方向、研究内容和撰写形式进行归类分析,总结论文选题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
关键词:选题;法语;毕业论文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法语专业教学指南》中明确规定:毕业论文是高校人才培养中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论文质量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的办学水平、教师的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综合素质。法语系自2019年起在第7学期开设毕业论文写作指导课,使学生在开题报告、文献综述的规范性上都有提高,但由于大班授课等主客观因素,论文选题一直存在比较多的问题。笔者希望对论文选题的分析和改善意见,能为学生确定合适的论文选题提供帮助。
一、论文选题的归类
笔者整理并分析了近四年(2018-2021届)法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选题,对学生提交题目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梳理,指出其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本文共选取322份论文选题,按照选题方向、研究内容和撰写形式三方面进行了归类和对比分析,其研究方向和内容主要覆盖以下六个领域:翻译(48%)、文化(24%)、语言文学(10%)、外语学习(10%)、国别研究(6%)和调查报告(2%),以翻译和文化领域的选题居多。
翻译方向的研究内容绝大多数是翻译实践报告,包括对原文作者、写作背景的分析,翻译过程中应用的翻译理论、翻译技巧的阐述,少数是对翻译问题的研究,或多个译本的对比分析;文化方向主要是中法文化在各领域的对比分析和跨文化研究等;语言文学的研究包括对语言问题的分析,对文学作品中篇章或人物形象等展开分析;外语学习主要聚焦并分析学生在法语学习中某一方面的难点,并提出学习建议;国别研究主要是关于法语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研究;调查报告主要是学生专业实习经历或对市场进行的调查研究。
在322份论文选题中,选题形式仅有三种:一是学术论文,二是翻译实践报告,三是调查报告。选取学术论文写作形式和翻译实践报告的比例分别为56%和42%,选择基于自身实践完成调查报告的仅占2%,表明论文选题和撰写形式较为单一。
二、论文选题存在问题的分析
(一)选题范围过宽
由于法语专业学生均是零起点学习法语,本科毕业论文写作会受篇幅和学生研究水平的限制,选题应尽量从小处入手,选取专业领域中某一特定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如:“分析许渊冲译《毛泽东诗词》中‘天’的翻译方法”,避免选题过大而无法按期完成。但从近四年学生上报的论文选题来看,学生并未理解教师在论文写作指导课中提供的建议,仍未能把握好目标问题的大小程度,频频出现选题范围较大的题目。
此外,选题空泛也体现在题目概念模糊,如:“《悲惨世界》中正反派人物性格对时代问题的体现分析”,从论文题目中,无法明确学生的研究重点,这可能是由于学生语言表述不当,也可能是学生对选题没有进行充分的思考,匆忙中看了一点文献资料,头脑中仅有些模糊的意向,并未形成清晰的目标问题和论点。
(二)选题缺乏研究价值
在梳理、分析论文选题过程中,笔者发现,尽管学校规定三年内毕业论文选题不能重复,但学生的论文选题仍有较大的相似性。如:法国奢侈品、化妆品、咖啡和茶文化、建筑保护政策、教育现状等仍是许多学生研究的主要方向。这类选题的研究背景、研究方法大同小异,且已有不少前期研究成果,如果只是站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泛泛而谈,则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都不大。
(三)选题与专业方向脱节
除上述问题外,还有部分选题的研究内容与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培养方向不够契合,如:“结合时代背景分析《红与黑》中的爱情观”,“中法婚礼文化差异”等,这些选题与翻译、经贸方向的实践和就业的关联度不大。在近四年毕业论文选题中,虽然翻译实践及翻译问题的研究占比较多,但有关经贸方向的研究仅占9%,关于学生实习或对市场进行调研的论文更是寥寥几篇。
个别学生的论文选题则完全不具有研究价值,如:“中法酸奶生产及口味的对比研究”,“中国幻想类网络小说发展探究”等。这类选题均被驳回,重新思考、选定论文研究方向。
三、论文选题问题的改进建议
毕业论文是学生结束大学本科学业前上交的一份综合性答卷,这份答卷是反映学生综合素质和法语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因此,无论是学生还是指导教师都应予以高度重视。而论文选题是整个研究的起点。学生不能在上报选题的一、两周内仓促决定,而应在日常的学习中有意识的寻找、积累素材,逐渐形成研究方向,经过与指导教师的多次探讨,最终确定论文题目。
为避免论文选题要过于宽泛,选题应遵循以小见大的原则,如:“法国网络语言研究”,“浅析法国经典动画电影”,都应在题目上缩小范围,以法国某一类人群的网络语言作为研究对象;或加副标题,选取极具代表性的作品展开论述。
以应用型法语人才培养为目标,毕业论文选题更多应涉及法语国家,尤其是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法语国家在经济文化层面展开的多方交流,要体现语言在服务地区经贸活动中的实际应用、及其发挥的重要作用。如:“浅析法国诺曼底在‘一带一路’中的重要性”,“中国企业在非洲营销策略及障碍”等。此外,翻译实践报告也应减少文学类文本的选取,而提高时事新闻、经贸活动、项目书、旅游手册等类型文本的比例。如:“《跨境电商》(节选)翻译实践报告——分析电子商务类文章的翻译技巧”。
综上所述,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应积极思考,提出“新”问题、挖掘“新”视角、探索“新”形式,与时俱进,在现有研究方向基础上选取不一样的角度,进行创新性研究。在毕业论文选题形式上有所突破,增加社会实践类、调研类选题的比例,使专业理论知识与自身实践相结合,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给予助力。
作者简介:
高尔朗(1980-),女,吉林外国语大学法语教师,讲师,研究方向:外语教学法,影视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