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项目:2021年度吉林大学“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研究课题(“十四五”时期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在机理及融合性发展路径探究,2021GH014);2020年度吉林大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研究课题(高校师德学风建设与党风廉政建设的融入性研究,2020LZXZZ004)
摘 要:科技创新是推动现代社会发展的第一要素。高校作为高层次高水平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高校师德学风建设是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营造风清气正良好生态的重要载体;“课程思政”建设是基于专业教育教学融入思政教育的新模式。基于“十四五”背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发展路径探究,探索创新创业教育与“课程思政”“师德师风”融合发展模式,实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
关键词:“十四五”时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师德师风
一、前 言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将“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作为“十四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任务。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明确表示,高校应做好人才培养工作,创新创业教育是重要改革之一。理论上大学生已经具备凭借专业所学,不断积累实践经验、社会资源从而为社会创造经济价值的能力。然而通过调研发现,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不足,个体能力不足以应对外部激烈的竞争,同时没有受到足够的创新创业教育培训[1]。因此,在“十四五”时期探究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在机理及融合性发展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现状分析
(一)“十四五”规划背景
我国要在科技创新赛道上迈出坚定步伐,奋起直追、弯道超车、迎头赶上,赢得主动、赢得未来。“十四五”期间国家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重点,制定科技强国行动纲要。面对我国“十四五”时期的发展需求,创新显得尤为重要。高校应审时度势,充分认识创新在引领高质量发展、激发科技生产力、提升国际竞争力三方面的重要意义。
(二)创新创业教育概述
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是当前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普遍趋势,也是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高等教育服务创新驱动发展与高等教育体系自身的高质量发展可以并行不悖,相得益彰。“十四五”时期,我国高等教育应该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融入时代发展之中,将服务创新驱动发展作为重要主题[2]。服务驱动创新发展,就是要充分发挥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综合交汇点的独特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绵绵不断的创新人才和科技成果。目前,我国依然面临着高层次人才稀缺、原始创新能力欠缺等一系列问题,面对多元化领域以及重点关键环节的改革创新任务依然艰巨,创新创业能力与当今社会发展需求仍然存在不适应性。然而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创新的竞争,因此必须使改革创新成为高质量发展最强大的引擎。
三、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性发展实施路径
(一)深入探索“课程思政”融合路径
高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对象是高校专任教师,提升广大高校专任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程度,从而进一步提高创新创业教育水平,最终实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全面提升[3]。因此,加强组织领导和支持保障。高校在推进“课程思政”要联动协同,注重校院两级落实,形成具有专业特色、全面育人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格局。重视“课程思政”这一新的教育模式,要充分挖掘其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老师的引领作用充分融入到学生日常的学习过程中,持续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发展。
(二)充分发挥师德师风辐射作用
创新创业教育只注重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注重师生品德修养的培育。以“教师+学生”为载体,全面推进师德师风建设,落实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重点任务,将师德师风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有利于助推学科发展。对高校党风廉政建设中涌现出的优秀典型进行及时的推送,把提升教师素养、培植优良学风贯彻在师生日常生活中,激发师生学生主动学习先进文化的热情,打造与师德师风建设相互促进的创新创业教育氛围。从而实现以师德师风带动教风、学风,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建设。教师可以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将该课程涉及到的创新创业无形中输送给学生,而这种隐性教育需要教师的师风师德进行引导,这种专业课程相结合的教育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吸收。
(三)推进创新创业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
着力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教育模式,有效满足社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专业课程教育深化改革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自主发展模式的基石。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知识体系使得学生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耳濡目染中提高了自身的创新能力和职业素养,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创新智慧,将职业素养转化为创新根本。坚持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知识构架和学科特征,强化交叉融合,从而提升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落实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目标。
四、结语
高校作为高层次高水平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在创新驱动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新时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十四五”发展时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发展路径探究,深入探索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在发展机理,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课程思政”、“师德师风”的融合发展模式,对实现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冠,孙文磊,赵冬梅,谭洁,彭炫,万立中.“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路径探究[J].中国市场,2021(29):58-59.
[2]陈霞玲.“十四五”时期高等教育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新要求、重点领域与推进举措[J].现代教育管理,2021(09):12-19.
[3]曾梦玲.高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现状与提升[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18(03):137-139.
作者简介:
马爽(1985-),女,汉族,辽宁盘锦人,吉林大学副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