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提出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劳动教育作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方面,与立德树人的思想内涵是一致的。为了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与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学校通过将劳动教育结合德育实现这一目标。劳动教育与德育的相互体现为德育拓展了途径,也给劳动教育赋予了更深层次的时代价值。基于立德树人的小学生劳动教育实践探索路径如下:将劳动教育与其他“四育”融合起来,开展劳动育德与育人活动,拓展劳动教育的主体与空间。
关键词:立德树人;劳动教育;全面发展
《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劳动教育是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活动。[1]学校生活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学校可以在布置劳动任务中锻炼学生的劳动能力,在循序渐进的劳动教育中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学校的劳动教育还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劳动教育强化于学校,指向劳动的认知习得,是学生作为学校成员明理做人的探究课堂。[2]
一、加强小学生劳动教育的时代背景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劳动的形式和内容发生了变化,小学生的劳动教育具有新的时代含义。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是我国多年以来的教育总目标。2018年,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3]明确将育人目标从“德、智、体、美”拓展为“德、智、体、美、劳”。2020年3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2020年7月9日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这些文件强化了劳动教育具有的重要意义,布局了劳动教育的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实施的完整教育体系。由此可见,劳动教育在“德、智、体、美、劳”全面教育中举足轻重,尤其突出了劳动教育的德育价值,这与国家提倡的立德树人教育目标是一致的。
目前,学校劳动教育存在“有劳动无教育”“有教育无劳动”的问题,即很多劳动教育的开展是无效的,多停留在形式上,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没有太多帮助。劳动教育本身蕴含着德育价值,上述问题提醒学校在实施劳动教育时注重劳动教育的教育价值,将劳动教育与德育有效地结合起来,在劳动教育中让学生受到德育熏陶,在教育中渗透劳动教育,让学生从德育活动中培养劳动意识。在新时代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指引下,为了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与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学校通过将劳动教育结合德育实现这一目标。劳动教育与德育的相互体现为德育拓展了途径,也给劳动教育赋予了更深层次的时代价值。
二、劳动教育在立德树人教育中的价值定位
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提出于2012年党的十八大。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其后,在一系列的政策文件中立德树人不断得到突出和强化,从各个层面提出了立德树人的落实方针与实现途径。冯建军教授认为,“立德与树人是一体的,立德树人是‘立育人之德’与‘树有德之人’的有机统一”,我们要思考“树什么样的人”和“立什么样的德”的问题。[4]从“树什么样的人”角度考虑,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说法不仅符合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说,而且具有时代意义,是对立德树人教育内涵的补充和完善,是对劳动育人的突出与强调。在劳动中育人,在劳动中育德,是劳动教育的内在要求,也是立德树人的内涵之一。因此,劳动教育是立德树人目标追求与实现的路径与支撑,在立德树人中“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地位举足轻重,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四者相辅相成、相互渗透,架起了立德树人的育人追求,也为立德树人的实现奠定了基底。
三、于立德树人中的劳动教育探索
(一)将劳动教育与其他“四育”融合起来
立德树人的综合教育目标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是相互衣着、相互促进的。因此劳动教育需要与其它“四育”融合起来,发挥各育的特色与公用的同时让各育形成合力,实现更大的教育功用。将劳动教育与其他“四育”融合起来意味着在劳动教育中渗透“四育”以及在“四育”中渗透劳动教育,可实施的途径有在各学科中强调劳动的意义以及在学生的实践活动中确定劳动的地位,实施全课程劳动育人。全课程劳动育人即学校所有课程都应结合自身课程实际,植入社会主义主体劳动价值元素,培养社会主义劳动者的应有价值和素质,实现劳动育人功能。[5]例如,在美术学科渗透劳动教育时可以让学生参与民间劳动,在劳动中制作工艺品,体现劳动带来的艺术美,彰显劳动本身的价值美,学生收获的不仅是艺术品,还是凝结在艺术品种的劳动价值。在学科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中渗透劳动教育及其他“四育”,需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实施无痕的教育结合。
(二)开展劳动育德与育人活动
在劳动中育人,在劳动中育德,也是立德树人的根本旨归,学校可以多开展有关活动,让学生在劳动锻炼中形成坚强的品格,在劳动中得到品质的升华。[6]对学生进行劳动观念、劳动态度和劳动习惯的教育是一种劳动教育也是一种德育,体现了劳动教育与德育的内涵一致性,而且彰显了在劳动中进行育德育人的可能性。例如,学校层面可以开展全校性的劳动宣传周活动,通过图文宣传、班级劳动手册、先进劳动小能手能形式展示劳动的美,让学生逐渐树立正确的劳动教育价值观。班级层面可以开展劳动体验及分享活动,如植树活动、校园清洁活动、给低年级学生讲课活动等,让学生充分体验劳动后与同学、老师、朋友、家人一起分享自己的劳动心得。教师也可以结合更多的劳动知识,尤其是一些典型的劳动模范的事迹,启发学生对劳动的正确态度,激发学生劳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拓展劳动教育的主体与空间
立德树人下的劳动教育不是单纯的学校教育,还应包括家庭方面的教育和社会方面的教育,因为劳动无处不在,家庭中和社会中的劳动可以为学生提供劳动的榜样和真实的劳动情境。因此,学校里的劳动教育要拓展到家庭和社会,实施全方位的、深入的劳动教育。例如,学校可以联合家长和社会机构开展农家劳动研学旅行,学校作为劳动教育的引导者,家长作为劳动教育的执行者,农人作为劳动教育的指导者,对学生在田间体验农活劳动提供全面的联络与保障。在研学旅行中,学生不仅可以体验到采茶、种菜、除草、收割、做饭、打扫等农活和家务活动,还可以在劳动中感受劳作的辛苦与价值,提升尊重劳动与愿意劳动的道德意识。这样的劳动是真实劳动,是通过身体的劳动而换来身心发展的活动,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EB/OL].(2020-07-09)[2020-08-20].http://www.haedu.gov.cn/2020/07/15/1594776476543.html.
[2]姜大源.刍议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时空构建[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0(6):43-50.
[3]教育部.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EB/OL].(2018-09-14)[2020-08-20].http://www.moe.gov.cn/jyb_xwfb/xw_zt/moe_357/jyzt_2018n/2018_zt18/zt1818_pl/mtpl/gmrb/201809/t20180914_348684.html.
[4]冯建军.立德树人的时代内涵与实施路径[J].人民教育(18):39-44.
[5]高勇,颜金,彤丽格.全课程劳动育人的科学内涵、价值意蕴与实现路向[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12):10-15.
[6]郑志阔黄新生.在小学开展劳动育人活动的途径[J].教育评论,1998(6):77-78.
作者简介
梁玉群,女,职务职称:小学数学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