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主要通过分析诗词教学栏目设计特色、古诗词主题的突出特点、入选大量新诗等内容,总结了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在古诗词选编及教学设计上的新变化与新特点。
关键词:小学语文;栏目设计;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儿童化形象化;古诗词教学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于2017年在全国投入使用,2019年秋季已经实现了全学段覆盖。根据及《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以及《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的相关要求,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大量增加了古诗词的编选,数量上达到112首之多,不仅远远超过原人教版,而且比课标要求的75首,还多出37首。除了数量上的增加,统编教材在古诗词选编及教学设计上也出现了一些新变化、新导向,这些变化主要是教学栏目设计的完善、诗词主题突出儿童化倾向,新诗编选等三个方面,体现出小学古诗词教学理念的更新和发展。
一、栏目设计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古诗词教学采取了分层次、分学段的编选原则,依据学段和教学栏目,设计古诗词教学。新版《语文课程标准》对于各学段的古诗词教学提出了具体要求,其中小学低年级,1-2学段“诵读儿歌、儿童诗、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小学高年级,3-6学段,则要求“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也规定了不同学段的传统文化教育目标,指出“小学低年级,以培育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切感为重点,开展启蒙教育,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小学高年级,以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受力为重点,开展认知教育,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由此可以看出,低年级古诗词教学侧重于诵读、积累,对于刚刚接触诗词的学生来说,可以通过诗歌形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和对传统文化的情感。高年级则要求学生初步掌握诗词大意和诗歌的思想感情,体会古诗词的意境与音韵之美,提升对诗词的感悟能力和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度,为初中段较为深入、系统的学习打下基础。据此,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112首古诗词分别编排在两个教学栏目中,一是作为课文出现,根据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设置简单的课后习题,帮助学生掌握诗词基本内容;二是在“语文园地”的“日积月累”中作为学习资料,意在使学生接触更多古诗词。小学阶段新增的古诗则均匀地分布于这两个教学栏目中。小学一二年级只编入一部分内容浅近、生动活泼的古诗,如《咏鹅》《画》《风》等,使低年级学生通过朗读和背诵近亲古诗,想象古诗中的画面,感受诗词之美。
二、诗词主题突出儿童化、形象化
除了分层分学段教学,统编教材古诗词选编充分考虑到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认知接受能力,突出诗歌题材的儿童化和形象性,贴近儿童心理和儿童生活。相较于原人教版教材,增加了儿童诗、谜语诗、咏物诗,更容易引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化的热情,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熟悉古诗,优化了古诗词的教学适应性。教材编选诗词的儿童化倾向体现在:一是以儿童形象、儿童活动为题材的古诗,如《池上》《小儿垂钓》《村居》《所见》《稚子弄冰》等,这些古诗刻画了儿童的心理、动作、情态,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儿童形象活泼可爱、灵动有趣,与日常生活紧密贴合。二是符合儿童思维和认知特点的形象性较强的古诗词的增选。咏物诗和写景诗的选编,突出了古诗词的形象化和画面感,这些古诗语言清新明快,状物细腻逼真,易于小学生诵读和接受,有助于发展学生形象化思维,丰富儿童的想象力。比如,《咏鹅》《画鸡》《蝉》《墨梅》《雪梅》《竹石》等。最后,低学段编入的谜语诗也增加了语文教材的趣味性,比如《画》《风》,这两首诗是咏物诗,也可以看作是谜语诗,诗中并未直接出现“画”或“风”字,而是巧妙地通过自然风物的描绘,启发学生思考,猜测谜底,使古诗词学习更有乐趣。
三、选入了大量新诗
与原人教版教材相比,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古诗词共112首,增幅达到50%左右。这些新增的诗词落实了《课标》与《纲要》对于传统文化教育的指导意见,也体现出小学古诗词教学的新趋向、新动态。新选的古诗词有些与传统文化常识、传统节日习俗、古代神话传说相关。在古诗词学习的同时,初步认知古代社会生活,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记忆。《纲要》中强调小学低年级要“知道中华民族重要传统节日,了解家乡的生活习俗,明白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员;初步了解传统礼仪,学会待人接物的基本礼节……”古典诗词教学是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古诗词的学习了解古代社会及相关文化风习、生活方式等,古诗词教学不仅是古典文化的审美教育,也是认识历史和社会的知识教育。统编教材的新增古诗,如《寒食》《十五夜望月》《迢迢牵牛星》《采莲曲》《浪淘沙(八月涛声吼地来)》等,都与一定的传统文化知识相联系,其中《寒食》一诗描绘了唐代寒食节这天都城中的繁盛景象,寒食节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传统节日;《十五夜望月》则描写了中秋赏月,思念亲人的情景;三年级上的《采莲曲》则与一年级上的《江南》一诗相对应,都涉及古代江南地区夏秋之交的采莲活动,《江南》描写了采莲时节热闹的劳动场面,《采莲曲》则写出了采莲女的秀美之态,意境悠远;而刘禹锡的《浪淘沙》则描摹了著名的钱塘江大潮,写出了潮水壮阔汹涌的气势。
总之,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古诗词教学设计的特点在于:诗歌编选层次性清晰,诗歌主题突出儿童化和形象化,新增古诗使语文教材的古诗词教学更具体系性,同时古诗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知识教育,使传统文化教育的形式更为灵活。学生学习以诵读、积累为主,领会古诗词意蕴之美,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审美感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