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教学工作也发生着不断的变化,过去的灌输式教学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的社会形势,当前的教学目标不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去解答习题,更重要的是为了锻炼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可以运用所学知识去探索世界、解决问题,。因此,在高中地理的教学中,教师也需要积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将综合实践活动课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为学生创造更多探索实践的机会,从而促进学生的综合性发展。
关键词:高中地理;综合实践;教学;对策
前言
地理是学生在高中学习阶段中的重要学科,由于它属于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交叉的学科,学习地理既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引导学生从科学和理性的角度去看待世间万物,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使学生能够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实际情况去探索问题。由此可见,地理这门学科一方面对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也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了一定的难度,它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同时许多知识点之间的逻辑性很强,很多概念和过程又过于抽象,结合现在学生的普遍学情,单纯依靠对文字的解读很难让学生真正的掌握这些知识,更不用谈知识的迁移和运用了。幸运的是,地理学科同时是一门与我们生活和周边世界密切相关的一门学科,因此我们可以以此为契机,开展各种实践活动来提高教学效果。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现有的水平和周边的各种资源条件,引导学生近距离观察并思考周边的自然环境和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有趣现象,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进行对比和研究,这样就能够更加准确地理解所学知识,也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在核心素养理念的背景下,高中地理的教学要更加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组织学生走进生活和实践,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不断探索地理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关联,抓住学科特色,培养学生浓厚持久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让学生在学习中切实提升自己的核心素养能力,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乃至为他们未来的进一步成长奠定基石。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促使学生主动投入学习活动的重要驱动力,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潜力,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更多收获,这样就能够形成良性循环。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大多以知识的灌输为主,学生的任务就是在课堂上被动地接受知识,然后在课下记忆、背诵,再完成教师布置的练习题,一切为了高考服务,很容易打消学生的积极性,也会提升学习的难度,学生的学习过程会变得更加复杂和艰难,这些情况都不利于学生学习效果的增强,也很难促进学生素养的提升。在素质教育理念逐渐得到落实的背景下,高中地理的教学也需要积极改变过去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实践探究的机会。综合实践活动课就是一种能够让学生探究知识、运用知识的教学手段,在各种各样的学习活动中,学生面对的是丰富多彩的学习任务,有的需要动手,有的需要与同学合作,还有的需要走进大自然中去亲自观察,这些活动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有着极大的帮助。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学习,学生有更多时间去亲自体验和感受地理知识,从而对地理有着更新的认知。
(二)有利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在新一轮的教育改革探索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关键品格能力是教师教学重中之重的教学目标。核心素养不仅关系着学生在校园学习中的成长,更关系着他们未来的长远发展,良好的核心素养对于学生个人的整体发展有着很重要的促进作用。核心素养的培养不在一朝一夕,也不是单纯地学习知识、背诵教材就能具备的,需要学生从理论知识到动手实践都具备充分的能力。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美国教育家杜威的观点是: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接受全面的教育,不仅需要理论知识的积累和储备,更需要深入到实际生活中,与身边的事物充分地接触,从中受到启发。在高中地理的教学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学生在学习了理论知识后,通过参与实践活动,能够不断拓展学习的边界,对知识的理解也不会只停留在表面,而是知道这些知识与我们生活的世界、我们身边的事物分别有什么关系,也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在探究中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用知识去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这样的方式会让学生得到全方位的锻炼,明白理论知识的来源是什么、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的实践中以及社会生产中发挥其价值、怎样才能做到更好地团队合作、如何提高学习效率等等,这样的活动形式可以充分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在实践中获得全面的成长。
(三)有利于提升地理教学整体质量
增强地理教学的整体效果也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重要目的,由于地理教材中的知识点理论性很强,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积极性也无法得到提升,因此,要想让地理的学习过程更加生动有趣,就需要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而综合实践活动课就成为了一种很好的选择。一方面,毛泽东指出,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能够正确的应用,而综合实践活动课恰好创造了这样的机会,另一方面,综合实践活动课可以为学生创造更多亲身参与的机会,学生能够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这个过程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思考,让学生通过感悟生活来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如此一来,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巩固,不需要通过死记硬背的方法来掌握知识,而是能够通透地认识其原理,这样既能够提高学习活动的效率,还可以带给学生新鲜感和成就感,从多个方面提升地理教学的质量。因此,高中地理教师需要不断丰富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容和途径,让理论知识不再单纯地、孤立地出现在学生眼前,而是可以深入到实际中,引领学生去探索和发掘,这样反而能够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也能够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让学生用科学的学习方式去提升自己,去改善高中地理的教学质量。
二、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教师的引导策略
(一)转变教学思想,加强自身专业素养,注重地理综合实践活动
在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各科教师要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无论是在教学思想上,还是教学方式上,都做出积极的转变,主动去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发展,才能真正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高中地理的教学中,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也会对学生的成长造成直接的影响,一个专业知识储备丰富、眼界开阔、素养较高的教师能够为学生构建愉快而融洽的课堂,也能够更加充分地洞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而采取科学的手段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虽然在教学当中都明确表达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但是学生的自主并不是完全脱离教师的,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作用是必不可少的,这也就是教师的“主体”作用。实践活动课的开展具有一定的难度,且意义深远,教师不能放任学生自主实践,一定要加以重视,起到引导作用,带领学生。因此,要想使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课发挥出最大的作用,让学生从中受益,教师自身需要重视这门课程的落实,让其优势全面体现出来。首先,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虽然教师都是地理专业出身,但是,世界快速发展变化,信息越来越丰富,只是也是在不断推陈出新,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在工作之余需要加强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探究,尤其是最新的学科发现,通过自主学习、参加培训、教研讨论等方式,来增强自身的专业素养,向学生传授更加严谨且专业的地理知识。其次,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身为一名人民教师,需要对教学以及学生负起责任,在教学中保持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做到严谨治学、专业教学。在实践活动开展之前,教师要提前给学生讲清楚,我们下节课需要做哪一方面的实践活动,需要学生们提前准备什么材料,或者预习哪些内容,在预习中找出有疑问的地方。在课程实施中,要带着疑问去探索,争取把疑问解决在课堂上,而不是留到课下。在课后,教师要根据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状态和情况进行评价,了解学生是否真正理解教学内容,对于依然有疑问的学生,要带领学生进行解决。这样才能让学生学会如何把握学习的节奏,增强学习的效果。最后,教师需要关注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落实情况,在思想认识上和实际行动中将这一课程摆在重要位置,积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生活现象,开展讨论、辩论、调研、模拟等活动
地理是一门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它体现在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既包括距离学生们比较近的日常生活,例如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环境与发展等等章节,同时也包括距离学生实际生活有一定距离的事物,例如地貌、植被与土壤等章节,但是无论是什么类型的知识,都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它与全人类的命运紧密相连,学习地理不仅可以让学生从科学、现实的角度去看待世间万物,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受到良好的启发,明白地理学科对于我们未来生活的重要意义,可以指导我们在实际生活中怎么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因此,在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中,教师需要重视生活化的教学,达到生活实际与地理学习充分融合的状态。通过简单的实践活动就能够参与到探究过程中去,对于学生实践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都能够形成启发和锻炼,让学生将地理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事物结合起来,有效促进地理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采用多媒体教学,丰富地理课堂教学模式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教学方式也获得许多发展,多媒体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对于教学效果的促进有着十分明显的作用。多媒体设备可以让知识以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图片、视频等动态的画面可以让学生更加准确地理解知识,达到学习效率的提升。因此,在高中地理的教学中,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的信息化素养,充分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让学生在生动的课堂中学习地理。例如,在教学“土壤”这一课的知识时,由于学生的生活中很难观察到不同类型土壤的形态,这时候便可以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为学生创建生动形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展示不同类型土壤的外形特征,让学生从颜色、质地、剖面构造等不同方面对土壤进行对比,不难发现,黑土、红壤、紫色土、黄土这几种类型的土壤颜色与它们的名称十分贴近,呈现不同的颜色状态。然后,再从质地方面进行比较,也可以发现沙土疏松、孔隙较多,壤土中所含的沙粒、粉粒、黏粒的比重适中,黏土的黏性较重。最后,观察土壤的剖面构造,会发现森林土壤的剖面和耕作土壤的剖面有着较大的区别,这也是为什么有的地方更适合种植植被,因而有着面积很大的森林,而有的地方适合种植农作物,农业产业非常发达的原因。当学生通过对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难以接触到的事物进行观察,可以构建更加坚实的地理知识基础,从土壤的角度去进一步学习地域之间的差异以及产生差异的原因,既能够提升地理学习的质量,也可以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的习惯。
(四)地理实践活动开展难度大,要充分利用周边环境开展
户外活动对于提升实践教学的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够真正让学生走进实际生活中,对真实的事物进行观察和分析,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发现无数个问题,再结合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这样的过程无论是对于学生实践探究能力的锻炼,还是合作互助能力的培养都具有积极意义。地理实践活动课在开展过程中,其难度较大,需要考虑的因素较多,如场地安全问题、课时紧张的情况等,教师要带领学生去户外开展实践活动,可以考虑利用周边的环境来进行,带领学生走向户外,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下鼓励他们勇敢地去探索和发现,从生活中获取更加丰富的学习经验。例如,在自然地理的相关教学中,我们要认识并了解地球的各个圈层,认识大气圈里的各种现象和规律,了解与我们人类息息相关的水循环,以及认识常见的岩石地貌、土壤和植被,这些离我们并不遥远,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校园周边的环境来进行学习,认识校园内常见的植物有哪些,本地属于什么气候,为什么种植这些植物等。在户外活动中,教师组织时要注意,在实践前的准备工作中,教师要将学生分组,每组安排好小组长,保证学生们有序活动,并注意保障安全,提前告诉学生们维护好环境,不能在户外乱扔垃圾、攀折树枝等。在活动中,要注意记录好植被的情况,发扬团结精神,做好分工,积极配合,听从指挥,积极思考,及时记录。学生在活动结束后,再将活动结果拿到课堂上与师生讨论,总结出周边植被的情况,并找出种植这些植被的理由,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长此以往,学生能够学会如何从生活中学习,对于他们综合素质的培养有着重要意义。
结语
高中地理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对于地理教学以及学生的发展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需要不断创新实践活动的方法,以此来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陈平红. 高中地理有机融合渗透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模式探讨[J]. 赤子,2019(33):12.
[2] 钱银彬. 高中地理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合研究[J]. 读与写,2019,16(7):210.
[3] 张爱霞. 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1(2):1131-1132.
[4] 饶熠.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J]. 读与写,2021,18(15):22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