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需要从文本细读中来形成和发展。为此,本文立足新课标要求,从文本细读中来理清文本的意蕴,建构科学的教学文本,增强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文本细读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阅读策略与实践
关注学生的发展,强调教师的成长,注重以学定教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理念的广泛共识。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考察和要求,需要具备初步的理解和鉴赏文学作品,从情操和情趣上获得一定的熏陶。为此,在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深入开展中,如何从文本细读中来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是本文探讨的关键。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从学生主体性教育相对落后的当前,重知能、轻抚着、重预设、轻实践的倾向仍然严峻,特别是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上,难以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促进学生行为、认知、情感的全面提升。
1.在阅读教学中过分依赖教参,缺乏学生感悟的动力
教学参考书是与教材配套的,对于促进教师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有效设计教学目标和强化练习具有重要指导价值。而当前阅读教学中,多数教师依靠教参来组织课堂教学,照本宣科而难以实现对文本知识的真实理解,往往断章取义,看似热闹的课堂教学却无法给学生带来真切的思想感悟。
2.过于深度解读,难以促进学生从阅读实践中获得提升
文本细读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多数老师将重心放在了自身对文本的理解与体验上,如从文学审美角度来阐述,从写作组材方面来介绍,从作者历史生活背景来探究,从文本深层意义来挖掘,深度解读原本是促进学生的理解,而过分深度解读往往引来教学实践的混乱,学生无法从多种多样的文本归纳中体验文本的意义,更难以从教师的深度解读中领会阅读的魅力。
3. 过分强调教法,忽视文本阅读的目标
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变革教学方式,促进学生有效认知。在阅读教学上,对于个性化阅读、对话教学方法的普遍采用,尽管从课堂氛围上得到了百花齐放的效果,而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来比,却忽视了阅读教学目标。齐读、赛读、伴读、轮读……多种方式的融入,书声郎朗的背后难以培养学会的阅读兴趣和理解力,只能让阅读教学流于形式。
4.盲目延展阅读内容,对课堂探究效果缺乏有效评价
科学、合理、有效的文本阅读是阅读教学的关键,而在当前不断延展的阅读教学中,学生不仅要从语文教材中来增加阅读量,还要从扩展阅读中增加阅读量,从而无形之中将阅读教学的重点放在了与学科教学目标无关的知识上,久而久之,学生阅读负担愈大,对阅读教学的认知和探究阅读的评价就越缺少针对性。
二、推动文本细读的有效策略和方法
1.尊重文本价值在文本细读中的重要性
文本阅读不仅强调文本本体的细读,更要从文本的价值上来辨析文本细读的意义。文学作品本身是由精妙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构成的,不同的文本语境,对于不同的读者其理解和意义也是不同的。因此,从文本的价值上来鼓励学生养成正确的细读习惯。比如在学习《迷人的露天床铺》时,“对于躺在露天的床铺上,你回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有的同学说听到簌簌的响声,可能是小兔在寻找回家的路,与文本意义相近,而有的同学却听到狼的嚎叫,仿佛要袭击迷路的羔羊,还有的同学听到了嗤嗤声,好像是蛇在吐着信子搜索着猎物。与后两组学生的回答,显然是与“迷人的”的露天环境不匹配的。文本细读关键是从课程语境中来体会作者的主张,而由文本细读生发出的不和谐的思想,对于课堂阅读教学来说是不利的,尽管个性体验也是文本阅读的教学目标之一,但与细读文本的课堂教学价值来讲,更应该从文本新意的重构上,来引导学生形成尊重文本内在价值的阅读姿态。
2. 强调整体阅读,从咀嚼中体验阅读乐趣
朱光潜先生提出了“慢慢走、欣赏啊!”的审美学要求,而用在文本细读上更具有普遍意义。文本细读本身就是在教师的引导性,从文本的反复咀嚼中来提升学生的阅读品质,并由此来实现对整个文本思路的把握和理解。为此,从文本写作角度来构建完整的文本信息系统,并从语言表达上、篇章结构上、情节脉络上、文本背景上等来全面把握文本之间的连接与照应,从而获得准确的文本语言的艺术情境和内在节奏。如在学习《将相和》时,对于文中提到的“渑池会”、“完璧归赵”、“负荆请罪”等故事的阅读,从中来引导学生认识蔺相如的机智与勇敢,同时也需要强调廉颇知错就改的勇气和大局意识。细读文本内容,如果单独撇开某个故事来论述,很容易对人物形象的整体认识上造成误区。
3. 深入浅出,依循教学规律来推进细读文本
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求,有感情地诵读是常见方式,也是带领学生从文本的理解中来培养阅读情感和体验的主要途径。因此,在开展文本细读教学中,教师不仅是教者,更是读者,并从阅读的深度和高度上来灵活构建阅读情境,从多种角度来激发学生的文本阅读体验,并能够立足于人文背景来科学、全面审视文本的意义,深入浅出的将文本读厚、读薄。做到深入浅出,需要从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强调“深”时,要从对字、词的理解和分析上,把握文本的思想与情感,并从学生实际出发来创新阅读方式,有效实现对文本深度的挖掘。在强调“浅”时,要从语言的简练和概况的通俗上,来引导学会的联想和想象,归纳和营造文本特定的艺术情境,以帮助学生梳理出文本的价值。
三、结语
探讨文本细读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促进作用,并从多元的阅读体验中来理解文本的价值内涵,同时兼顾字、词、句、篇章结构的特点,帮助学生从文本的咀嚼中获得深刻的文本细读体验,最终实现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有效对话的阅读平台的搭建,推动小学生阅读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缪剑妮.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文本细读方法的实践与研究[D]. 延边大学 2011
[2] 蒋惠敏.基于学习风格的小学语文阅读策略教学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