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高中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

高中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

作 者:马瑞红 (珠海市第二中学,广东 珠海 519000)


摘   要:思政课对于生活和社会的认识,在实际教育过程中需打破思维定势,有意识地拓宽自身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提升社会思维,拓展与完善心智模型思维。呈现了思政课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反思了教师思维成长教师思维的提升应成为教师培训提升工程的一部分。
关键词:思政引领;思政育人

一、坚持思政课程引领作用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思政教师政治素养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注和学习国家重大理论、重大战略、重要决策的最新表述,学会分析和研判国际国内形势的最新发展,多渠道、多途径努力提高政治教师的专业素质、业务能力和综合素养,力争具备“六个要”素质要求: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教师只有政治过硬,立场坚定,才能在教学中影响学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丰富活动内容,提升思政教师教学能力
 通过对话式学习、一例到底、职业选择两难、模拟法庭、社区治理等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沉浸式学习,彰显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真正做到了思政课不只在课堂上讲,更在社会大课堂上讲,思政课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有政治高度、学理深度、时政热度、历史厚度、文化气度、情感温度、思维梯度与活动效度。政治教师全程观摩,
(三)创新学习形式,落实思政教学核心内容
(1)讲好红色故事,坚定政治信仰。思政教师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提出的“六个统一”要求,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特点,讲好思政课理论。在教学素材的选用上,通过选取生动、深入、具体的音视频等资料,增强了可读性,体现了启发性,将知识融入其中,让学生在点滴中感悟伟大奋斗历程,坚定政治信仰。
(2)用好时政资源,坚定政治立场。思政课如果只学知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可能不会发挥的很好。比如高三的复习课,安排学生每天下午上课前,观看新闻15-20分钟左右, 8月复习《政治生活》,新闻内容主要观看《新闻联播》,9-10月复习《经济生活》,主要观看《经济信息联播》。对一些可以探讨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发言,充分将时政资源融入教学中,让学生能够在时代发展中坚定政治立场。
(3)打造思辨氛围,坚定政治方向。打造活动型学科课程,是新课标指导下思想政治学科的一大特色。活动的核心是突出思辨。真理越辩越明,只有充分讨论,明辨是非,才能更好的坚定政治立场,提升政治品格。在思政课的课堂学习环节中,邀请一些同学对相关问题进行评论说明,直面矛盾冲突,积极回应问题现象,追溯问题本质,正本清源,守正创新。正是在这种思辨的氛围中,学生才能对一些问题明确方向,才能够真正的做到实现培根铸魂,坚定政治方向。
二、践行课程思政育人理念
(一)认真研究学科教材,明确思政目标,精选思政内容
 在备课中充分了解班级的情况和学生的思想状态,依据内容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寻求恰当的教学方式,找到知知识与价值、智育与德育的最佳契合点,并遵循其在教材中所处的特定位置、层次和地位进行具体安排,随着教学进度因势而变,因材施教,营造最佳的教育氛围,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充分发挥学科的思政功能。
(二)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形成协同效应
着眼于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学校从“立德树人”的角度,以学生发展为核心,教师对国家课程校本化理解,引导学生掌握核心知识、培养核心素养;兼顾学生能力素质结构、课程领域与学科分布,教师进行多元化开发课程,构建以拓宽学生知识领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拓展课程;考虑学校传统与资源、课程实施与变革,让学生发展兴趣特长,彰显个性特色,开发特长课程。从而形成学校覆盖全面、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体系,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学校将学生社团活动纳入课程体系,校园节的举办,更是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使校本课程真正落地生根。如1月、2月的义工节、社区节,学校联合社区,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学生走进社区、了解社区、服务社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服务社会的意识,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3月文明节,弘扬雷锋精神,不忘初心使命,教育学生践行新思想、争当好青年,并以实际行动建功新时代、展现新风貌等。深度挖掘所有课程、所有活动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把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和思想政治工作规律紧密结合起来,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学校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和各环节,真正做到课程思政,活动思政。
(三)加强学生品德教育,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出版的系列校本课程:《以德育人,以文化人》一一用心做好新时代学校德育工作,对学生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以优良的学校文化滋养有高度责任感的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班会课》校本教材,以12节主题班会课为载体,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融于班级管理、班级建设中,使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中华传统思想文化》精选作品,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根植中华民族文化沃土
教师不仅传授知识与技能,还要通过自己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人品、人格去感染和感化学生。教师要坚守道德底线,坚定政治立场,以高尚的师德、优良的作风给学生作好榜样示范,在潜移默化的言传身教和人格示范中涵育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青年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思政课程、课程思政使命重大,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1]张小洪. 思政课巧用校园文化资源,落实“立德树人”德育目标的路径探析——以《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一课为例[J].高考,2021.
[2]朱志军. 德育提效需要转向德育叙事[J].生活教育,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