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来,山南市的骨干教师培养已经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如何进一步促进骨干教师持续发展,本文从外部客观因素和自身主观因素两个方面提出了对策,一是创设良好的外部教育环境,为骨干教师的持续发展提供平台。二是激发自身发展需求,挖掘骨干教师持续发展的内驱力。
关键词: 骨干教师;持续发展;对策
骨干教师作为推进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主力军,他们的持续发展,不仅关系着所在学校和山南教育的持续发展,更关系到西藏教育的持续发展。当前,山南市的骨干教师培养已经走上快车道,如何进一步促进骨干教师的持续发展,仍需从外部客观环境因素和自身主观因素两方面入手,充分发挥主客观因素的共同作用。
一、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为骨干教师的持续发展提供平台
山南市的骨干教师们都希望在平凡的教学岗位上干出一番事业,取得成就,但除了自身的努力之外,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因素,对骨干教师的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完善培养方案,为骨干教师的持续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培养方案是影响骨干教师持续发展的宏观外部因素,赋予了骨干教师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为其成长提供了方向上和精神上的支持,从制度上保证了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得以顺利展开。山南市教育局下发的《山南市中小学骨干教师评选工作的通知》中就明确规定了骨干教师的职责和义务管理与考核、待遇和奖惩等,为骨干教师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指引,但是还不够完善,对于脱离教学一线的骨干教师应该出台具体的培训方案及考核细则,使他们尽快融入到骨干教师持续发展的正轨上来。
(二)加大培训力度,优化培训内容,为骨干教师的持续发展提供专业支持
在知识更新周期不断加速的信息社会,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仅仅有一桶水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需要。教育培训不仅是普通教师提高从教综合素质的主渠道,更是骨干教师全面更新教育观念,增强理论素养,提高教学水平与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通过对骨干教师的教育培训这一外部推力,使骨干教师真正成为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专家型教育者,实现从专业发展的“高原期”到“成熟期”的转变,促进整个山南市骨干教师队伍的持续发展。
山南市对骨干教师的教育培训,可以将校本培训与当前西藏自治区教育厅主导的“国培”“区培”相结合,实现教育培训效果的最大化。在校本培训方面,各所中小学可以根据各自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需要,邀请专家指导,组织骨干教师以学校教学中的问题为导向,以反思为中介,把校本培训与教学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以解决教学活动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推动骨干教师的持续发展。在“国培”“区培”方面,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在选派学员时,应重点向骨干教师倾斜,根据不同骨干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差异、培训愿望及要求,选取适合西藏需要的培训内容,比如以教学教改理论为主题的理论式培训,不同层次学校之间的研究交流为主题的实践式培训等,以解决长期以来困惑教师的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促进骨干教师专业的持续自主发展。
(三) 加强组织领导,丰富科研形式,为骨干教师的持续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蕴藏着无数的教育科研契机,在教学中,要把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教学理念,把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动,将教学行为转化为教学智慧,每一个过程都充满了挑战,都需要教师去积极面对和思考,从而找到合适的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些过程的每一部分,其实质就是教育科研,是骨干教师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在具体操作中,应鼓励教育科研形式创新,加强对教育科研行为的统一组织和引导,实行单个教师的独立教研行为和跨学科、跨学校的集体教研行为相结合的方式。单个教师的独立教育科研行为主要表现为对自己平时教育实践和教育现象的反思,通过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并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如果条件成熟,应该将自己的科研成果撰写成论文供同行们借鉴及推广。跨学科、跨学校的集体教育科研行为主要表现为市教育局、各县教育局及各中小学的教研室组织的集体教研活动,在组织形式上,可以广泛征求教师们的意见,采取如主题教研活动、集体听课评课活动、优质课赛课活动等方式,通过不同学科、不同学校的骨干教师在一起交流讨论、思维碰撞,找到一条适合山南市教育发展和自己需求的教育教学新模式,从而促进骨干教师的持续发展。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持续发展氛围,为骨干教师的持续发展提供精神沃土
学校文化是学校在自己的办学过程中,逐步培育形成的、占据主导地位并为全校师生所认同的价值观,它关键在于内化人的情感和意志,对师生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柔性的“精神引领”。
学校文化作为学校价值观的核心,一般体现于学校师生员工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之中,对教师专业发展产生的影响无形却深远。因此,学校的领导层及骨干教师应该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起到主导作用,带领广大师生共同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学习型的、合作型的、民主和谐的校园文化,建立一种尊重知识、共同研讨、共享经验和共同发展的有效机制,让老师之间感受彼此的人格魅力和敬业执着,使骨干教师在教学研究上的引领作用得以充分体现。
二、激发自我发展需求,挖掘骨干教师持续发展的内驱力
骨干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否持续,关键在于教师对外在因素的策应力,即内驱力。教师除了繁重的教学任务,还要面对日常繁杂的教学管理,难免出现职业倦怠。激发自我发展需求,挖掘骨干教师持续发展的内驱力,是实现骨干教师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坚定民族教育信念
民族教育信念是教师在民族地区长期的教育实践中逐渐积累而形成的一种对民族教育的教育观念或信仰,是教师思想和行为的内心向导,坚定的民族教育信念是骨干教师专业持续发展的巨大内在动力。
骨干教师作为山南教育的引领者,只有坚定对民族教育的信念,时刻把学生的发展与未来装在心里,把家长殷切的期盼和社会责任感放在心头,才能把自己对藏民族地区教育的热爱转化到教育的行动当中去,才能把理想、情感、精力全部投到教育教学本职工作中去。坚定的信念,就像一只无形的巨手,时刻牵引着骨干教师的发展方向、速度、效果,使自己的行为成为自觉行动,努力学习,提高自己,不被被世俗观念左右,从而实现骨干教师的持续发展。
(二)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
教师职业的幸福感首先源自教师自己对教师职业的认同,如果你把教师这个职业当成你梦寐以求的职业,并能通过该职业实现自己的价值,你也就找到了幸福感。有了教师职业的幸福感,才能从内心深处把教育工作当作自己的一项事业,去努力发展自己的专业,追寻与学生相处中带来的不一样的快乐。
山南市已经进行了三批次的市级骨干教师评选,这无疑为提升山南市教师职业的幸福感、促进骨干教师的持续发展注入了一副强心剂,让教师们看到了自己对教育事业的坚守与付出得到了大家的肯定,也为其接下来的专业持续发展提供了情感支撑与内在动力,最终形成一种“越幸福越发展,越发展越幸福”的良性循环。
(三)培育健康和谐身心
教师健康和谐的身心是教育健康持续发展的前提,身体健康、心理健全的教师,是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下一代的根本保证。
对于骨干教师身心方面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予以引导。首先,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应该从“以人为本”出发,尽量创设宽松、愉快的工作环境,多用引导、鼓励手段,少用卡、压等行政手段,同时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室的作用,适时为老师们做心理疏导。其次,教师们也应该增强自身心理调节意识及健康意识,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注意劳逸结合,积极参与各部门组织的集体活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正确看待教育改革中的竞争与不公平现象,学会释放压力。
(四)树立终身学习观念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教师从事的既是一种传承性的事业,又是一种创新性的事业,时代在不断发展,知识在不断更新,骨干教师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领跑者,理应在专业成长方面成为其他教师学习的榜样,这就需要他们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以促进自身专业的持续发展。
全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进行,语文、历史、政治三科改革已经在西藏全面推进,传统的课堂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的需要,教师必须以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骨干教师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才会自觉的去领会新课程理念、拓展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努力学习现代教育手段与方法,这种自觉的学习是持久的,是一种发自内心的需要,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是骨干教师持续发展并迈向更高层次的重要内在驱动力。
参考文献
[1]张德,吴剑平.校园文化与人才培养[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2]赵昌木.教师成长论[M]. 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4
[3]王海萍.中学骨干教师持续发展研究[D] .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