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浅议学校大课间多样化、特色化开展策略

浅议学校大课间多样化、特色化开展策略

作 者:陈 超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第八中学,浙江 宁波 315403)

摘   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是学校教育坚持的根本方向,而科学的体育锻炼是达成该目标的核心内容,为此围绕体育锻炼空间环境的塑造更充分。学校大课间活动作为学校体育的组成部分,有其核心价值,能保证学生的体育锻炼更加科学、高效。但目前学校大课间的开展效果并不理想,根本原因是大课间活动按部就班,缺乏多元化和个性化特征,对学生的吸引力十分有限,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笔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结合实际出发,探索当前学校大课间多样化、特色化开展策略
关键词:学校大课间;学校化;特色化

一、学校大课间多样化、特色化开展策略
目前,学校大课间的建设备受关注。作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主要平台之一,学校大课间是否具备吸引力尤为重要。因此,学校要积极尝试和打造新的教学方案,突破传统教学空间的局限。
(一)把握大课间活动定位
学校大课间多样化、特色化的开展并非一朝一夕能成型的,而是需要在明确的活动定位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把握学校大课间的活动定位至关重要。多样化、特色化学校大课间的打造,要把握“一个核心两个基本点”策略。学校大课间最终的服务核心是以学生为主的,应将“一个核心”放在素质教育的方向上,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两个基本点”,一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树立打好基础;二是确保通过学校大课间,保证学生“每天锻炼 1 小时”目标得以达成。精准定位是保证学校大课间新方向探索的关键,且明确的目标也能最大限度地集中学校现有力量,发挥合力,助力学校大课间活动的有序展开与创新。
 (二)改革传统的活动形式
在学校大课间的基本活动框架中,活动形式较为枯燥,内容的可拓展性不强,无法有效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学校需要不断改革传统的活动形式,打造新的学校大课间。其一,按照大课间要求,每个年级有序进场。以班主任牵头、各学科教师引领的方式,让学生按照年级有序进入场地,而不是无序、松散的状态。这种规范的进场方式提高了学生的专注度,学生更容易在大课间活动中积极参与、积极感知。其二,在内容的安排上要契合学校自身的发展实际,根据资源的提供情况,打造特色大课间活动,如开展足球课间操、武术操、篮球操等,相比于广播体操的方式,这些与特色学校的建设相结合的特色大课间打造,对学生的成长和参与积极性有推动作用,且学生对大课间内容的参与积极性更高,动作呈现和肢体的伸展更理想,锻炼效果也能得到明显提升。其三,尝试将传统民族民间体育游戏项目融入大课间活动。相比于枯燥的跑操模式,该活动形式更能吸引学生参与,在有效锻炼的基础上,也可以更深刻地感知传统文化的魅力与特色,让学校大课间的魅力得以呈现。改革传统的活动形式是学校大课间革新的基础保障,关系着大课间多样化、特色化开展目标的达成。
(三)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落实与结合
在明确学校大课间目标和具体内容后,则需要全面推进和贯彻大课间的落实。一方面,落实阶段的各项准备,由学校多个部门联合,针对学校大课间的创新与优化形成基本框架,筛选学校大课间内容,并利用学校体育课堂做好特色健身操和活动项目的“预热”,为后续的学校大课间的开展提供支持。除此之外,对学校大课间的多元项目和特色课程,都需要做好资源方面的有效补充。另一方面,在针对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落实中,要做好针对内容的全方位检验,形成应有的训练框架和基本空间。学校大课间活动内容要坚持体育与艺术的结合、坚持规定项目与自选项目结合、坚持形式与内容统一、坚持活动内容根据季节变化而变化。赋予学校大课间灵活性和动态性,让内容呈现更具体、更完整,带给学生良好的学校大课间参与体验。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动态化落实,让学校大课间更契合学生的自身特点,内容呈现更具体、更完善,明显提升学生的体验感。
(四)保证管理举措完善、全面
学校大课间的多样化、特色化开展,需要在管理举措上做好内容的优化。一方面,领导负责,明确分工。学校大课间的有序开展,需要学校领导牵头,成立专项小组,明确小组负责人的基本职能,确保学校大课间的创新发展可以有序推进,如学生的出操、活动、退操等过程,都需要安排专人进行负责,让特色化的学校大课间有序推进,通过严格的监测和监管机制,确保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有效促进。另一方面,内容具体,更便于操作。多样化大课间的塑造,需要安排体育教师不断去接触和学习个性化的活动内容,让内容呈现更具体。在体育课堂上,体育教师要成为特色大课间的“领路人”,对学校大课间的各个环节进行讲解与示范,方便学生具体掌握,让内容呈现更完整、有效。管理举措逐步完善,权责分工具体,对学校大课间的革新有重要意义。
二、学校大课间多样化、特色化开展成效
传统的学校大课间模式,学生的体验感已经明显下降。为切实践行阳光体育运动的基本要求,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强化,学校大课间活动的转型升级至关重要。多样化、特色化的学校大课间展现出了良好的应用效果。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对学校大课间的重视程度。学生普遍面临较大的学习压力,学校大课间内容的多样化、特色化,符合学生的体育锻炼需求,让学生对学校大课间的重视度明显提升,能积极参与其中,增强了体育锻炼成效。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大课间作为一种周期性的体育锻炼方式,长此以往,对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养成有积极影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普遍缺乏体育锻炼,打造多样化、特色化的学校大课间,学生能逐渐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三、结论
学校大课间作为学生体育锻炼的主要平台之一,其自身价值不可小觑。但传统的学校大课间活动显然与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之间存在矛盾,养成多样化、特色化的大课间打造成为新选择。本文通过对学校大课间开展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学校大课间多样化、特色化的开展策略,以期为未来学校大课间的进一步优化和发展提供新思路。
参考文献
[1]吴丽,体育项目多样化融合大课间的实践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9-12-20
[2]郁金艳,高中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有效组织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1-09-13
[3]张志诚,初中大课间素质练习多样化策略分析[J].当代家庭教育,20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