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创业类通识课程现状分析

创业类通识课程现状分析

作 者:刘 玲 (天津天狮学院,天津 武清 301700)

摘   要:当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市场经济对于高校持续带来的影响,很多高校开设了创业类通识课程。但是在创业类通识课程设置中还是以通识教育和专业理论教育为主,缺乏相关的针对市场发展的实践教育课程体系。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背景之下,天津某高校也开设了创业类通识课程,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主要对天津某高校开展创业类通识课程的意义,主流问题进行阐述,并重点提出相关对策。
关键词:创业类通识课程;意义;措施

一、引言
“十二五”规划实施以来,“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成为了我国的重大发展战略,从上到下,从南到北,无不将创新创业作为各领域重点提升的方向。作为高校,其办学的目标不仅是为了培养适应市场的应用型人才,同时也是为了能够有效支持地方经济建设,应当要在进一步明确自身办学定位的基础上,围绕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以及学生成长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如何开展创业类通识课程。天津某高校也开设了创业类通识课程,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提出对策。
二、高等院校开展创业类通识课程的重要意义
所谓创业类通识课程,主要是指在高校现有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围绕“创新、创业”两个教育目标,进行一定的课程体系改革,使得学生在具备应有的专业知识以外,能够具备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而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开展创业类通识课程,无论对学校,还是对学生,都有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
(一)创业类通识课程有助于推动高校自身可持续发展
高校以培养社会所需人才为目标,不仅是我国当前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促进各行各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并且也能够为一部分适合进入高等教育层次的学生提供应有的受教育平台。毕业生中大多数都进入到当地的企业中,为地方产业发展贡献力量。因此,高校在专业设置或者是教育大纲设置方面,以及在自身开展教育活动过程中,也应当要善于不断整合各种可利用资源,以不断提升高校学生在理论和实践方面能力的齐头并进。而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当前在各行各业中,“创新创业”都成为一个响亮的主题词,无论是管理层,还是一线基层,树立“创业精神”,才能够推动各项事业更加快速前进。因此开设创业类通识课程对高校意义明显。
(二)创业类通识课程将有助于提升学生市场竞争力
由于高校毕业生主要是面向社会发展、面向市场,因此高校教育活动也必然要遵循市场发展规律,围绕市场客观要求。当前,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很多行业,尤其是一些制造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巨大压力,这也促进了很多传统制造加工类企业纷纷加速了自身产业调整的步伐,这些在过去依赖人工密集型为主的传统制造加工业转型调整的目标必然是要追求更高技术含量、更高产品附加值。因此,高校如果能够在现有的课程体系上增加创业类通识课程模块,将能够有助于本专业学生获得更高的创新创业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如此具备高度创业实践精神的学生,不仅在竞争就业的过程中能够获得更高的市场竞争力,同时在学生今后走向工作岗位后,也能够有更加突出的表现,可持续上升空间将会大大扩大。这些对于高校学生而言,带来的积极影响将十分深远。
(三)创业类通识课程有利于学生就业压力的改善
从当前数据来看,高校毕业生数量在未来有不断增高的趋势,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正逐年递增,因此所面临的就业压力也往往更大。当前通过自主创业来实现自身毕业后续发展正成为越来越多的毕业生的首选,尤其是当下得益于国家对自主创业的鼓励,在各种政策方面也不断向自主创业者进行倾斜,以及市场经济的不断成熟,也为自主创业者提供了良好的客观环境。此外,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也让自主创业正成为一种能够实现跨越空间、跨越群体的行为。然而创业并非易事,尤其是目前随着自主创业群体规模的不断扩大,自主创业者所面临的同业竞争压力也在不断加大,这就对自主创业者自身的创业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就高校而言,如果能够未雨绸缪,在学生进入社会之前就开设创业类通识课程,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不仅能够使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多一条选择,同时学生如果进行自主创业,也能够借助学校对自己的培养,使自己的创业活动能够更稳、更好。
三、天津某高校在开展创业类通识课程中的不足
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背景之下,天津某高校也开设了创业类通识课程,但是高校要能够卓有成效地开展创业类通识课程,必然需要良好的条件,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天津某高校在创业类通识课程所存在的问题又主要集中表现在以下三点:
(一)创业类通识课程理念及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该校在现有课程体系中,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创业类通识课程内容,但是在教育理念以及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不足。首先是天津某高校对于创业的认识还是稍显不足,认为创业就是鼓励学生自己毕业后去经商、去自办经营机构,却并没有意识到,学生能够具备良好的创新创业能力,对于学生今后的长期发展将有着深远而持续的影响。其次是在开展创新创业的教育过程中,并没有将创业类通识课程当作是一种能力教育来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而是片面地认为创业类通识课程也是一种学科教育,甚至认为创业类通识课程是一门仅仅依靠知识或理论进行传授就可以实现的,在开展教学活动中,也基本是讲授一些概念原理,国内外创业成功的案例,或者定期开展一些相关类型的讲座,而没有重视对学生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三是天津某高校开设创业类通识课程,在一定程度上未深刻领会其重要价值和意义,因此在开展创业类通识课程活动过程中,整体显得还是比较机械,效果也难以发挥,对于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考核,是以试卷考试的方式进行,不仅难以体现真实的教育水平,也会使得创业类通识课程最终流于形式。
(二)创业类通识课程条件有所不足
创业类通识课程本质上是一种能力提升教育,而非知识教育或者理论教育,而能力教育离不开良好的实践训练条件,除了有良好的理念作支撑外,还应当有良好、完善的创业类通识课程环境,这种环境不仅包括学生在进行创业能力训练中需要的物质条件、空间条件,还包括学校提供的政策条件。但是反观实际,天津某高校在这些方面做得还远远不够,一是天津某高校虽然在校内课程体系中增加了创业类通识课程模块,但是却受限于一些客观条件如场地、资金等因素,并没有能够给学生提供完备的创业类通识课程实训场地,使得学生平时无处进行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而天津某高校虽然开设了创业类通识课程实训基地,但是在硬件上并没有达到要求,有的班级未配备专业的实训老师,使得实训基地不仅满足不了学生需求,使用有序性和使用效率也比较低。
(三)创业类通识课程师资力量有待提升
创业类通识课程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有一定要求,这就要求从事创业类通识课程教学工作的教师不仅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具备相关实践经验。然而天津某高校很大程度上围绕教材进行,不仅是理论教学如此,在实践教学方面也是如此,通过介绍一些国内外成功案例就算是“实践教育”了,因此对于从事创业类通识课程的教师要求也不高,天津某高校的一些专业的创业类通识课程,甚至还是以原有的其他科目的教师兼任创新创业“导师”,明显限制了天津某高校创业类通识课程质量的进步。
四、天津某高校有效开展创业类通识课程的措施
(一)不断优化创业类通识课程理念和实施
首先,要高度重视开设创业类通识课程的意义和价值,同时本着求真务实的原则,聚焦同业内的优秀做法,并结合自身实际,科学制定相关方案和实施计划,在制度方面也要针对创业类通识课程的开展不断做好完善和优化,使得创业类通识课程能够获得良好的落地条件。其次,要进一步明确创业类通识课程作为能力教育的定位,不仅要重视对学生相关理论知识的教授,更要做好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并且要围绕“理论提升”和“能力发展”这两个中心目标,在教育目标、教育模式、教育内容以及课程考核评估等方面持续加强探索和实践,使得创业类通识课程能够脱离传统习惯的藩篱,使得创业类通识课程能够真正成为天津某高校中一个特色鲜明的“亮点”。
(二)着力优化创业类通识课程条件
天津某高校应当要在明确正确的教育目标的基础上,一是要加大投入,不断完善创新创业实训场地,一方面,如果学校已经具备校内实训基地的,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具有特色的创新创业实训专区,如果学校没有创新创业实训基地的,则可以通过争取资金支持,建立起符合需求的校内创业类通识课程实训基地;另一方面,要积极为学生拓宽实训场地形式,其中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和校外有关的企业,尤其是一些和专业对口的企业展开合作,在企业内为学生搭建起实地训练的条件,让学生能够在真实的企业场景中加强自身实践能力的提升。二是在开设创业类通识课程后,应当要加强对培养的针对性,即培养必须是符合学生实际需要的,为此,首先应当要向学生进行摸底了解,掌握学生今后的择业意向,对于今后有志于从事自主创业的,要加大培养力度,并在相关资源上有针对性地进行倾斜。三是要协调创业类通识课程和本专业原有课程之间的关系,要能够寻找到合适的方式来消除学生在参加创业类通识课程中怕影响原有课程的顾虑,比如在创业类通识课程中表现良好的,可以视情况免除其其他某一门功课的免听、免考等资格,或者是用以补足其他某一门学科不及格分数,从而激发了很多学生认真参加创业类通识课程的动力。
 (三)不断完善师资力量
天津某高校要能够有效开展创业类通识课程,还需要一直水平较高、素质过硬的创新创业教师队伍,为此,首先是要积极引进创新创业理论扎实、实践经验丰富,并且对创业类通识课程有所了解的教师从事的教学工作。其次是要不断拓宽师资力量的构成,在担负创业类通识课程工作的师资方面,不仅局限于校内的专职教师,还可以积极从其他学校聘请客座教师,或者一些比较知名的企业聘请在技术创新、工艺改进等方面颇有建树和心得的企业资深员工担当学生的创业类通识课程“客串导师”,让学生能够从这些一线经验丰富的老师傅、老前辈身上获取更加实用的创新创业理论和技能。此外,目前很多外部培训公司也具有较高的对企业人员进行创业能力培训的专业条件,天津某高校也可以和这些外部培训公司进行合作,由其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设计相关的培训内容,并且邀请其为学生进行创业类通识课程中某些单元的授课。
结论
综上所述,天津某高校开展创业类通识课程无论是对于学校自身还是对于学生,乃至对于地方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天津某高校要在立足实际的基础上,围绕市场需求和学生成长需要,不断做好创业类通识课程中各项关键环节的探索和优化,使得创业类通识课程能够成为天津某高校中一个出彩的“亮点”。

参考文献

[1]吕慧颖,王瑞梅,张媛.面向创新创业教育的通识课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以项目管理课程为例[J].计算机教育,2021(08):125-129+134.
[2]俞劼.体验式教学视域下的创业教育通识课程优化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3(22):104-106.
[3]王侦,金伟林,任本燕.通识教育视野下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J].中国物流与采购,2020(20):30-31.
[4]刘郭熠,崔博.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通识课程体系探索——以滇西应用技术大学珠宝学院为例[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0(04):86-88.

作者简介:
姓名:刘玲,性别:女,民族:汉族,籍贯:陕西省汉中市,学历:研究生学历(硕士),工作方向:教学管理,工作单位:天津天狮学院,邮编:301700单位地址:天津市武清区翠亨路128号天津天狮学院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