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021广播记者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021广播记者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作 者:张斐斐 (烟台广播电视台,山东 烟台 264000)

摘   要:现今社会媒体行业发展较为高速,而广播媒体在媒体行业中仍占据重要部分,也是大众通过传媒了解新闻的一种方式。在我们所看到的广播新闻播报中,经常会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讲述新闻,不但能提高观众对广播新闻了解的兴趣,且还能提高该节目的收听率,在一定程度上使新闻播报更加具有影响效应。基于此,在本文研究中对广播记者“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展开叙述,进而能进一步了解到广播记者采取哪种技巧方式、从哪种角度来“讲好中国故事”。为后续其他广播人员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借鉴,推动广播行业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广播新闻;广播记者;讲故事

在广播新闻播报中“讲好中国故事”,是目前广播新闻的一种体裁创新方式。主要是将具有价值的新闻题材与故事情节相结合,进而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将广播新闻播报出来。而“讲中国故事”可以是语言,也可以是录音或者视频等手段。但是,广播新闻对故事题材的选择并非广纳,而是有一定要求的,比如能够实现广播新闻播报最大价值、能够引起听众注意、能够更加形象化的表现广播新闻题材。现今是信息化时代,且随着新媒体在社会媒体中影响的加深,对广播媒体发展也产生了一定影响,使得广播记者工作受到更多挑战,所以对其“讲好中国故事”方面也提出了更加严格要求。所以广播记者在新闻播报中不单单要产生最大影响,更要在现今新媒体的影响下取得更好发展。因此,广播记者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则成为更多广播新闻记者所要考虑问题。
一、广播记者“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性
新闻工作者的生命和灵魂与其职业道德息息相关,自觉遵守新闻职业道德,保持良好的职业精神不仅是新闻工作者必须履行的职业职责,也是为个人所应承担的一个责任与意识。广播具有线性、传播速度快等优势,并且这也成为其历经多年仍被作为重要的广播媒介而受到欢迎。广播记者如果想要让听众在转瞬即逝的情况下对其所要讲述的内容与故事产生兴趣,并支撑其听完整个故事,便是目前广播记者所要完成的重要问题。提高新闻内容的趣味性,并且要贯彻落实其真实感,使听众能够感同身受。
二、广播记者“讲好中国故事”期间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现代媒介传播形势愈发复杂
随着经济发展,我国科学信息技术也得到了不断地进步,媒体作为一个新兴的,具有流通性中的行业,但广播记者队伍的不断地增大,也使得竞争压力开始持续增长。越来越多的人投身于现代媒介传播这一行业,并且希望能够成为一位专业的现代媒介传播记者,就便改善了传统的现代媒介传播类记者数量少这一问题,使得越来越多广播专业学生加入到现代媒介传播队伍中,以其朝气蓬勃的形象来为现代媒介传播行业增光添彩。与此同时,现代年轻的记者拥有各种各样的途径去进行新闻素养的培养,使得其具备了大量的专业技能。除此之外,现代广播记者能够熟练的使用电脑,精通网络用语以及如何激发观众对于现代媒介传播阅读的喜爱与积极性,并且通过网站首页、贴吧以及多个渠道来实时完成“讲好中国故事”这一广播的播报以及渗入。
(二)故事讲述方式、手段和技能不足
很多同样故事素材的报道,有些故事通过广播记者的讲述出来的内容寥寥几笔,而有的新闻故事则对该新闻素材进行了深入报道,使人们从记者对新闻报道的视野下了解到更多内容。但是,如果广播记者本身所具有的视野存在局限性,那么他所讲出来的中国故事自然也缺乏创新,只会采取之前陈旧的广播模式。而视野较为宽阔的新闻记者,则能将平淡的一个故事通过再加工的方式进行报道,进而凸显出新闻的价值。
“讲好中国故事”,需要保证其真实性。无论是哪种形式的广播与报道,都会存在为了博人眼球而故意夸大事实,甚至扭曲事实的现象,这不仅违反了身为一个广播记者的基本职业素养。尤其是在现代化的传媒体制下,在讲述“中国故事”工作时,更加注重行业线条制度,导致多数广播记者仅对自己负责的部门、版块、条线、专业非常熟悉,而缺乏全局性的认知,以及统筹化的发展目标。因此,广播行业的工作者仍需不断提高行业精神的学习、传达,以完善增强自身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为向国民提供更多更好地“中国故事”这一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我国大部分现有的广播传播渠道非常的落后,并且其传播内容也需进行调整,改进、创新及发展。但在广播记者中,真正能够具备国际视野,当其遇到个好的中国故事素材的时候,那么便可能会使广播记者变得更加兴奋,但是能够全面、清晰、准确理解目标受众的人才较为匮乏,在舆论引导方面无法发挥明显的作用。
(三)广播和外部话语体系的差异
现阶段,我国所应用的广播与外部话语体系间是存在明显差异的,这使得“讲好中国故事”这一事件无法切实实现,并且在进行对接时,也会出现无法杜绝的事件。与此同时,广播与外部话语体系的不统一,也导致工作人员在开展新闻故事素材的选取时,无法用一个又一个的故事去说服自己,却妄想去让听众喜欢,无法将其内部竞争优势体现出来,更是失去了吸引听众的最佳途径。
三、广播记者“讲好中国故事”的实现途径
(一)提高广播记者的引导作用,重视受众意识
广播记者作为向群众传递重要新闻内容,“讲好中国故事”的媒介,必须要明确其自己的引导作用以及受众意识,在“讲好中国故事”之前便充分做好故事的价值性,保证其所讲的故事是具有正能量,可以通过隐含的寓意来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且,在此阶段,为了能够确保新闻的真实性与有效性,找到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广播方式,广播记者还需要深入群众生活中,学着以群众的角度去看问题,将自己所采集到的新闻内容进行改编,使其能够以一种故事的形式讲述出来,既充满生活化,又具有趣味性,使听众从而喜欢上这种新闻广播方式。
 (二)选择戏剧性强、跌宕起伏的新闻故事题材
广播记者要“讲好中国故事”,必须要选择合适的新闻题材,以矛盾性、戏剧性的题材作为故事改编的重要内容。并且在这一阶段,广播记者要抓住故事中人物的特征,叙述清楚新闻故事中的对立点,增加故事的曲折性,从而达到更加吸引听众的目的。
(三)“讲好中国故事”要重视情感的融入
人是作为一种感性的动物所存在的,无论是在日常的生产活动中,还是人际交往中,情感的交流与融合是其进行互动的主要方式。而在广播过程中,广播记者若想切实实现“讲好中国故事”这一工作,便要充分体现出其中所蕴含的真实情感,并将这份感情传达给每一一个热爱中国故事,喜爱广播的人。“讲好中国故事”的主体是故事的讲述,但广播的核心仍然是人,以人为故事开展的重点内容,那就无法避免人对于情感的表露,这既是对故事中人物的尊重,也是对这个整体背后情感的一种表达。
四、结束语
“讲好中国故事”这一故事的本体便是为国民带来身心愉悦的感受,使其能够通过收听、收看大量的故事等,能够切实了解到广播工作人员在此期间的情感走向,并与其产生心灵上共鸣感。优秀的新闻报道是以人情感与思想为主要因素,从日常生活中满足国民对于新闻的了解。与此同时,广播的娱乐性、国际性等特点,也紧紧地吸引着国民的目光,使其逐渐成为现代必不可少的休闲娱乐方式与情感宜泄的出口。

参考文献
[1]郑扬.县级广播新闻品质提升的三个要素——以浙江省文成县广播电视台为例[J].传播力研究,2018,2(14):65.
 [2]叶舜祺.广播记者如何“讲好中国故事”[J].新闻研究导刊,2017,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