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互联网时代企业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新模式研究

互联网时代企业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新模式研究

作 者:王 林 (四川文化传媒职业学院, 四川 崇州 610000)


摘   要:随着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逐渐成熟,我国经济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也给企业的管理模式和生产模式注入了新的活力。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互联网技术运用到企业的日常管理当中,所以基于互联网这个时代大背景下进行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新模式的研究探讨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将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入手进行分析,重点对当前的企业人力资源模式存在的问题以及在互联网时代下对人力资源模式造成的冲击等内容进行战略性分析,并通过分析过程逐步构建起互联网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新模式。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与研究,不断促进当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向更好方向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人力资源管理;新模式构建

在互联网时代,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还是企业吸引人才、用好人才之间的竞争。而一个具有时代特点的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就是帮助企业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的关键。如果一个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能够根据自身实力和内部情况制定出具有本企业特点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案,那么这个企业一定能够激发出本企业的内在潜力和员工活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拥有稳定的核心竞争力。
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一)概念论述
企业中的人力资源管理,简单来说就是将企业盈利的经济学概念和我国一直一来的传统以人为本的观念结合起来,通过有计划的组织企业的招聘、面试、录用、员工考核评价等活动,实现为企业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管理人才的目的。其更深层次的内涵应该是让企业因为有源源不断人才的加入而发展壮大;同时也让人才拥有一个发挥自身才能、实现自身价值的平台。也就是让人与企业在彼此帮助之间不断成长,互相促进,实现双赢。
(二)层次概述
人力资源管理简单的可以分为外部社会层次和内部运行层次。其中外部的社会层次是指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进行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主要就是针对目前经济社会发展特点以及当前社会中需要的生产力需求,对存在于社会中的人才资源进行整体性分配,控制、培养,让人才分布更加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维持经济稳定发展。而企业内部的运行层次就是专门在某个企业内部的日常管理过程中发生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主要就是通过对企业内部的人与人之间、人与项目之间的关系管理,实现本企业的既定发展目标,同时这一层次也是人才管理的最终落脚点,是人力资源的再次开发。
(三)内容分析
企业中开展的人力资源活动,主要包括在前期对于本企业所需要的人力资源进行分析计划、通过组织规模性的招聘活动和面试环节确定人才名单、对即将进入本企业的人力资源进行提前培训的教育,使之更加符合岗位上岗要求、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对本企业员工的绩效考核与平时考勤、确定员工的相关福利待遇以及企业与本企业员工之间的劳动关系管理等等。通过这些对于企业内部人员加强管理的过程,可以帮助企业及时掌握人力资源的相关需求以及企业员工的相关动态,更好的开展管理工作。
(四)特点分析
受到我国传统文化和社会发展阶段的影响,我国各个企业中现行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具有非常突出的中国特色。一方面,我国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具有明显的社会性。这是因为人力资源管理在我国还处于发展阶段,而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以人为本的思想深入到每一个人的心中。所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也受到这种社会化思想的影响,具有非常明显的以人为中心的社会性。另一方面,各个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又具有独特的民族性。因为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而且地理面积巨大,资源分布广。所以每一个独立的企业都会受到当地的民族文化和社会制度的影响,从而具有区别与其他企业的独特企业内部文化。
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
(一)人员结构复杂
在传统的企业发展模式中强调的是企业的管理人员对于权力的集中,所以目前大部分企业正在运行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都具有这一特点,人员结构设置过于复杂,集权现象较为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企业内部的员工造成了压力,让员工失去了自我发展的动力,同时也不利于信息资源在企业内部的流通,容易造成公司决策过程中的失误。
(二)人才选拔机制不完善
目前的多数企业员工选拔和评价过程都存在不合理现象,没有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和发展目标进行选拔,而是简单的以工作时间长短论英雄,或者将员工经验高低作为员工晋升的评价标准。这样不健全的人才晋升选拔机制,一方面让企业不能及时挖掘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年轻人才,另一方面也让进入本企业的年轻人才失去了发展动力,导致员工对做好工作的积极性降低,影响企业后续发展。
(三)员工培训效率低
在员工正式的进入工作岗位开始工作之前,组织员工进行一些以讲授专业知识为主的岗前培训,是大多数企业为了员工更快的适应岗位工作而必定会有的动作。但目前大多数的员工培训效率不高,培训内容的设计上只针对员工目前所需要的专业知识为主,而缺乏对员工全面素质上的培训和引导。这样的培养方式让企业投入了大量的资源进行人力资源培养,但取得的实际效果往往差强人意。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用工成本,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三、互联网背景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新挑战
(一)对基础性制度机制的冲击
在互联网时代,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相互联系不断加深,企业之间人才的相互争夺也更加激烈。在这样的环境中想要稳定发展,就必须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提出更高要求。其中,一个更加健全的人力管理制度和人才评价机制,是确保在制定人才计划、吸引培养人才的全过程顺利进行的最重要基础。
(二)对用人观念的冲击
现在的企业想要用好人才,就必须转变过去简单粗暴的用人观念,摒弃过去简单以工作时间和经验为主的人才评价机制。结合当前开放性的互联网时代,与时俱进的更新选人用人观念,让企业在选人用人的环节更加科学合理,是一个企业能够长远发展的前提。
(三)对管理模式的冲击
在互联网时代下,对于人才的管理会直接影响到企业整体的管理模式。因为对人才的管理不再是过去仅仅在于满足企业用工需求上了,人力资源管理更重要的是通过对人才的综合管理,实现对本企业内部的各个日常事项的管理。这就要求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具有完整性和综合性,能够在员工发展的全过程起到实质性作用。这样的管理模式就可以保证企业的管理活动更具有精准性,从而实现企业管理成本的大幅度降低。
四、互联网背景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构建
(一)与时俱进的转变为互联网观念
互联网时代的最大特点,就是基于互联网工具下的信息共享。而在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中,由于过于强调集权化的管理形式,导致企业内部的信息流通受阻,各个管理阶层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存在严重的信息壁垒,这严重影响力管理层做出决策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因此,在构建新模式的过程中,可以将互联网的开放性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结合起来,与时俱进的转变管理观念。比如在企业内部建立互联网信息数据库,让企业的管理这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到相关的内部动态,对市场变化做出准确的决策。同时也可以建立起企业专属网络论坛,在保证企业集权管理的同时,也能够让员工及时表达出自身意见,激发出企业内部的巨大活力。
(二)建立科学的用人机制
员工是参与企业内部生产活动的主体,也是为企业创造经济价值和利润的主要源泉。所以一个企业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稳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与员工能否全心全意为企业着想。而过去传统的用人评价机制却是以参加工作的时间长短作为员工优秀与否的主要评价指标,这样的评价过程忽略了刚进入公司的年轻员工的想法,导致人人都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熬时间,这是非常不利于企业发展的。所以基于互联网时代下的用人机制的建立也是很有必要的。这要求我们通过互联网渠道,引入适合本企业的人才评价机制,并将评价过程和结果通过网络进行公开,在公司内部形成良好的竞争环境,督促员工在互相评价,互相竞争中不断成长。
(三)建立灵活的人才共享系统
在过去的人才引用过程中,很多企业因为受到地理因素的限制导致了人才的流失,而很多人因为受到家庭因素的影响也不能去自己心仪的平台发挥自己的才能。现在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成熟,这种地域限制正在被逐渐打破。各个企业可以联合起来在各地建立相互关联的人才共享库,让企业能够在人才库中找到本企业需要的人才,而人们也可以通过互联网足不出户的到自己适合的岗位上发光发热。这种突破地域限制的人才共享系统,可以帮助企业降低用工成本的同时更快找到匹配的人才。
结语
 结合互联网的开放共享、高效快速的特点,对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进行分析研究是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本文从企业人力资源的相关概念出发,着重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互联网时代给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带来的新挑战等两个方面进行了系统性分析,得到了要结合互联网特点,构建起拥有先进管理理念、科学用人机制以及灵活的人才共享系统等特点的新型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希望能够给我国企业在人力资源方面的研究一点点启示。

参考文献
[1]王梦. 互联网时代企业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新模式探讨[J]. 现代经济信息, 2016, 000(019):91-92.
[2]路喆津, 祝福云. 互联网时代企业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新模式探讨[J]. 中外企业家, 2020, No.666(04):131-132.
[3]杨晶晶. 互联网时代下传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转型研究[D]. 湖北工业大学,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