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探析“线上教育”中“自主探究”创新教学模式

探析“线上教育”中“自主探究”创新教学模式

作 者:肖振汉 (广东省中山市实验小学,广东 中山 528400)


(本文系广东省2019年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创新实践共同体项目《“互联网+数学”精准扶贫援藏创新实践共同体》(课题立项号:GDSJGTT245)研究成果)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指出:“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数学课程还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为此,中山市小学数学教研员刘燕老师积极推动全市小学数学教师开展“自主探究”教学模式,以促进孩子“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本文以2020年上半年新冠肺炎病毒疫情蔓延之下,广东省中山市小学数学开展“线上教育”的创新教学模式为例,探析如何让“自主探究”之花,在数学教学中绚丽绽放。
关键词:自主探究;应用意识;创新教学;线上教育

一、引言
2020年3月2日起,广东省中山市教育和体育局为积极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切实根据中山市小学教育的特点,迅速组织全市小学语文、数学和英语的名特优骨干教师,严格按照教材和学生特点设计、审核和执教课程,并由中山市电化教育站专业拍摄,确保课程制作质量优良。全市小学生可通过中山教育频道和中山广电、中国移动、中国电信IPTV等网络平台收看和回看。其中小学数学的“线上教育”模式,倡导“像数学家一样探究,在探究中智慧生长”的教育理念,课前学生不打开书本进行“自主探究”学习;课堂上通过“视频”中的老师,与孩子们一起根据孩子自主探究的“前置性探究”活动“畅游数学王国”;课后再根据课堂上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再次探究老师们根据课程所设置的“尝试性练习”,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且有成效,是一种很好的“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本着“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宗旨,立足学生“终生发展”的角度,我们一定要在致力打造“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重点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等能适应其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当下,融合信息技术的优势推进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教学模式,能轻松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突破传统教学难点并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习惯,实现“自我成长”的理想教学成效。
二、 融合信息技术推进“自主探究”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因为条件与环境的制约往往不能进行有效的自主探究,如今,信息技术不仅为“自主探究”创设了一个愉悦、宽松、合作的学习氛围,还通过信息技术处理以往难以突破的教学难点,为孩子开展“自主探究”清除各种障碍。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小学生认识数学知识概念的一般心理规律是:“感知—表象—概念”。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感知渠道以视觉、听觉和触觉为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该更充分地利用信息技术网络资源和课件演示的便利,搜集与本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视频或自我创设的教学情境,营造适合学生、适合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合适氛围,让学生投入在相关教学情境中,并以生动、形象的情节引导学生观察与思考,为孩子“自主探究”提供良好环境与平台。例如,本人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之时,就在新课之前播放《朝三暮四》的动画故事,学生非常喜欢这故事,并且通过视频生动有趣地向学生展示了猴子“早上吃三只香蕉,晚上吃四只香蕉”时不高兴,但变成“早上吃四只香蕉,晚上吃三只香蕉”时就很高兴的情境,引导孩子思考“3+4=4+3”?为本课时的教学做好良好铺垫。
(二)动态演示,启发引导
信息技术的常态应用是课件演示,这比传统教学有非常大的优势,一来不用浪费传统的胶片、图画或小黑板等器材就可以轻松准备教学环节所需要的各项演示,二来还可以轻松地根据教学环节的节奏,根据需要逐条逐条演示,这对数学的“启发引导”起到“循序渐进”的促进作用。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之时,我们可以通过课件演示,逐条出现故事导入中的“3+4=4+3”、例题中出现的“56+40=40+56”以及同学们陆续举例“1+2=2+1”以及100+10=10+100”等,引导孩子观察这些算式的特点,再思考A+B=(   )+(    ),能够有的放矢地启示孩子探究出加法交换律。
(三)软件协助,帮助探究
除了常用的PPT等课件帮助教学以外,还有很多其他有用的软件可以协助我们开展教学,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掷一掷》之时,可以设置游戏:“两颗色子同时掷出,掷出和是5,6,7,8,9时是老师赢,如果和是2,3,4,10,11,12是学生赢,看谁赢得多”。这是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游戏导入环节,学生兴奋且争议不息,此时老师通过手机与电脑同屏展示示范如何玩这游戏后,再让同学们两人为一组,相互掷色子10次,看谁赢的次数多。最后,全班同学45人就可以掷出450次了,那么这450次中有多少次是老师赢,有多少次是学生赢?我们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记录,记录完毕马上向讲台上的同学汇报,并录入到“EXCEL”之中,马上统计,最后得出第一种有298次,第二种有152次,让学生原本的“心生疑惑”,通过有效的数据统计,马上验证了猜想,从而促使孩子深入探究“为何和是2,3,4,10,11,12”6个数字,却最后赢的机会还更少的“奥妙”。
(四)三维展示,突破难点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传统的教学局限于一块黑板或是有限的实物展示之中,这对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对一些知识点的理解,难以一下子接受,尤其是在教学立体图形之时,就更加困难了。然而,通过信息技术,可以轻松突破这些教学难点。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探索图形》之时,如何让学生掌握一个棱长为a厘米的大正方体,表面都涂成红色,切割成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后,多少个是三面涂色,多少个是两面涂色,多少个是一面涂色,多少个是0面涂色。此时,通过信息技术,三维展示分解后的大正方体,孩子们可以“自主探究”了解到:三面涂色的都在大正方体的顶点上,两面涂色的都在大正方体的棱上,一面涂色的都在大正方体的每一个面上,而0面涂色的都是在大正方体的“心”中,并掌握相关的计算公式。
(五)相互评价,共同进步
小学阶段的学生意志力、自我判断与自我评价能力还不强,更加需要老师、家长和同伴们的及时指导、鼓励与肯定。融合信息技术的“自主探究”创新教学模式,也非常强调“相互评价”、“及时评价”的重要性。这一环节,在融合信息技术后的教学中显得很容易且很及时。例如,目前“线上教育”期间,孩子们、家长们和老师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平台,就有QQ、微信、钉钉、UMU和“每日交作业教师管理系统”等,无论是否同时在线,每天都可以直接用语音、文字、截图或是视频的形式,开展教学、错题讲解或是及时评价,“每日交作业教师管理系统”等还有打分、优秀推荐、留言、订正提醒和成绩统计等功能,让老师、家长和同学之间可以及时评价、相互评价,及时改正,互促进步。
三、总结
综上所述,开展“自主探究”创新教学模式已是当下迫不及待的当务之急,而信息技术又能为“自主探究” 教学模式的实施发挥其特有的轻易且有效的重要作用。因此,在日常的教学当中,我们应该了解更多信息技术方面的资源与技术,并切实根据教材和学生认知的特点,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巧妙设计教学环节,帮助孩子掌握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交流信息的“自主探究”方法并养成良好习惯,致力提升孩子“数据分析观念”、“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等核心素养,促进孩子“终生发展”、“全面发展”,实现培“自主探究”之壤,促“智慧之花”在数学教学中自然、永久、绚丽绽放!

参考文献
[1]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实践探究[J].赖芳艳.华夏教师.?2017(22)
[2]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J]. 李树萍.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3)
[3]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理念下“少教多学”的策略及应用探究[J].范丽华.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06)
[4]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的思考[J].李勇.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01)
[5]优化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J].康忠林.课程教育研究.20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