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试析高校人力资源的柔性管理

试析高校人力资源的柔性管理

作 者:王 林 (四川文化传媒职业学院,四川 崇州 610000)

摘   要:在新的时代背景和经济形势下,学校的人力资源管理需要结合时代特征进行发展,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高校要把握好这一机遇促进自身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的有效创新,从而使得学校更快更强的面临巨大的人才培养压力。本文主要针对我国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其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探讨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这样才有利于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创新和未来的发展。从而可以更好的有助于提升人才管理效率,更好的为高校建设培养人才,促进人才的最大化利用与发展。通过柔性管理的融合,使得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可以刚柔并济,从而实现新时代高校的科学化人才管理。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柔性管理;高校;融合策略

新形势下科学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变得越来越重要,生活在新时代的都市员工,不论生活还是工作都离不开网络,这无疑给网络资源管理的发展提供了契机。新形势下任何管理中的万事万物都可以数据化,数据化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从学校的角度出发,数据化的产生为其人力资源管理也注入了新的动力,使得管理更加便捷高效。因此,本文以当前我国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为出发点进行分析,从而为学校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发展提供切实有效的建议。结合柔性管理理论的融入,为各个高校的人才发展提供一个有效的参考。
一、“柔性管理”的概述
柔性管理理论的提出是和刚性管理理论相对的,是一种关注人内心的高效管理方式。更多的体现在于人文关怀上,通过良好的工作氛围的营造,来激发内部人员工作和学习的动力,从而可以更好的发展自己,更好的为企业奉献自己的力量。现在的高校工作压力很大,学生的日常生活需求越来越多,如何更好的对学校人力资源进行管理也是学校管理者需要十分重要的。因此,就不可忽视柔性管理的重要性,从而可以使得相关管理制度更好的以人为本,切实的关心每个内部工作人员的利益。柔性管理富有浓厚的人性色彩,是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进行企业管理的。柔性管理理论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是十分符合教学实际的,新的教学理念要求以人为本,因此,这和柔性管理理论的核心不谋而合,高校管理要做到尊重学生内心,防止不恰当的管理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
二、高校进行柔性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柔性管理的存在,对于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是有很重要的意义的。通过人文关怀和情感沟通,可以拉近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和配合教师工作的热情,更好的提升教师的教学管理效率。对于现代的高校来说,人力资源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和风险,其中最大的竞争就是高质量的人才。如果学校内部没有高效率的人才,那么对于高难度的科研项目就会难以推进和取得进展,从而使得高校失去部分的科研成果。因此通过柔性管理理论的融合,可以使得教学体制内部的核心稳固,对于科研项目的开展能够顺利有效,并可以及时的应对这其中出现的问题,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便利和机遇。因此,人力资源管理是当代高校的重要任务,需要结合学校的办校理念和发展方向进行系统的机制建设,从而保障高校内部的人才可以得到合理的利用,并招募到更多的外界人才为学校所用。如果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受到了一定的发展限制,这就需要高校及时的革新自身的管理意识,让更多的人才发挥其潜在的强大作用。高校进行人力资源管理一方面是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学习到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另外一方面也可以让高校的老师更好的实现自我价值,保持和学生的同步发展。对于学校来说,学生和教师人才都是同等重要的,也要注重对教师人才的培养,从而增强自身的师资力量,让学生感受到更先进更科学的教学理念。
三、当前高校柔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领导者管理思维的问题,缺乏人才培养的意识;一方面是管理机制本身的问题,使得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不对等。首先,高校对于柔性管理理念并不是十分重视,缺乏人才培养的思维和意识,从而使得相关人才培养制度建设不到位,影响了学生进一步的发展。重视不到位就会使得相关政策落实还停留在口号上,不利于学校管理体制的高效率建设。部分高校的管理模式还较为落后,相关创新措施没有落实到位。对于柔性管理的应用还存在初步探索阶段,没有结合柔性管理的内涵去开展相关教学工作,还存在于强制学生的相关工作措施。强制的管理手段不仅不会产生管理效力,还会引发学生的反感,不利于今后教学任务的完成。其次,就是人才供给和需求方面,现在的就业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大,高校如何培养和市场需求相匹配的高校人才是学校十分需要注意的。学校缺乏对就业市场的调研,从而造成了毕业生人才的错位甚至是浪费,很多毕业生存在有在自己不喜欢的岗位上工作了现象,或者自身达不到理想工作的能力要求。学校要通过柔性管理理念,从学生的专业和喜好出发,通过沟通来挖掘出学生的内在潜力,分析其今后发展所欠缺的方面,通过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方式及时的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实用性技能。从而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四、我国高校结合柔性管理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策略
(一)转变管理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构建柔性的高校工作模式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发展人才也都趋向于新的形势。学校管理者需要结合新时代的理念去革新自身的管理体系,让过去传统的方式淘汰,通过实践和理论的结合保障新型的人力资源管理及时有效。学校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同时也要做到尊重每一名教师。让教师的物质需求和精神状态能得到同时的满足,从而更好的为教育事业而奋斗,更好的为培养高校人才而贡献力量。对于各种政策的实施要落到实处,不是口头上的革新。通过吸取其它高校的优秀管理经验,来完善自身学校的管理机制。通过数据化科技化的管理模式,更好的提升管理效率。结合柔性的管理模式,在促进学校学生技能成长的同时,也能实现学校整体水平的同步发展。
(二)建立高效内部有效的激励机制
每个高校内部本身就有一定的规章制度,路径和管理的创新也要遵循一定的规则。通过调查可以发现,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主要是由于激励机制没有得到充分的应用。学校内部应用良好的激励机制可以保证一定的学习效率,从而让内部学生可以产生良性的竞争,在互动中更好的相互借鉴经验,为相关的学业和科研项目的完成纷纷贡献自己的力量。学生自身也能得到一定的奖励,也能促进人才管理机制内部的提升。通过激励机制的合理使用,可以使得学生能积极参加相关工作,让学生通过自我管理,实现可以更好的吸取科学文化知识,来充实自身的能力。高校可以通过组织定期的培训,来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通过老师与老师之间的沟通交流,来保障相关教学激励机制的有效实施。学校在建立激励机制的过程中也应该考虑到不同校园文化和学生的需求来进行建立,更好的体现学校的人文关怀。
(三)注重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进行柔性管理实现宽严并济的管理模式
现在部门学校可能存在有老师和学生之间沟通困难的问题,这十分不利与后续教学工作的开展。学校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时要考虑到学生多方面的素质,减弱刚性管理的存在。体现学校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从实际出发关心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同专业学生的发展需求是多方面的,是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从不同的层面去考虑的。因此,这时柔性管理就十分重要。一定的规章制度是十分必要的,但是也不可严格控制,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具体的问题要调查清楚再进行相应政策的实施。从而有利于学校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趋于科学化,让更多的学生受益。在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中,逐步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使自己发展成为新时代所需的高质量人才。
总结
通过上述内容的整体性分析,我们可以得知对于现代化的高校来说人力资源管理建设还不是很完善,需要结合学生的发展需求和一定的时代背景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在时代的大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日渐增多,对其研究要求也不断增加。对于柔性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当中存在的问题要积极解决,对当前的问题进入深入的研究和剖析。寻求解决的途径,为我国高校培养出更多的专业性和实践性都齐全的综合性人才。对于不同的机制管理来说,在保障学校内部机制完整的前提下,要使得柔性人力资源管理促进本学校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从而实现我国高校的科学化管理,让管理更加的趋向于国际化。结合严宽相济的管理方式,让学生在严格的规章制度和温情的人文关怀下更好的成长,逐步的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才,毕业之后可以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
参考文献
[1]陆娟. 高校人力资源的"柔性管理"探讨[J]. 现代营销(下旬刊), 2019(01):178.
[2]邵勤.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柔性管理理念的应用分析[J]. 管理观察, 2020(15):140-141.
[3]刘荣. 资源基础观视角下高校人力资源柔性管理分析[J]. 人力资源, 2020, No.455(02):149-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