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清远市红色资源非常丰富,对推进青少年具有重要的功能和价值。本文立足清远市情,通过分析本土红色资源在推进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功能,具体阐述如何通过本土红色教材进课堂、本土红色基地促体会、建立长期红色文化宣传机制三种途径,利用好本土红色资源,助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关键词:本土红色资源;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红色资源是中华民族近代历史发展中优秀文化的产物,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具有时代性和传承性等特点,以红色文学、文艺作品、红色遗迹、红色精神为载体,包含理想信念、爱国情感、艰苦奋斗、公平正义、奉献精神等内容。而本土红色资源是当地人民在抗战史上所挥洒的汗水与血泪,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有着“近水楼台”和文化传承等优势。依托本土红色资源,发挥其优势,对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一、本土红色教材进课堂
2012年6月30日上午,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1周年到来之际,清远市首批中共党史教育基地授揭牌仪式在清新县太和镇五星村庙仔岗隆重举行。会中指出,党史教育基地是重大党史事件的有力见证,是清远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广大党员干部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资源,是进行党史研究和党史宣传教育的“活生生的教科书”。如今青少年了解红色文化的途径大多只有电视、网络信息等,渠道较为单一,并且没有进一步去了解红色文化背后的精神内涵,对于本土红色文化的了解更是少之又少。甚至很多青少年对自己本地有什么中共党史教育基地都不知道,这样严重影响了青少年对于国家、当地历史的认知,使他们无法在思想道德方面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对此,学校可以为青少年设置宣扬本土红色教材的课程,编写本土红色文化教材、讲好本土红色故事等,通过多元化教学,带领青少年走近当地红色历史,去了解本地人民在抗战史上所挥洒的汗水与血泪,从中学习到先辈们不屈不挠,勇于奉献的精神。
例如,笔者曾在学校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穿插东江纵队的事迹。在教学中先向学生发出提问:“同学们,你们在家应该都看过抗日的电影电视剧吧?”学生异口同声回答:“看过。”“那你们看了之后,有什么感想吗?”学生七嘴八舌回答后,笔者再进行总结:“同学们,在我国的抗战时期,中国的军队每个人的子弹只有有限的数量,信息无法及时传递,甚至信息传递需要骑马步行去送达。食物不够,好多战士都吃不饱饭。而反观日本工业革命已经开展有一段时间了,子弹充足,信息传递有电台或者电话,士兵每天都能吃饱饭,通过这些简单的对比,就可以看出抗战时期,中国能够赢得胜利是多么的不易。今天就给大家讲一个抗战时期真实发生过的一个事迹。”由和学生的谈话和中日对比引入课堂,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吸引学生目光之后,再一步一步在课堂中穿插东江纵队的故事,借此引起学生对本土红色文化的探究兴趣,如:“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美国十四航空队中就有一则有关东江纵队的教材。”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就被抓住了,然后再讲述东江纵队组织过的“省港大营救”事件:“同学们,抗战期间有一个抢救工作被誉为抗战期间最伟大的抢救行动,而这次抢救行动就是东江纵队组建的。在抗战期间,侵略者在一个名为香港营的关押场所,关押了八百多名爱国民族人士,这八百爱国民族人士中不乏各界精英,其中营救美空军克尔上尉的事迹被列入美国十四航空队的教材中。当时美国空军克尔上尉遭遇数千敌人三个星期的搜捕,最后被东江纵队成功救出。”通过这样在道德与法治课堂珊讲好红色故事的方法,学生就能生动而深入地了解关于清远“东江纵队”地红色历史故事,也能从中激发学生去探究更多本土红色文化的兴趣。
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抓好课堂这一红色文化传承的主要途径,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让青少年在不同的阶段接受不同的本土红色教育,讲好本土红色故事,就让学生能由表及里、由浅到深地了解红色历史、学习红色精神内涵,把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推上一个台阶。
二、本土红色基地促体会
新时代的青少年生活在和平年代,对战争年代没有切身的体会,这就导致了他们与红色文化存在一定的距离。仅仅通过教师口述或者书本、图片的呈现,青少年很难对本土红色文化产生深刻的共鸣或者共情。让青少年亲临现场,到本地红色教育基地进行参观、凭吊,借助红色教育基地的氛围和实物,既可以增强红色教育的吸引力与感染力,也可以使学生深入、生动地了解当时所发生的红色历史,对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有着重要意义。
例如,在假期笔者曾带领青少年参观冯达飞将军纪念馆。出发前,笔者让学生每人都带笔记本和笔。到了纪念馆之后,带领青少年逐步参观纪念馆。在参观的过程中,每路过一个地方就给青少年讲解一遍这个地方的事迹,由此来加深青少年对每个故事的印象。如路过冯达飞将军故居时,我会给青少年讲解冯达飞将军的生平:“同学们,冯达飞将军生于1901年,1924年进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毕业后留学苏联学习飞行和炮科。参加过我党领导的广州起义、百色起义、二万五千里长征和抗日战争,1942年牺牲与上饶集中营。在冯达飞将军被囚禁时,国民党曾对冯达飞将军进行过劝降,许以高官厚禄,但是冯达飞将军为了能建立共产主义,而不像国民党低头而被杀害。”故事结束后,我会让学生低头默哀一分钟。学生在进行默哀凭吊时,内心会有所触动。因为对于青少年来说,他们还没有历经什么挫折,内心可能无法理解为什么冯达飞将军会为了建设共产主义而牺牲。通过实地参观、凭吊,引导青少年对红色人物产生共情,体会战争当下的氛围和心情,进行“沉浸式”的红色文化教育,会对青少年的思想情感进行升华,对于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意义深远。
三、建立长期红色文化宣传机制
要扩大本土红色文化的影响,就要建立好长期有效的宣传机制,按期按时组织师生开展本土红色文化教育活动。清远有多处红色教育基地,我们要用活用好本土红色资源,可以组织青少年参观清城区向秀丽公园、清新区秦皇山革命根据地纪念馆、佛冈县烈士陵园、阳山人民武装起义纪念馆等中共党史教育基地,让青少年到基地参观、瞻仰、学习和举办纪念活动,不断扩大党史教育基地的社会影响,使其成为青少年学习革命传统、陶冶道德情操的重要课程,成为广大群众培养爱国感情、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阵地。
例如,组织青少年参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向秀丽公园时,可以让学生制作社会实践单,包括事先搜集人物故事、记录参观体会、回校总结报告等。通过学生自主探究的教育机制,可以深入挖掘秀丽精神内涵,把向秀丽公园打造成全是党员干部党性党史教育的重要载体,清远传承和发扬红色文化、提高文化自信的重要场所。同时,不断挖掘历史资料,丰富和完善展陈内容,充分发挥好向秀丽公园在党性教育、干部培训、群众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方面的主阵地作用。建立长期有效的活动,对宣扬本土红色文化具有深远意义。
还有,每年的五一和国庆节可以定期组织青少年去参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在教育基地中放映一场革命英雄战斗片或革命前辈纪念片。青少年刚参观完中共党史基地,其中的事迹会对青年内心有一定的触动,再让青少年观看影片,通过片中的事迹,将事迹具现到他们面前,他们能切身实际的体会到现在的美好生活,都是先辈们的无私奉献,无惧牺牲才给我们创造的,让青少年“继承革命先烈遗志,誓做祖国优秀栋梁”。当青少年对本土红色文化有深入了解之后,他们的精神会得到升华,不仅提升了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还为祖国培养了合格的接班人。
总而言之,把本土红色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引导青少年了解学习本土红色文化,不仅使青少年通过中共党史基地了解历史发生的事迹,从中学习先辈无私奉献,勇于牺牲的精神,还能提升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将本土红色资源引进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中,既使青少年对本土红色资源有所了解,还促进了青少年思想道德品质的提高,为祖国培育出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段思夏. 新乡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与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7.
[2]王莹.红色文化融入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初探[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20(05):57-59.
[3]吕荣富.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J].吉林教育,2020(07):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