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学校是学生的成长的重要场所,也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阵地”,调整学校管理重心,加强法治教育和德育乃是新时代赋予每一位教学管理者的重要责任,也是推进教育现代化,教育法治建设的重要保障,更是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立足于时代背景,找准教学管理重心,为教育和管理赢得先机。
关键词:教学管理;法治;德育
前言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教育系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通知》也对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了推进教育法治建设,提出了全面依法治校的要求。而《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进一步要求学校全面落实德育工作,要求学校教师坚持以“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为指导,注重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学校以德育为教学管理目标,注重培养时代新人。在时代和政策的要求下,我们应以依法治校,以德育人为学校管理重心,不断完善学校管理体制,落实学校德育工作。
一、依法治校,为学校发展保驾护航
学校管理制度既是法治的体现,也要符合法制社会的基本要求。无论是学校各项教学管理工作有序开展,还是学校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管理制度都是最根本的保障,能够为学校保驾护航。但学校管理也必须遵循法治建设要求,要遵守国家大法,科学调整学校各项管理措施,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推进学校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的全面发展。
一是学校要不断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学校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多方面工作,比如学生管理、教师管理、教学管理,无论管理的内容和对象是什么,管理者都应该在遵守法律的基础上推进法治建设,依照国家制定的各项法律法规制定符合学校发展需要的管理制度,确保学校管理制度符合法治建设要求,能够提高学校管理效率,推进学校各校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二是加强法治教育,培养知法懂法好少年。习总书记多次强调法治教育的重要性,要求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培养学生法律意识,这既是对学校教学管理提出的基本要求,也是对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根本要求。在学校管理实践中,我们必须重视法治教育,培养知法懂法的好少年。对此,我有如下建议:一方面,学校要充分依托课堂教学渗透法律相关知识,让学生知法懂法。教师结合课程内容渗透法律相关知识,以潜移默化地形式让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了解更多法律相关常识,学习更多法律知识。例如,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做好学校法治教育的“主要责任人”,在课堂上加强学生法治意识培养,其他学科教师也可以结合具体教学内容适当渗透法律相关知识,譬如音乐教师通过歌曲教唱让学生学习“红灯停,绿灯行”交通法相关知识,美术教师借助手工制作、绘画等内容对学生进行“环保法”相关知识教育......学科教师认真研读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法律相关知识,自然能够不断提高学生法治意识。另一方面,学校要不断开展法治相关实践活动,以活动来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例如,定期组织学生到法院参观,与法官面对面交谈,了解更多法律相关知识;定期邀请法律专业从业人员到学校进行公开宣讲,可以请“公检法”工作人员给学生讲一讲违法犯罪的危害,让学生了解哪些事情属于违法犯罪,唤起学生遵法守法意识;还可以开展法律知识竞赛、法律主题演讲等活动,促使学生了解、学习法律相关知识,争做知法守法好少年。
二、以德育人,坚守立德树人原则
首先,学校必须要落实素质教育。与依法治校一样,以德育人同样需要制度的支撑。因此,在落实素质教育时,学校要不断完善和改革教育管理制度,依法建立学校各校管理制度的同时将德育目标纳入管理体系,制定有利于提高学校德育工作效率的管理制度。比如,学校可设立德育领导小组,校长亲自挂帅,设置精神文明小组、家长委员会等协助组织,以此确保学校德育管理工作正常推进。
其次,学校必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实施德育管理,尚需建设过硬的教师队伍。教师是推进学校德育工作的主体,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执行者,教师的思想高度和行为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具有良好道德品行的教师往往能够让学生如沐春风,对学生起到熏陶和感染作用。因此,学校必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综合素质和道德素养,例如定期开展师德师风建设专题教育,让教师高度重视个人道德修养;定期开展师德师风培训工作,以培训学习提高教师个人综合素质,做好学校师德师风评选工作,在全校教师中树立典型和榜样,以唤起教师个人“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等意识,促使教师自觉约束个人言行,依法履行教育职责。
最后,学校要开辟德育工作路径。制度是前提,师资是保障,路径则是为了落实德育工作。除了走传统的德育之路外,学校还应当不断创新和开辟新的德育之路。比如,从依靠班级管理、思想品德课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之外,还可以借助“开学第一课”、各学科教学、各项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将单一的德育方式转变为多元化,将理论的德育所教转变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此实现德育路径多方位化,德育工作实践化,德育效果显著化。
结束语
国泰于法正,民安于律清。知法守法,与法同行,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必经之路。“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修德则是当代青少年的必学课。新时期学校管理必须将法治教育和德育纳为重心,不断提升法治管理水平,创新德育管理策略,在依法治校的同时以德育人,提高学校管理效率的同时培养新时代新青年。
参考文献
[1]基于立德树人理念的“四史”教育加强路径探索[J].李颖.大学.2021(28)
[2]如何创建安全文明校园[J].关玉华.西部素质教育.2016(16)